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首选黄芪!补中益气、利水消肿,功效多多又不容易上火~

钱会南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它就是黄芪

黄芪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了,《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上品。后来它又被人称为“补气圣药”。

养生补气,黄芪、人参哪个好?

人参为大补元气之品,补气力量大,疗效快,却容易上火。临床上多用来治疗大病或久病,或血脱致气脱而出现短气神疲,周身乏力,肢冷,汗出而多,脉微欲绝等症。

黄芪补气,力量比较小,起效缓慢渐渐增加,不容易胸闷上火。

黄芪的功效

1. 补气固表

对应症状:容易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气短懒言,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等。

推荐益气饮:

做法:生黄芪12克、生白术12、防风5克,沸水冲泡10-15分钟即可饮用。

禁忌人群:上火的人不能喝,容易火上加火。

2. 补气生血

对应症状:容易疲累,心慌心悸,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唇甲淡白,头目眩晕,劳累时加重。

推荐补血汤:

做法:取生黄芪25克、当归12克、生姜3片,大枣10克,鲤鱼洗净后放入煲滚的清水中,用大火煲开,改小火煲2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此汤可补气生血,老少皆宜。

3.补中益气

对应人群:内脏下垂、胃下垂、子宫脱垂、崩漏等。

推荐补中益气丸

成分:炙黄芪、升麻、柴胡、炒白术、党参、当归、炙甘草等中药制成。

医生提示:此药丸配伍剂量有讲究,而且每个人的体质情况不一样,建议到药店购买中成药,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4.利水消肿

对应症状:眼睑或下肢轻微浮肿(常见于月经生理期前后、更年期、刚生完孩子时);倦怠乏力腿肿;肢节疼痛,小便不利,饮食没有胃口,大便稀溏等情况。

推荐黄芪薏米粥

做法:取生黄芪15g、薏米40g、茯苓20g、粳米200g、红枣10克。洗净放入沸水煮至成粥即可食用。

禁忌人群:小便频数,尿多,阴虚津伤,口燥咽干的人群

生黄芪、炙黄芪的区别

区别一:生黄芪是为晒干还生的药材,而炙黄芪为炒熟药材,炙黄芪就是用生黄芪加蜜炙熟。

区别二:一般来说,补气固表(提高抵抗力),健脾利湿(消肿)要用生黄芪。

区别三:炙黄芪善长于益气补中、治疗脾气亏虚,内脏出现下垂等情况,比如胃下垂

补气穴位

关元穴

肚脐下面四横指正中间位置,便是关元穴。按摩时顺时针50下,逆时针50下。

足三里穴

膝盖凹陷处为膝眼,膝眼往下距离四指长的位置就是足三里穴,按摩时顺时针50下,逆时针50下。

气海穴

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即肚脐下两指处,按摩时顺时针50下,逆时针50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