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背书难,在学校是默背还是朗读背?10年记忆师告诉你1个诀窍
背书这个问题
怎么背书,在学校是默背还是朗读,效率低吗?
我是记忆师雷鸣,专注于分享背书的方法!
一谈到背书,我们往往都会想,有没有不用背就能背下来的方法,即使没有不背的方法,能不能读一下就可以背下来的方法?
或许朋友们会说这个问题不是这样问的,问的只是默背或者朗读的问题。
其实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问题。默背或者说默读就是少用些力,少用一些感觉的投入,让人看不出使了多少力。而朗读就是要比默读大声,这就是要有更多的投入。
现在可以明白,这两个问题虽然是不一样的问法,但背后都是想能不能少投入一些精力就能获得更多的收获。这一点都不丢分,这反而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态度。
如果你下过田地干活,是想快速挥动锄头把地锄完,但是动起来后,马上发现自己后力不足,不得不停下来,反而长辈们一锄一锄地不断持续下去干活。
为什么?
这就是力量的控制,用最小的力量做到尽可能大的事情,或者说用恰当的力量达到适宜的效果。
所以,在询问默读或默背与朗读之间的效率时,就是在思考如何让自己更有效地提升背书效率。
解决背书效率的问题,如果仅仅靠默读、朗读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思考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背书内容不同,背书方法有差异
在处理不同的背书内容时,我们背书的方法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一个内容是文科,一个内容是理科,如果都用同样的读、背方法,可能文科容易提升,但理科的效果就会出现落差。
文科内容偏向于对文字描述的事物的记忆,如果接近于我们生活,好理解;但如果与我们的生活相隔太远,就会很难理解。
比如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
通过读、看,甚至抄,我们把这个内容背下来,过段时间在考场上遇到,问刘备哪一年建立蜀?这时候,头就会痛了。这个时间那么容易忘记,考个成都难道不香吗?
你就会发现,我们对这些看似有关联,但这种关联性很差的内容,就很容易出现遗忘。对于这样的抽象的数字,我们除了读、背之外,我们还需要增加数字年代与事件、人物之间的联系。
221、刘备、三国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大家可以这样想刘备是一个人,有两个兄弟,建立蜀国后仍然要对抗魏、吴两个国家。
这样221各个数字都被我们赋予了一定的意义后,刘备221年建立蜀国的时间就不会那么容易被我们遗忘掉了。
如果是理科的内容记忆,我们不仅需要记,还需要练习和运用,将理解到的内容与实际的题目结合起来。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在理科考试中发挥良好。
文科注重本身逻辑的基础上,再赋予一定特殊的含义,而理科注重学科的逻辑外,更强调灵活多变的题目练习。
二、不同的人,记忆方法不同
有的人偏向于视觉,多看几遍就能背下来;而有的人重听觉,不仅要读,还要让耳朵听到足够大的声音,才能更快地记忆下来;甚至有的人,不仅仅要靠视觉、听觉的感受体验,有时候还需要其他方面的经历感受才能将内容很好地记忆下来。
所以,不同的人之间使用同样的方法,到底哪个记忆方法的效率高呢?我们很难做出一个准确地描述。
但是,经过一些实践的验证,我们清楚同时调用各种感官来记忆的效果要比只调用一种感官来记忆的效果好。
因此,我们在背书的时候,可以将大声读、与小声读结合起来。人多需要安静的时候,我们就小声甚至是默读;而在人少不需要安静的时候,我们可以大声读出来。
结束语
无论是哪种情形的朋友,我们要尽量多地使用自己的优势能力,让背书效果更好。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不仅仅要读,还要写,甚至要抽背自己,检验自己的背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