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字太养眼了,难怪康熙帝要大加赞赏!
毋庸讳言,明朝晚期的大书法家董其昌(1555—1636),是中国书法史上颇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其书法风格与书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说,明朝灭亡后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备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
尤其是康熙帝,还曾为董其昌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晋人。赵孟頫尤规模二王。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绝。临摹最多,每谓天姿功力俱优,良不易也。”
康熙帝亲自对董书大加赞赏,自然致使董书得以风靡一时,以至出现了满朝皆学董书的热潮,一时追逐功名的士子几乎都以董书为求仕捷径。可以说,在康熙、雍正之际,董其昌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无法比拟的。
史料记载,董其昌自17岁学习书法起,先以唐人颜真卿《多宝塔帖》为楷模,后来又改学魏、晋,临摹钟繇、王羲之的法帖。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董其昌的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并有“邢张米董”之称,即把他与临邑邢侗、晋江张瑞图、须天米钟并列。
总的来讲,董其昌的书法,虽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兼有“颜骨赵姿”之美而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他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他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