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184:苏轼•上梅直讲书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在开封应试,当时的主考官为欧阳修,参评官为梅尧臣,他们对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颇为赞赏,录取为第二名,苏轼及第后非常感激,于是写了这封信给梅尧臣。


轼每读《诗》至《(chī)(xiāo)》,读《书》至《君奭(shì)》,常窃悲周公之不遇

1、鸱鸮:《诗·豳bīn风》篇名,旧说此诗是周公因为成王对他有误会而自明心志之作;《毛诗序》谓:《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 2、君奭:《尚书·周书》篇名,旧说召公奭怀疑周公有政治野心,周公作此文以自辩,兼以互勉;奭:即召公,姬奭,西周宗室、大臣,与周武王、周公旦同辈(一说是周文王庶子),和周公共同辅佐成王; 3、不遇:遇不到真正理解自己的人。

及观《》,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

1、史:指司马迁的《史记》; 2、孔子厄于陈蔡之间:《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年居于陈、蔡之间,楚国欲聘之。陈、蔡大夫恐以后不利于己,“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辍”; 3、弦歌:弹琴诵诗; 4、颜渊:名回,字子渊,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门七十二贤之首,被后世尊为“复圣”;仲由:即子路,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 5、相与:互相。

夫子曰: “'匪兕(sì)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yé),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虽然,不容何?不容然后见(xiàn)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使尔多财,吾为尔。”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

1、“匪兕"二句:见《诗·小雅·何草不黄》,言身非野兽却行于旷野;匪:通“非";兕:雌犀牛;率:指来往奔波; 2、容:容纳; 3、病:担忧; 4、油然:从容闲适的样子; 5、回:即颜渊; 6、使:假如; 7、宰:管家。

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shào)公之贤,以蔡之亲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1、管、蔡之亲:管叔和蔡叔都是周公之弟;管叔:名鲜,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三子,受封于管(今河南郑州);蔡叔:名度,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五子,封于蔡(今河南上蔡);周成王登基时少不更事,周公旦当国摄政,管叔和蔡叔疑周公旦将篡夺王位,故散布流言,后与武庚一起叛乱,周公旦平乱,诛杀管叔和武庚,流放蔡叔; 2、不知其心:不能察知他(周公)的好心,指召公与管叔、蔡叔都怀疑周公有谋夺王位的野心。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

1、欧阳公:指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2、孟轲:即孟子,字子舆,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3、梅公:指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当时梅尧臣任国子监直讲,故文题中称他为“梅直讲”; 4、从之游:和他交往; 5、上下其议论:相互讨论; 6、其后益壮:以后年龄逐渐大了; 7、意:推想。

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duó)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1、方:当时;对偶声律之文:指诗、赋; 2、斗升之禄:微薄的俸禄; 3、度:估计; 4、京师: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5、窥其门:指登门求教。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

1、今年:指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这年苏轼21岁,应礼部主持的进士科考试到达汴京; 2、执事:本指官僚的侍从人员;此处指梅尧臣;称人为“执事",意谓不敢直接烦扰对方,故向其下属陈述,以示尊敬对方; 3、亲试:嘉祐二年礼部主持的进士科考试,欧阳修为主考官,梅尧臣为参评官; 4、不自意:自己没有想到; 5、世俗之文:指晚唐五代以来所形成的内容单薄,感情虚假,注重骈俪的浮靡之作。

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zhǔ),而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zhāo)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则亦足矣。

1、左右:指欧阳修、梅尧臣身边的亲信;先容:事先介绍; 2、属:通“嘱”,嘱托; 3、向:从前; 4、退:归来; 5、苟富贵:苟且地享受富贵;徒贫贱:无所作为地过贫贱生活; 6、大贤:指欧阳修、梅尧臣;徒:弟子; 7、恃:依仗,依托。

其侥(jiǎo)一时之幸,从车骑(jì)数十人,使(lǘ)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此乐也!《》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1、苟:如果; 2、闾巷:即里巷,泛指乡里民间; 3、易:更换; 4、传:指《论语》; 5、“不怨天”二句:引自《论语·宪问》,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6、“优哉游哉"二句:见《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原句为“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优哉游哉:闲适自如的样子;卒岁:度过岁月。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1、温然:平和温顺的样子; 2、轼愿与闻焉 :我苏轼很乐于听您的教诲。

《上梅直讲书》全文:

轼每读《诗》至《鸱(chī)鸮(xiāo)》,读《书》至《君奭(shì)》,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sì)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yé),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xiàn)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shào)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duó)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zhǔ),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zhāo)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苟其侥(jiǎo)一时之幸,从车骑(jì)数十人,使闾(lǘ)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清 吴楚材 吴调侯《古文观止》评:

此书叙士遇知己之乐。遂首援周公有管蔡之流言,召公之不悦以形起,而自比于圣门之徒。长公之推尊梅公,与阴自负意,亦极高矣。细看此文,是何等气象,何等采色。其议论真足破千古来俗肠,绝妙。

(0)

相关推荐

  • 【歪读《古文观止》】以“乐”往来——《季札观周乐》

    我码字,别的本事没有,啰哩啰嗦的本事疯长.猛然惊觉时,已病得不轻.自己给自己开方子治病,勒令自己每篇码字不得超过1200字.治了半月有余,有意识没效果.而这一篇,我有信心卡在1200字内,而这1200 ...

  • 喜雨亭记原文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 ...

  • 王道​仁义天地长——《论语》悟读【138】

    霸道威猛东逝水,王道仁义天地长. <论语>第六篇第二十二章: [原文]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译文] 孔子说:"齐国政治改一改,便可达 ...

  • 苏轼:上梅直讲书

    上梅直讲书 苏轼 [宋代]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 ...

  • 古文观止:世界上最厉害的人,却因一个失误而后悔终生

    世界上最厉害的郑庄公,却因一个失误而后悔终生. 公元前743年,郑庄公凭借过人的智慧和礼贤下士的为人,获得了郑武公的赏识,战胜其他皇子,顺利的继承的王位.当时周朝日渐没有了威信,做为诸侯的郑国首领,他 ...

  • 古文观止131:韩愈•与于襄阳书

    于襄阳:于頔(dí),字允元,河南洛阳人,后周太师于谨七世孙,初以门荫入仕,其为官有政绩,然横暴,同时"善待士人,以市声名".贞元14年(798年),于頔调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 ...

  • 古文观止114:李白与韩荆州书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 1.谈士:游说之士.辩 ...

  • 古文观止71:李斯谏逐客书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jiàn)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1.秦王:指蠃政,此事发生在嬴政十年(公元前237年): 2.游间:游说离 ...

  • 古文观止:《与陈给事书》韩愈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与陈给事书 唐代:韩愈 愈再拜: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 ...

  • 《古文观止》第十九篇《郑子家告赵宣子》(上)

    23:13 23:13 03:30 / 03:30 公元前613年,楚穆王去世,其子楚庄王继位.公元前611年,楚庄王命郑国发兵伐宋,惩其不朝贡之罪.郑穆公派公子家领兵伐宋,宋昭公派华元率兵抵抗,双方 ...

  • 古文观止:《石钟山记》苏轼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石钟山记 作者:苏轼  朗诵:任志宏  张家声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

  • 古文观止193:苏轼•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gāo).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dá). 1.是岁:承前篇而言,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十月之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