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大学生如何做好就业准备?
据麦克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中统计,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1.0%,“受雇工作”的比例为73.6%,连续五届持续下降,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1.8%。在就业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大学生该如何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呢?
一、努力扩充人力资本
岳昌君、杨中超(2012)通过对2011年中国9个省份30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科毕业生应该努力扩充自己的人力资本,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何为人力资本呢?即一种“非物质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比如说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文化技术水平与健康状况等。所以,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应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扩充自己的人力资本。当然,我们也要进一步提升就业能力。据美国劳工部设置的标准,一个人的就业能力包括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5类能力。其中,需求水平较高的是理解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较低的是应用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并且较高值和较低值之间的差距较大。这说明从整体上看,在本科毕业生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软实力。
二、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它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因此,本科毕业生应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本科毕业生提前确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就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确定自主创业的学生可以更多地与创业人士接触,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与社会资源;而对于准备从事体制内工作的学生,应该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取得良好学习成绩,提升自己的文案编写能力等;而对于想去公司工作的学生应提前实习。大学生应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找准定位,从而提高与职业的适配性。
三、积极做好心理心态准备
大学生应该在就业前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因为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本科毕业生将要经历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在学校接触的世界终究是美好且理想的,但进入社会这个复杂的大环境中,自己的三观可能会不断得到刷新甚至是直接崩塌,而自己又无能为力。因此,本科毕业生还应提前做好社会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此外,还应调整就业心态,不要存有“眼高手低”或者“好吃懒做”的心态。在就业前,可以询问学长学姐经验,提前了解一些职业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将自我认知与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适配,找准自己的最佳位置。
四、全面了解就业政策法规
大学生就业政策法规是指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及高等院校,为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制定的基本原则、具体的实施程序、实施办法、权益和义务等方面的规定等。本科毕业生应提前了解相关就业政策法规,才能在关键时候保护自身权益,使自己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比如说要知道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西部的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政策”、“关于劳动合同的规定”、“关于社会保险的规定”以及“地方的就业政策和规定”。知道相关政策法规,可以提高就业成功率,确保就业公正性。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就业前,应该在资本与能力、职业规划、心理准备与政策法规四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当然,在就业市场中,还有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家庭背景、个性特征、所属学科、所读高校等。但这些是非可控因素,学生本身很难改变。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上述可控因素,通过专精的能力、长远的规划、积极的心态、政策的妙用,来有效应对就业市场的现实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