糖尿病患者,除了空腹和餐后血糖,还要定期查哪些指标?
导语: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显著提升,而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组织下,对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的概率为9.7%,而且这个数字有上升的趋势。而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三少一多: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而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很多,包括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反复的感染、酮症酸中毒等等,危及时可损伤性命。
糖尿病患者的工作重中之重就是控制血糖,因为血糖一高容易引起很多并发症,但是血糖并非是越低越好,而且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存在对低血糖的误区,本文就带大家真正了解低血糖。
打开WiFi万能钥匙,查看更多图片
低血糖你了解多少?
真相一:不同人的低血糖诊断标准不同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若是发生了低血糖,和健康人群想必危害会更大。所以说健康人群和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诊断标准是不一样的:
健康人群:低血糖诊断的标准为:<2.8 mmol/L;
糖尿病患者:血糖<3.9 mmol/L就属于低血糖了。
真相二:低血糖常比高血糖更凶险
对于高血糖的危害,很多人都非常了解了,也非常重视,这是值得鼓励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忽视低血糖的严重危害,因为有的时候低血糖的危害会更高,甚至会更加快速对人体造成损伤。如果高血糖的危害是以年来计算的话,而低血糖的危害就是以小时来计算的,具体危害如下:
(1) 轻度低血糖 主要表现为饥饿感、头晕目眩、心慌手抖、面色苍白、冒冷汗、体力不支等。这个时候吃点食物就能缓解,影响不是很大。
(2) 严重低血糖 这个危害就比较大了,可能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使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这个时候需要送往医院治疗,单纯靠食物无法很好的缓解。
(4) 老年人低血糖 除了上述症状,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等心血管意外,甚至引起猝死。
(5) 急性低血糖可能引起脑水肿
(6) 慢性低血糖 可能会降低认知能力、智力下降以及大脑功能衰退,严重时诱发老年痴呆。
所以说大家不要小看低血糖的危害,在平时不要过度克扣自己的饮食、过量运动或者增大降糖药剂量,血糖并非是越低越好。了解了低血糖危害后,想必很多人都想问有什么办法预防吗?
糖尿病预防低血糖的办法
1. 使用胰岛素 这是常用的降糖办法之一,尤其适合一型糖尿病患者,但是一开始应该从小剂量开始,之后再遵医嘱逐渐增加剂量,一定要谨慎调节剂量,使用时一定要仔细操作。
2. 好好吃饭 得了糖尿病不等于不能吃饭,主食、肉类、水果等食物也是可以适量吃的,核心在于吃多少,而不是吃什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少吃多餐能够有效避免血糖波动,既不会导致餐后血糖很高,也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3. 避免空腹饮酒大量空腹饮酒容易引起低血糖的发生,所以即使要饮酒也要先垫垫肚子,这样也能避免酒精对肠胃的刺激,当然不饮酒是最好的。
4. 详细记录血糖值 糖尿病患者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测量血糖,主要目的就是看血糖控制的稳不稳,若是发现最近一段时间血糖波动大,可能是胰岛素或者降糖药使用不合理,我们应该去医院寻求医生帮助,调整用药方案。
5. 随时携带食物 比如一个面包、几颗糖等等,一旦有低血糖的迹象发生,立马补充能量。
说到这里,医生同时指出另外一个误区:饥饿感=低血糖。这是错误的认知,导致很多糖尿病患者一觉得饿就开始吃东西,但是这样盲目补充食物,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有些糖尿病患者虽然本身血糖很高,但是由于体内缺乏胰岛素或者胰岛素利用率不高,导致葡萄糖被细胞夺走了,一样会有饥饿感出现。因此当有饥饿感出现时,应该监测血糖,再决定是否补充食物。
看到这里后,大家是不是对低血糖已经有了新的认知呢?在关注低血糖的同时,我们一样也要注意高血糖,因为临床上很多患者有出现这样的情况: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控制很好,每一次的测量都在标准范围内,但是一经体检却发现了并发症的迹象,这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这样?
别再只关注餐后和空腹血糖,这几个血糖指标更能反应糖尿病的真实情况
第一个指标:糖化血红蛋白
该指标反应了血糖的大趋势,而糖化血红蛋白指的是体内的葡萄糖和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血红蛋白的平均寿命在三个月,所以能够反映出近三个月以来的血糖值。不过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水平因人而异,参考值如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 6.5% 以内最好
第二个指标:糖化血清蛋白 它可以反应测定的第1-3周血糖浓度的平均水平,能够反应近期糖尿病病情情况,正常值在1.5-2.4mmol/L。
第三个指标:C肽释放测验 C肽是反映自身胰岛素分泌能力是否良好的一个指标。
第四个指标:尿微量蛋白反映的是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毕竟糖尿病性肾病也是很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结语:凡事过犹不及,各位糖尿病患者在控糖时不要过于严苛自己,血糖过高过低都是不行的,都会身体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