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忠”明代探花成长的古村,藏着一座精美的石牌坊!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在大湾区的核心区域,广东佛山,乡间依然藏着许多历经数百年沧桑的古建筑。南海区九江镇下西村翘南,有这么一座小小的观音庙,面积不过数百平方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有精美的明代石牌坊,石湾公仔装饰的古庙,“广东三忠”明代探花陈子壮捐建的石桥,方寸之间,尽显岭南风韵,如果你是一名古建爱好者,我强烈推荐这座鲜为人知的小庙。
乡间有古庙,古庙藏石坊,精美的明代“善应诸方”坊与岭南风格的龙船脊交相辉映,在大湾区这片日新月异的土地上,时光却在这里凝固了数百年。
可以直接导航慈悲宫牌坊,到达路口首先会遇到一座探花公园,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位列第三名进士的称呼,岭南古为蛮荒之地,探花屈指可数,这位探花又是谁呢?
慈悲宫路口有探花桥,桥长约8米,宽约1米多,下呈半拱形,上跨巨梁,桥面是四块长石板,两旁的石壁中间都刻有“探花桥”三字。
这位探花,不是他人,正是名扬青史的“广东三忠”之一的陈子壮,陈子壮是广州府南海县沙贝乡(今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沙贝村)人,但他出生成长都在南海九江,自幼随外公朱让读书。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陈子壮参加殿试,考得一甲第三名进士,金榜题名后的陈子壮专程前往九江下西探望外公朱让,还捐建了这座石桥。
陈子壮又是谁,简单地说,他堪称“明末文天祥”,他为官清廉耿直,曾因直言得罪权贵而两次被罢官。明末清兵大举南下,顺治三年(1646年),攻陷广州,文官陈子壮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以南海九江为基地组织义军,拖住了清军在广东的全部兵力,使之不能西进,在没有天险可守的平原,坚持作战十个月,最终为清军所破,兵败被俘,宁死不屈。他的气节不逊于文天祥,所以与陈邦彦、张家玉被誉为明末“广东三忠”。
关于陈子壮的忠义故事,一本书可能都说不完,今天不说陈子壮,只说说他家乡的一座小庙和牌坊。
早在陈子壮所在的年代,这座慈悲宫就已经存在,只是当年的慈悲宫非今日之慈悲宫,但那座石牌坊依旧。
慈悲宫,名字很有佛教意义,其实这是一座小小的观音堂,庙不大,但在当地名气不小。
庙内香火旺盛,所有建筑熏得黝黑发亮,据说每年正月廿五,海内外信众数十万人会聚集于此,走探花桥,拜观音堂,祈求观音菩萨开库放银,九江人称为“观音开库”。
你也不必去质疑这观音怎么在这就变成了开库放银、广济天下的财神菩萨的,照着习俗干就是了,据说每年这区区五亩弹丸之地,会容纳下海内外的十多万善信来此祈财借钱,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灯火通明,香缭烟绕,热闹非凡。
“观音开库”没赶上,先看看这里的建筑艺术吧。慈悲宫屋脊上遍布石湾公仔,所谓石湾公仔,特指佛山市石湾镇烧制的艺术陶瓷,因为多为人物形象,所以被称为“石湾公仔”,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陶瓷制品常被用于装饰岭南庙宇和宗祠建筑。
广东省内几座有名的古建筑,陈家祠、佛山祖庙、德庆龙母祖庙等,都是布满了石湾公仔,可以这么说,石湾公仔是最独特的岭南味道。
石湾公仔不是单独的存在,都是以群塑的方式存在,和木雕石雕一样,每一组图都是有历史故事的。
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这些位于屋顶或屋檐下的陶瓷作品可以保存数百年,是岭南古建筑最鲜明的特色之一。
如果说庙外还不够惊艳的话,走入庙内,首先可见一扇盘龙刻凤的隔断门,香火缭绕间,一股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
隔断门后便是那座400多年历史的古老牌坊,慈悲宫正殿面积不过百来平方,但浓缩了岭南建筑的精华。
逼仄的小庙内,很难在正面拍下牌坊全景,但从石刻砖雕的细腻程度来看,这是一座在珠三角地区都堪称上品的精美牌坊。
慈悲宫牌坊叫做“善应诸方”坊,为山字形四柱三间楼式牌坊,通高6米,牌坊柱上抬梁,大青砖饰砌斗拱模样构筑,歇山顶,琉璃瓦滴水,四柱为西樵山粗面岩石打制,牌坊柱下镶嵌石雕抱鼓石,石板上有精致的龙凤浮雕,牌坊正面刻有“善应诸方”四字,字上石板饰人物砖雕,并有梅花、喜鹊、松竹、飞凤、狮子等浮雕。
牌坊背面为“觉地”二字,有照应闾里、悟觉之地的意思,下面有双凤图案。
突然间,一场夏日的暴雨倾盆而至,我独自静静地坐在牌坊下,看着香烟缭绕,感受着400余年时光的流逝。
慈悲宫牌坊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24岁的陈子壮高中探花,20多年后明亡,陈子壮在九江一带组织抗清活动。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陈子壮也曾见过这座牌坊,或许也曾和我一样,抚摸仰望过这座牌坊。
也许你会奇怪,牌坊为什么会建在庙里面呢,牌坊不应该在户外吗?原来最初的慈悲宫不是现在这个位置,而是在牌坊后面的,规模也比较小,据说九江先民从南雄迁徙至此时就已兴建。
而“善应诸方”坊兴建的明代,九江镇已经人丁兴旺,时人经过牌坊后才进入慈悲宫内烧香拜神。牌坊建成不久后,来烧香拜神的人越来越多,小小的慈悲宫已无法应付与日俱增的信众。
于是在明代崇祯年间又改建了慈悲宫,扩大了建筑面积,将“善应诸方”坊包在庙内。经改建后的慈悲宫,又在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多次重修,虽面积不大,但香火始终鼎盛。
庙内还有不少有年代的物件,这个类似药船的石制器物看起来也有上百年历史了,某位不知名工匠雕刻的莲花,盛开至今。
雨过天晴,抬头仰望,慈悲宫的屋脊是一条典型的“龙船脊”,这是一种是珠三角地区祠堂庙宇建筑中较为古老的屋脊形式,又是妥妥的岭南特色。
信仰源自生活,珠江三角洲地区自古河网密布,先民以“舟楫为生”,舟船因是先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劳作工具而被倍加崇拜,进而化身为屋脊。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慈悲宫是一座乡间小庙,但鲜明的艺术装饰,精美的明代牌坊,再加上一段反清复明的悲壮往事,让这座小庙散发着独特的历史光芒。
慈悲宫是一座乡间小庙,“慈悲”二字诠释了这座小庙存在了数百年的意义,一座精美的石牌坊也给这座不知名的小庙增添了几分精彩。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鲜有人会去关注这些藏在乡间的古建筑,它们代表着过往,承载着历史,或许并没有太多的故事,但有着别具一格的特色,精美独特的建筑风格,这就是古迹的魅力。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