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孟影:战术战略:B校教育学专业的学习方法体验
一、不同个体的学习方法
(一)欠缺状况不同
在学习中有过缺方法的感觉。在我的成绩不太理想的时候会反思自己学习方法问题。大一上学期的专业课程成绩不太好,我和舍友们一起复习的,但是成绩没有她们好,所以反思过自己复习的方式。我基本上是沿用纯背诵的方式复习,没有做好规划或者是列框架吧。总的来说,在我付出努力但是没有收获到好结果的时候会反思自己方法是否得当。
我认为那些能够坚持的人不容易缺方法,有的时候不是学习缺少方法,而是缺少坚持的毅力。学习中坚持的话,总会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但是我高中的时候,有一位同学,他复读了大概三四年了吧,一直都没有考上大学,平时也都在认真学习,但是成绩却一直都很不理想,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反例,他可能缺少合适的学习方法。
(二)习惯惯习不同
在学习习惯方面,我平时的学习基本上是和同学一起,应该是不算独立风格,我们就是相互约好一起去教室学习,但是在学习的时候是不互相干扰的,在吃饭的时候会讨论一下自己的学习内容或者复习的情况,和同学一起学习可以促进彼此相互进步。
在常用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记忆与理解相结合的方法。有些知识比如《教育法学》是需要背诵记忆的,像原理、心理学等知识是需要理解的,但是更多的还是需要理解性记忆而不是简单机械记忆,机械记忆的话是很难灵活运用到其他领域的。专业能力学习主要是模仿和探究相结合,比如《教学技能训练》课程是需要模仿的,三笔一画这些都是从模仿练习学习的。我认为学习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尤其是到大学以后,心态和行动上都要完成角色的转变,从被教师和家长耳提面命的被动学习,到自我监督的主动学习。方法同样也是,在面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中,要学会辨别哪一种方法更适合,而不是简单套用高中时候的学习方法。上大学以后没有哪位老师教给我们哪种学习方法更适合这门课程的学习,都是靠自己的选择去调控的。在学习技巧方面,主要是会听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分享的考研学习经验吧,如何复习某一专业课程这些,面试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形象等等。
在学习深度方面,我认为深层学习和浅层学习是有很大区别的,浅层学习就是简单的机械记忆,深层学习是需要在理解基础上的学习记忆。在平时的作业方面我认为是浅层学习,是被动式的,比如说背诵某一知识点,为了四六级英语和计算机、教资这些都是浅层学习。但是专业课留的小论文作业或者是看名著写读后感这些,我认为是深层学习的。浅层学习的话对应的方法我认为有听讲、阅读、背诵、反复练习、机械操作(体育课乒乓球练习,我认为是一种浅层的技能学习)等等。深层学习对应的方法有讨论,实践,讲自己所学的知识教授给他人(也就是能够输出)等等。
(三)前期经验不同
高中学习经验在大学得到了延续。高中的时候,学到最好的一个方法是做框架。历史老师教我们做框架,理清历史脉络。到大学的时候,因为每个专业书本都比较厚,我一般是喜欢列一个大框架,往里面填东西,这样学习起来比较清晰一些。其他的学习经验简单背诵这些还在沿用。由于大学课程和高中课程是不同的,所以在做笔记这一方面,变得不太一样了,大学老师讲课有很多是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或者话,高中基本上就是课本上的知识,所以上课的时候肯定要学会抓重点去写。大学课程内容很多,上一大节课可能就要讲一章的内容,所以记笔记是要有重点的。
(四)学习观念不同
在学习观方面,我可能更倾向去认知主义。在不同情况下所选择的学习观是不同的,简单理解行为主义,学习是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的强化来实现的。本科学习《大学数学A》课程的时候,对于文科生来说,数学还是比较难的,为了通过考试,我在网络上找到很多练习题,练习得多了,也就掌握了方法,能够举一反三。在学习《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时候,因为有很多心理知识需要去理解,不是简单地多看几遍就可以的,我对教育心理学知识掌握比较牢固的时候,是在我期末复习的时候,我认为是认知主义的学习观,每次上课前我很少预习,对老师讲的可能也听不太懂,就那样随它去了。但是在考试的时候老师又不是简单考我们的记忆背诵,所以复习的时候我用了一大部分时间复习教育心理学,在学习的时候,我列框架,画图,比如桑代克的猫和斯金纳的老鼠,这些都是我在自己复习的时候才算理解透彻吧。
(五)耐力天赋不同
专业的学习我认为主要靠的是耐力,可以在学习上没有天赋,但是不能缺少努力。天赋我觉得是不能改变的,耐力是可以后期养成的。我认为耐力的改进有以下几点:第一,将任务简化。其实我们每个人精神专注力是有限的,面对课程量大,知识内容丰富的时候很容易失去耐心,心情烦躁。比如心理学相关课程的书籍都是很厚的,看起来就感觉“头大”,将这些内容进行简化的话就会变得比较简单,比如列提纲、分模块,将事情拆分掉,这样的话也容易明确自己的目标。第二,慢慢来比较快。有耐力的人一定不是那种急性子的人,不要急于求成。做事要有条理,逻辑清晰,需要做的事情都记录在本上。
二、不同领域的学习方法
(一)课程领域
在课程方面,我认为在政治课方面不太缺方法,政治课的学习比较简单,除了马原是考试以外,其他的课程是论文考核方式,而且老师一般都是一节课讲一个专题,贴近社会生活现实,所以学习起来相对较为简单。在英语课上的学习是比较缺少的,英语课分两种:视听说和读写译,在这两方面,读写译相对来说会好一点,但是视听说课程会难一些,尤其是需要在课堂前演讲等,担心自己的口语不太好,站在讲台上没有那么大胆自信。读写译课程每隔一周老师都会听写一单元的单词,学习方法一般就是多写、多读。专业课学习背诵记忆是可以的,但是有的时候会出现理解困难,而且有的时候就想知道哪种观点是对是错,缺乏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考试来说,我的学习方法大都是以记忆方法为主,理解方法为辅的:在马原课程中我的学习方法准确来说是复习方法是记忆背诵,英语课我们考试的内容有一半来自课本,所以在每次考试前背诵单元主要句子和段落就可以,专业课学习除了考核以外的课程都是需要记忆背诵的。在平时学习中,更多是探究性学习,我理解的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合作学习,政治课需要小组合作拍视频或者小组展示一个专题的内容,英语课上台演讲就需要模仿,尽量去纠正自己的发音。专业课上有的技能训练课是需要模仿的,但是大多情况下是自主探究和小组探究活动。
(二)科研领域
在科研学习方面我是缺少方法的,重要的还是缺少经验。写论文的时候如果老师不给定一个主题,有的时候不知道该从何做起,看了很多文献不知道该怎么去运用。尤其刚开始用知网的时候,不清楚其使用方法,包括现在我认为还有很多检索的方式不清楚。本科没有做项目的经验,刚开始报名一个院级科研项目,但是由于题目原因被pass了,所以在做项目这里还是缺少发现真问题的眼睛。下面主要从写论文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写论文第一步我是从模仿开始的,看到一篇比较好的论文就是“拿来主义”,参照他的模板写论文。然后慢慢形成自己的写作框架,记忆方法是较少用到的。在这期间老师对我是有很大帮助的,一般情况下论文考核的课程老师不会给反馈的,但是我们有一门《教育测量评价》课程老师对我们上交的文献综述都一一回复了批改意见,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关于科研学习我认为更多还是靠自己努力,学的知识多了,看的论文多了,也就知道如何写作了。
做项目写论文中天赋、耐力、创新和敏锐是同等重要的。如何有创新?首先,知识积累是创新的根本,也就是大量阅读论文,需要经常看一些本专业的期刊杂志,新闻是不可或缺的,当然前沿性的学术讲座也是需要参加的。其次,仅仅通过读文献是很难创新的,要不断尝试和实践,亲自去解决问题才可行。再次,大脑中要时刻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有的时候灵感是突然迸发的,在路上行走的时候或者在临睡之前都会突然想到一个点,需要记下来。最后,需要和同伴或者老师讨论,每一次交谈都会收获到不一样的想法。如何有敏锐力?第一,长期坚持读书,我认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敏锐力,还可以使人更加专注。第二,坚持写作,写作不仅能够提高写作和逻辑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在写作中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和敏锐感。第三,多观察、多思考,在这期间会注意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并记录下来,看的多了,脑子动的多了也就有敏锐度了。
(三)实践领域
在实践学习方面我觉得是缺少一种能力的,如何更好组织协调的能力。在社会实践和学生任职这两方面,更多的是模仿,从上一届学姐那里听到的经验,然后按照他们的做法接着做。在实习方面是从模仿开始的,看老师的教案或者在网络上模仿教案。同伴是也有影响的,之前提到过实践学习中有很多情况是需要小组合作的,在小组合作中是需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配不同的任务。
在实践学习中我觉得经验和担当两者同样重要。经验的话做起事来会更加顺手,而担当是每个人需要有的,不仅仅是在实习实践组织任职方面。如何有经验?第一,多和自己的前辈沟通;第二,将自己的实践心得或者经历记录下来,做工作日志。如何有担当?第一,按照规则做事;第二,不推卸责任;第三,要主动承担责任;第四,学会团队合作;第五,待人真诚友善等等。
三、不同外因的学习方法
(一)教师教学方法的直接影响
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是有影响的,《比较教育学》的老师平时比较严格,而且学术性很强,小组合作讲专题内容的时候受到老师的批评,我们小组起初是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简单讲解,但实际上这种方式是老师不喜欢的,她想要的是我们对这一专题的理解与拓展,因此我们小组又重新做了一次内容。同样,不同课程的考核方式也会影响到学习方法,有的课程只是考核,那么在学习中只需要搜集文献写一篇论文就好,但是有的课程是考试,那么就需要记忆背诵。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一门课程的时候是感觉最困难的,包括考试的时候也是比较困难的,不只是简单记忆背诵就可以的,还需要整合理解与探究,尤其是考试的时候要写出一篇小论文是压力比较大的。
(二)同伴学习方法的参考借鉴
同伴对学习方法也是有影响的,我刚开始学习时候不太注意记笔记的方式,自己再拿出来看的时候会有混乱的感觉。有的时候没记上的知识找身边舍友看一下,就看到她的笔记很有条理且整齐,所以以后自己也会去学习这种记笔记的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我之前记笔记就想着把老师说的或者ppt上有的都抄下来,这样很浪费时间,而且还会错过老师讲的话,我旁边的同学是那种只记关键词的,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但是呢我一直都改不了这种方式,担心自己只凭关键词想不起来老师讲的知识,这可能与我长时间中学学习方式有关,很难改掉。在课程学习中缺少学习方法,需要同伴帮助,向他们借鉴更好的学习方法,比如英语演讲的时候会让同学们帮忙听一下自己的发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