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平 | 碑帖交融 会古通今
编者按:辛丑仲春,惠风和煦,草长莺飞,云平先生乘兴书就唐诗六首册页。获先生同意予以发表,以飨诸师友,并贺先生连任第八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云平,专业书法家。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曾任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委员,郑州美术馆馆长、郑州画院院长等。
云平工行书和楷书。书法作品曾获奖二十余次,数十次入展国内外重大展览。其中行书作品获河南省中原书法大赛一等奖、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全国奖”、楷书作品获全国第二届正书展获奖作品第一名等。作品曾入展国际书展,全国第四、五、七、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二、四、五、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新中国国礼艺术家精品展,国际书法作品邀请展,中日、中韩、中新书法作品交流展,当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作品展,第一届全中国代表书家作品展(日本主办)等展览。作品曾赴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新西兰、毛里求斯、埃及、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书法专业报刊发表作品百余幅。近百幅作品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集》、《当代著名书法家百人集》等数十种书法作品专集,数十篇书法文章在专业报刊发表。《人民网》、《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媒体和报刊曾多次作专题介绍。作品被英国大英博物馆、北京中南海、中国美术馆、吉林省博物院、河南省博物院、河南省美术馆、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新加坡黑土地美术馆等中外文博单位收藏。出版有《云平书法作品选》、《云平书法作品集》、《云平楷书古诗一百首》、《当代中国楷书名家作品集·云平卷》等。先后应德国亚太艺术节、乌克兰第四十七届世界图联大会、英国大英博物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伦敦孔子学院、新加坡黑土地美术馆、马来西亚国际现代书画联盟、美国美华艺术协会、美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加拿大华人联席会、华人商会等邀请举办个展或进行学术交流活动。2016年9月举办云平书法五国汇报展。楷书作品选入北京匡时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专场拍卖会,行书作品选入北京保利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拍卖会。
追古风苍朴厚重 守静笃积健为雄
——浅读云平先生之书法艺术
文/张正良
近世书坛,碑帖之争,由来已久,追碑贬帖者不乏其人,慕帖斥碑者亦大有人在,其各执一端,针尖麦芒,无饶人处,而又有北碑南帖之说,以江河为界,划地而治,秩序俨然,书法一途遂烽火连绵,硝烟四起,门户林立,派别纷争不断,相融者寡,自雄者众,虽又有明于事理至于碑帖兼修者,或重碑而兼收帖意,或重帖而兼具碑法,然得其神理,收万千变化于笔端,融二为一不至隔阂、脱节者,自古而今,寥若星辰,碑帖贯通之难,可知矣。
先生写书,碑帖兼收,而以帖味为多,碑之风骨,帖之韵致,尽在笔端,而又无一不在规矩,无一不明来历。其真草隶篆,皆苍古敦厚,雄强凝重,若荦荦魏晋,巍巍汉唐,千年梦回,一朝遗珠,稚拙朴茂、沉稳大气,而又不乏流动意趣,是深得书法三昧也,碑与帖合,相与为一,碑亦为帖,帖亦为碑,无碑无帖,无帖无碑。
刘勰云:“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先生勤谨,临碑摹帖不辍,虽非敢以退笔成冢、化墨为池自许,然心手相知,焚膏继晷,不离不弃,以为一日不临手生,两日不摹心惊,士别三日,即形容槁枯,面目可憎矣!其平生涉猎,且深且杂,凡先贤碑帖,目光所及,皆过手玩味,反复揣摩,一旦欣然有悟,心手渐次两畅,则投笔顿手,另辟他境,而仅以数尺书幅为存,以为记念,隔膜日久,复取之观瞻,笔势墨法历历,心领神会,沁入骨髓,为学遂日进而有大成之势。所以沉寂有日,束笔旁观,不乘势而进者,忌笔之圆熟而至于轻滑,是先贤所以避“俗”病以求“生”趣也。
先生不以聪慧加身,固守“笨”功,虽转益多师,然读碑习帖,不畏艰难,务求知其所从来,明其所由去,穷其源,竟其流,其细密痴迷之处,远非平常书家所能及也。若乃习帖沙翁,先生溯源而上,由沙孟海而沈增植,而黄道周、倪元璐,而钟繇、索靖,又顺流而下,由钟、索而宋儋,而李公麟、宋克,而黄道周、倪元璐,而沈曾植、沙孟海,如此循环往复,一路寻觅,虽不免风餐露宿、鞍马劳顿,此中书学之妙则尽在眼底矣,一笔在手,进取由心,万象遂皆著我色。此可谓学之善者,源流之辨,可不慎乎!
纵观先生书法,中庸博大,刚正高雅,雄浑中透出超逸,碑之斑驳、淳厚,帖之清秀、隽永,相融相携,绻绻而行,不激不厉,外形简约、朴拙,而内在深沉、凝重,真力四射,又用笔节制、细腻、周到,势在其中,似海浪千钧,排叠而出,滚滚而下,又轻轻卸之,缓缓而前,其书写意味十分浓郁。
先生四体兼擅,而以楷书名世。楷者,模也,范也,方圆规矩,整齐挺拔,众目睽睽之下,其实最为难书。先生书楷,不徐不疾,稳稳而行,犹如禅定,意到笔到,无欲无求,字字相近,而意气相接。其于章法追求均匀、平实之态,若深潭碧水,平稳沉静,不起波澜,不刻意顿笔或欹侧取势,笔收墨约,不求精致,亦不散乱粗粝,干处蓬松,苍劲古朴,湿处饱满,浑厚华滋,温良敦厚而又秀在其中。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先生楷书棱角几近消磨殆尽,只在不经意处露出刀斧痕来,隐隐可见筋骨,生辣崔嵬,但总体字势方正渐悄,圆融日隆,意脉连转,浑厚大气。是人与书俱,相携而老也!曾经沧海,除却巫山,回首已是百年,其苍朴、高古若此,不由人不有烽火“三国”之叹: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
先生书楷,常入行书笔意,但收束不纵,平易明快,殊多萦带,慎行始终,不徐不疾。其楷书以横竖之长短错落书写灵动,亦不乏长短笔取势,字里行间金石之气不绝。先生楷书,众法融通,神情安然,坦荡温和,平淡其表,实则山高水深。
而就其行草一端,随性而为,兼容并蓄,万千气象,尽显端倪,是先生最见功力处。其所书行草常以侧锋取势,斜倚右耸,风骨峭倔,但又节制,忍让,仅以之取奇险,仍以中锋主之,线条浑厚刚劲,凝重圆润,而不至尖厉轻薄,狂态虽萌却无半丝野厉。观先生之行书或侧锋起笔,迅即而来,或凌厉如刀,寒气逼人,或顺势而下,然刀斧已稍稍收起,棱角已然磨灭矣,潜气内转,随意而行,侧锋虽时有涉及,圭角亦有显露,但没于圆转厚密间,只为调节之余事耳。而其看似平稳之行笔,字里行间,隐匿的尽是桀骜不驯之气,于规矩之内,雄劲恣肆,既不乏生气,又辣味十足。
先生立意书写,涵养大度,心地虚明,不以争鸣为胜,亦不以书坛之搞怪求奇为意。以为,人生世上,美丑之别,虽非遽变,却难恒常。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写书追“势”求“趣”,张扬个性,标新立异,自是孔雀之开屏百灵之求偶也,无可厚非,人至中年,自然日趋沉稳,外势渐收,内力漫张,遂直面传统,回归本心矣。
十年一剑,百花成蜜。先生性慢而简,不求闻达,浸润书坛既久,若蜗牛之背壳,无论寒暑风霜,笃定而行,汲汲于道,博闻约取,至情至性,可谓书家之表,中原之重镇矣!
云平辛丑新正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