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骨法修筋骨,气韵育血肉,造化立品格
古人云:蕴而不露。真正高深的画面,并不只露于纸上,而在读者的心田。不要以小我为宗旨,通过画面,能有博大领悟,并不在于一点一滴的得失,所谓“数点梅花天地心”即是。道,是充塞无穷空间的生生之气,宇宙生命,也是中国画的终极境界,画出生命的律动,而神采飞扬,气韵生动即生命的律动。
学艺如参禅,有人顿悟,立地成佛;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明白佛到底是什么,成了一个平庸的和尚。作画也是这样,要天人合一。画的是天地间的灵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这不是光靠刻苦就能得到的,而是要悟。
文化是一个综合指向,文化是度物象而化气象的转换;文化是对自然认识的升华;文化是情、格、意、趣的体现;文化是性格、性情、性状所致各种表达的结果。我以为中国画中的笔、墨是一种文化,是因为笔、墨能够表达文化的意趣和性情,具备了转换、升华成文化的条件。毛笔在纸上画线、点墨并不仅仅是技巧,它体现了画家的情、格、意、趣,它是画家性情所在,是修养在纸上的集中表现,这样也就具有了转化成文化的作用。
在笔、墨搭配中,“书”和“写”完成了写意的精神。书法入画,意写、抒情才有了写意笔墨,书和写合成了笔迹墨痕,合成经典。书以形为先,求骨法,升韵格;写以韵为体,心随笔运,迹象意存。书、写以笔墨为本,心契造化。笔墨既呈自家法度,必彰显气象,一两笔即现我之神气,三五笔则呈我之体格。神凝意动,灵而不散,明拙暗巧,写而不描,入法度而得自然。
“写”,是从书法的“书写性”里引来的,有呼吸、有生命、有形而无规则的线条。或如灵魂在绘画中游荡;或如潜象而挥毫扫千里。中国画里的笔墨、造型、意趣等与纯正的“写”接上了气韵,就能出落得超凡脱俗、品格高洁。
笔墨当随性情,性情当见格调,格调又寄心境;心境因为学养而成。学养因为德行所修。
石涛语:“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笔墨虽出于手,实根于心。从另一方面,也可清楚地看到笔墨在画中的作用。我们现在作画尚心悟,以神、气、韵、味为体,以笔墨为用,审美的潜力无穷。
写之道,觉悟自然气象而已。拟自然气象之势,则形生;的自然气象之质,则神畅。我想,笔、墨的性情只能在“写”的“一气呵成”中才能完成,而“一气呵成”也不是粗糙的、随便的、松垮的快速。它是笔和纸的碰撞,是墨和水的交融。“真性情”是纯粹的笔墨在“写”中成就,通透一体、自然天成。
笔墨者,画之魂魄也,骨法修筋骨,气韵育血肉,造化立品格。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它支撑着画面的结构,笔有灵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悟;墨无常形,道明法通,墨是中国画的灵魂,它赋予了绘画的精神。笔借形而得神采,若新奇横逸;墨凭势交融味象,若清澈高旷。笔要有灵性,立万象于胸怀,游乎于天地;墨要有生命,造化为万物之生而成化境。笔、墨使之绘画具有了音乐般的旋律、舞蹈般地节奏、诗词般地意境,这些作用是独特的、永恒的、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