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三点,再牛逼的领导,也不敢不批你的辞职报告!
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20-04-15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光武皇帝 建武五年 公元29年
郑兴因恂求归葬父母,嚣不听,而徒兴舍,益其秩礼。
兴入见曰:“今为父母未葬,乞骸骨;若以增秩徒舍,中更停留,是以亲为饵也,无礼甚矣,将军焉用之!愿留妻子独归葬,将军又何猜焉!”嚣乃令与妻子俱东。
【译文】郑兴趁隗恂之行,请求回乡安葬父母,隗嚣不仅不同意,还为郑兴迁府邸,又增加俸禄。
郑兴求见隗嚣说:“我因父母没有安葬,所以请求还乡;如果因为增加俸禄、迁移府邸就改变主意留下来,这是拿双亲当做筹码捞取利益,太无礼了,将军怎么能用这样的人呢!我请求留下妻子儿女,只身返回故乡安葬父母,将军又何必猜疑呢!”
隗嚣于是准许郑兴携妻儿东归河南开封。
【解析】一、材料背景
这篇材料,讲的是刘秀与隗嚣、公孙述三分天下时的事情。当时隗嚣和刘秀正处于貌合神离的状态,为了稳住刘秀,将汉朝的兵锋引向巴蜀,隗嚣将自己的长子隗恂送到洛阳当人质。
在隗恂临行前,隗嚣的下属郑兴想要跟着隗恂一起赶赴洛阳,以安葬父母。但郑兴还有个想法没说出来,他想脱离隗嚣投奔刘秀。安葬父母是真,脱离隗嚣也是真,一年以后,郑兴便被刘秀任命为太中大夫。
这段材料,记载的便是郑兴向隗嚣辞职,重新投奔刘秀的事情。
二、辞职的三要素
1.一个合适的时机
郑兴提出前往关东的时间点,选择在隗嚣派长子入质洛阳的时候提出来,其实是经过精密计算的,这是在将隗嚣的军。
因为此时隗嚣正有求于刘秀,而他又不知道郑兴背后和刘秀有没有往来,就算没有来往,只要隗嚣拒绝郑兴前往关东的消息传到刘秀耳朵里,都对隗嚣不利。
如果拒绝放自己的属下前往刘秀的地盘,岂不就恰恰暴露了自己不拿刘秀当自己人,不信任刘秀?
送儿子去当人质本就是有求于刘秀,如果出了郑兴的事,那隗嚣送自己的儿子去洛阳当人质,还有什么意义?
因此隗嚣无法直接拒绝郑兴,也没办法处理郑兴,只能是给他升官加爵,希望以利益诱惑郑兴留下来。
2.一个合适的理由
当时的情况,隗嚣正是用人之际,而郑兴又是著名的经学家,享有崇高的声誉,不管是从用人上讲,还是从统战上讲,郑兴明白,直接向隗嚣辞职,隗嚣肯定不会同意。
因此,郑兴没有直接向隗嚣辞职,而是换了一个委婉的理由,想趁着隗嚣和刘秀交好的机会,前往关东安葬父母。
不管是任何社会状态下,孝都是一杆大旗,隗嚣很难拒绝。因为如果不准郑兴回故乡安葬父母,那就寒了属下的心,也败坏了自己的形象,一个丝毫不体恤下属,暴虐不仁的领导,没有人愿意跟随。
所以隗嚣很难拒绝这个理由,因为一旦拒绝郑兴回故乡回故乡安葬父母,那就是伤天害理,为权不仁。一旦成为了这样的人,其带来的政治伤害远大于郑兴投靠了刘秀。
3.一份合适的诚意
郑兴知道隗嚣推三阻四的一直不批准自己前往关东,其实就是担心郑兴投靠了刘秀。为了表示自己不会投奔刘秀,郑兴主动申请了将自己的妻子儿女留下来,自己独自前往关东安葬父母。
这其实就是在赌博,郑兴赌隗嚣不会扣留自己的家眷。如果郑兴真的很想把家眷留下来当人质表忠心,就像隗嚣一样直接把长子送到洛阳那样就行了。
郑兴直接把子女送给隗嚣,说自己平时忙于公务,疏于管教,请求和隗嚣的子女一起授学就可以了。郑兴何必申请?何必酸溜溜的说:“愿留妻子独归葬,将军又何猜焉!”
郑兴把扣留自己家眷当人质的决定权交给隗嚣,向隗嚣申请,就是想让隗嚣来做这个决定,就是给个坏人给隗嚣做,故意败坏他的形象,就是寄希望于隗嚣不扣留自己的家属。
如果隗嚣真主动扣留了郑兴的家眷,大争之世,对臣子如此不信任,今后愿意前来投靠的人就少了;而让郑兴的家眷和郑兴一同前往关东,才可以体现隗嚣用人不疑,求贤若渴的政治形象。
为了体现自己对刘秀的不设防,为了体现自己对忠孝的倡导,为了体现自己对臣子的信任。权衡利弊之间,隗嚣最终还是在疑虑中将郑兴全家都放归关东了。
引申思考:如果隗嚣真的把郑兴的家属扣留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