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

1

《白居易像》/李人毅绘

《白居易像》局部/李人毅绘

又到了一年一度草木枯萎、凋零的时节,放眼望去,一首古诗跃出记忆的闸门,向我扑面而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对于这句诗,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是它的后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是广为人知,因为那是对顽强生命的礼赞。

然而你可曾知道,“离离”最初却是“咸阳”二字吗?这里还含着一个“居大不易”的故事。

2

《白居易像》/李人毅绘

《白居易像》题跋诗/李人毅作并书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前两句。全诗为: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当时的白居易尚未满16岁。诗作的题目之所以加了“赋得”二字,因为这是科场考试中根据命题而作,所以有了“赋得”。

同时代的画家张固在《幽闲鼓吹》中,还记载这首诗背后的故事:

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顾著作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易弗易”,乃披卷,首篇曰:“咸阳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白居易拜访顾况的行为,在唐代被称之为行卷。所谓行卷,即科考前,考生们拿着自己平日所写的作品送与相关的人员或是官员们看,希望得到举荐,这是一种公开的行为,用今天的话说,不会一考定终身。这与后代的递“条子”走后门不是一回事。有点像我们今天全面考察一个人的能力的组织行为,只不过当时是考生们的个人举动罢了。

这段行卷的故事,还引申出了一个成语“居大不易”。

3

《白乐天诗意图》/李人毅绘

《白乐天诗意图》局部/李人毅绘

我们通过张固的文,知道了今天我们读到的“离离原上草”,最初则是“咸阳原上草”。一个是形容野草茂盛,垂下的长长叶子随风飘舞的状态,一个则是地名。当然,就诗的意境而言,离离则更具想象力与色彩的丰富性。

这是一首送别诗,开篇从大自然的四季荣枯变化切入,讲了野草也就是底层人生命力的顽强。接下来的“古道”与“荒城”,表现出友人的远去,留下的是离别的凄凉心境。诗最后的“萋萋”,将离别的情结送上了顶点——繁茂的野草,也充满了感伤之情。

全诗自然流畅,韵味十足,既状写了野草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也尽其所能展现了离别之情,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堪称“赋得体”中的绝唱。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元和三年官拜左拾遗,后因上书请求朝廷缉拿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江州(今属江西)司马,晚年任刑部尚书。

对于白居易起伏的一生,画家李人毅在他创作的《白乐天诗意图》的题跋诗中写道:

名垂西子湖,诗叹琵琶行。

野火春风过,皓首道枯荣。

李人毅在《白居易像》的题跋诗中,写得更加具体:

七里山塘河边路,六井疏浚记湖石。

兼济天下施仁政,独善其身自闲适。

聚意为象琵琶曲,比兴美刺长恨诗。

一语天然万古新,香绕龙门乐天祠。

《白乐天诗意图》局部/李人毅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