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的“阳刚之气”?曾国藩说得好:人以懦弱无刚为大耻

之所以有“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意见,大概是因为文艺、娱乐界的影响,从综艺节目到影视剧,普遍有种“Sissy”的趋向。

每次看到妆容精致的男子在台上矫揉做作,我都觉得很尴尬,但没办法,有很多女人和学生喜欢看。

当然,我也理解这种存在的合理性,按照市场原则,有需求就有供应,做生意赚钱嘛,不丢人。

但这种风潮一旦形成气候,无疑是对青少年的心智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看看新闻就知道,多少学生都受困于心理脆弱,经不得挫折,造成了很多悲剧,从这点来说,我非常赞成培养青少年的“阳刚之气”。

不过,什么才是真正的“阳刚之气”呢?

对于阳刚之气的理解,我们看下央视的热评:

男性在风度、气概、体魄等方面表现出刚强之气,是一种美,但阳刚之气并不等于简单的“行为男性化”。教育不只是培养“男人”“女人”,更应注重培养人的担当和责任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让身体和心智一并健康成长,才是最该被关注的。

说得真好,阳刚之气应该是由内而外的,一个没有担当和责任感的男人,哪怕他表现很“阳刚”,但也算不上有阳刚之气。

比如李逵这样的就只能说是粗野,肌肉发达不等于有阳刚之气。

实际上,古人也非常重视阳刚之气的培养,很多读书人都以有“浩然之气”为荣。

孟子说自己“善养浩然之气”,他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这就是在强调阳刚之气啊。

我曾在《男儿本自重横行!曾国藩:人以懦弱无刚为大耻》一文里说,汉唐两个朝代是最为阳刚。

所谓诗言志,“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大汉和大唐之雄风,由此可见一斑。

阳刚之气的内涵就是自信,开放,博大,勇武,正直,奋斗……,好男儿立世,当做大丈夫。

从张骞到苏武,从班超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们的精神、节操和行为,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大丈夫。

曾国藩曾说,“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刚强不屈之心,那为人处世就会懦弱虚伪,反复无常,见风使舵,毫无立场。

比如春秋战国时候,魏相魏齐仗势欺人,差点把范雎毒打致死,后来范雎在秦国为相,以“势”回报魏齐,魏齐大恐惧,东躲西藏,最后仍然身首异处。这就是懦弱无刚的表现。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胖东来老板于东来就表示他瞧不起那些资本家,他们的价值就体现在标榜自己有多少钱了。这些人以钱为强,实际是色厉内荏的纸老虎,掩盖不了内在的懦弱、虚。

那么,阳刚之气、浩然之气是怎么来的呢?

孟子说,浩然正气是“集义所生”。他的意思是我们要从日常的点滴处修炼自己,古人强调慎独,讲究头上三尺有神明,就是在说要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要能克己复礼。

如果内心时时保持正大光明的心境,那浩然阳刚之气自然会慢慢滋养而生。如果再能知行合一,在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一以贯之,那我们就会真正养成这个浩然之气,从此天下之大,再也没有可恐惧之处。

而对社会来说,少年强则国强,阳刚之气需要从青少年开始培养,塑造一种阳刚、正派的价值观和环境。特别是家庭,父母不能溺爱孩子,不能说自己以前吃过很多苦,就把孩子放在温室里养。

我们奋斗是为了幸福,而如果你把幸福建立在儿女的虚弱上,那就糊涂了。所谓富不过三代,其内涵就是奋斗精神的消亡,祸福相依,“幸福”本身就孕育了杀死自己的因子。

还是那句话,生有忧患,死于安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