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人生的境界,是对于世俗“圈层”的逃离
道德经:人生的境界,是对于世俗“圈层”的逃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是来自于苏轼的《题西林壁》。
人生看不清自己的自身,往往是因为自己身处于局限之中,这一个局限就是自己的主观思维。
人性之中的“当局者迷”是一个人很难突破的限制,就好像一个人给自己立了一个圈层,又如同身处于井底的青蛙一样,看到的都是自己自以为是的世界,无法突破的是自己主观意识给自己编制的牢笼。
青蛙生活的井底,以为井面就是最大的一片海,而井口是最大的一片天空。
它邀请东海鳖来自己井里做客,东海鳖脚一跨进去,另外一只脚就被绊住了,就告诉青蛙东海之广袤。
而人相比青蛙更为悲哀,青蛙的局限是来自于自己外界的因素限制,而人的局限,则是来自于自己主观意识的愚昧,那一个圈层也是在自己内心所设立。
一个人身处其中,才会被牢笼所限制和束缚,而一个人的智慧正是能够突破限制,逃离自己“圈层”所带来的局限。
《道德经》老子说: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这话意思就是说:我有一个愚人的心肠呀,混沌无知。
老子所说的“愚人的心肠”,真的是自己不够聪明过于愚笨吗?当然不是,这是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大智若愚。
何为小聪明,小聪明就是身处于局中,自己仍然百般计较,百般思量,而真正的大智慧,则是超脱于局外,超脱于圈层之外的一种通明,这也是《道德经》给我们最好的一个启示和答案。
一个人真正能够做到“立身高人一步”,除了能收获心性豁达,更有一份对于世俗荣不执念的心思。
比如说孟浩然,他是唐代颇有名气的诗人,文采卓尔不凡,最后因为年轻气盛而得罪唐玄宗,从此仕途不济,离开长安之后,经过一段时间静思冥想,参透人生之味和宦海沉浮,从此归隐田园。
所谓:“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都是精明审查的,但是我却有一些愚笨,“我”真的有一些愚笨吗?并不是,只是众人在世俗之间缠绕计较,而我逃脱于世俗之外。
对于世俗之人来说看似糊涂,但是我的精明是在世俗之外,这就是老子智慧的聪明之处,所以一个人能有一种对于世俗圈层执念的逃离,才是人生真正通透的一个根源。
《菜根谭》之中有这样一句话: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然;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立身如果不站在更高的境界,如同在灰尘中抖衣服一样,在泥水中洗脚一样,怎么能够超凡脱俗;为人处事不退一步着想,就如同飞蛾投火,公羊用角去抵藩篱,怎么会有安乐生活?
所以身处世俗,让心超脱于世俗之外,即便有入世之心,也有出世之念。
其身入世,其心出世。
有一次,肩吾问孙叔敖:“你三次出任令尹却没有显露荣耀,三次被罢官也没有露出忧愁之色,起初我不敢相信,如今看见你容颜舒缓,你究竟心里是怎么想的?”
孙叔敖说:“我说我并无过人之处,我只是以为这个官职到来不必退却,离去不必阻止,得与失不是出自我自身,而是没有忧愁神色,我哪里有什么过人之处,况且我不知道这荣华是落在他人身上,还是落在我人身上,所以悠然自得,踌躇满志,落在我身上与他人无关,落在他人身上与我无关,哪里有心情去顾及他人的卑贱与尊荣。”
这就是“其身入世,其心出世”,所以即便是外身面临得失的时候,都能表现得充实而平静,这才是真正的处事境界。
文|国学书舍
看了这一篇章的国学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