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家林紫: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父母育儿必知的10个关键词
阿娇离婚了,对于我来讲,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倒不是因为之前的艳照门,会让婚姻产生嫌隙,本来两人结婚前就是知道对方底细的。
我对阿娇婚姻不顺的预感,来源于她不安定的童年。早些年阿娇在《非常静距离》中,透露过自己的原生家庭:
母亲生下她的时候只不过十八九岁,一岁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居无定所的童年,和母亲到处漂泊,光在幼儿园就转学六次,这一切导致她是个很没有安全感的人。
因为童年的成长经历,她成了一个低自尊的讨好者,一个不自信的人,当然也没有安全感,她渴望婚姻能让她感受到温暖幸福,弥补安全感的缺失,可事实证明:安全感只有自己能够满足自己,别人是给不了自己最终的安全感的。
阿娇的经历,让我们看到安全感缺失对一个人终身幸福的深远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安全感是我们人生幸福的基石,安全感让我们可以有力量独自面对人生。
著名心理学专家林紫首部育儿宝典《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用10个育儿关键词,来解答很多父母的育儿困惑和焦虑。这10个育儿关键词分别是:
依恋关系、安全感、情绪性记忆、家庭系统、冲突应对、自我认同、情商、社会适应、归属感、心理弹性。
如果在养育孩子的过程里,父母能把这10个关键词理解清楚并绕过错误操作,那么孩子的养育便没什么难事儿了。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这10个关键词背后代表的含义,以及对父母提出的要求。
01依恋关系
依恋理论认为,一个人在3岁之前和父母所建立起来的依恋关系模式会影响他后来人生的关系模式。一个人与世界连接所建立的模式,都与人生最初的依恋关系密不可分。
根据林紫老师在书中的论述,依恋关系分为四种模式:安全型依恋模式、焦虑-控制型依恋模式、回避型依恋模式、混乱型依恋模式。
除了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人能情绪稳定,大胆探索世界,其他三种依恋模式都是病态的,都会影响孩子成年后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构建。
比如焦虑-控制型的人,会始终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他人持久的关注和喜欢;而回避型依恋的人则认为,他人是不值得信任和依恋的,选择压抑而不是表露自己的需求;混乱型依恋的人,女星阿娇就是这一类,既渴望被人靠近疼惜,当别人靠近的时候又想逃跑,害怕被人伤害,极度缺乏安全感。
02安全感
安全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依恋关系的构建,这里我们着重说一说影响我们安全感的社会因:担心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外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因此形成了完美主义、攻击与防卫、高高在上、工作狂等人格类型,这些制造的都是人生的伪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人,在日常生活里可能表现出:
1、喜欢开灯睡觉,怕黑;2、睡觉习惯抱东西;3、不相信感情;4、吃很多或者不吃;5、喜欢抱臂,内心有莫名其妙的孤单感;6、不爱说话或者说个没完;7、身体总想蜷缩起来
……
想要解决自己的安全感问题,必须揪出内心的恐惧。只有面对真实的自己,放弃用理想中的生活去要求自己完美,生活才能真正感觉踏实。
在养育孩子方面,林紫老师给出一个自我对照测试表,看看自己距离安全型父母还有多少距离:
1、允许孩子犯错;2、没有恋子情节;3、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4、正向提问而不是负向否定;5、做自己情绪的掌控者。
03情绪性记忆
情绪性记忆是指什么呢?举个例子说吧,孩子写作业不会,家长急吼吼地熊他,你看你是不是上课没有注意听讲啊?
孩子其实不是这个原因,他被冤枉的委屈的情绪伴随眼泪一起出来了,生活里其他琐事都忘记了,父母的教导也记不清字句,但是这个画面,他可能会记得很久很久,包括父母那张嫌弃不耐烦的脸。
闪光灯记忆效应提醒我们:那些激起我们强烈情绪的事件,会让我们记得更清楚。林紫老师说,情绪性记忆比陈述性记忆更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这就提醒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里,一定要做好情绪管理,不管应对孩子的任何突发状况,都要心平气和理智处理。
父母是孩子的保护伞,如果父母情绪崩溃,孩子会受到很大刺激,感觉自己的天塌了一样,除了会让孩子留下一生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也会触发孩子的安全感被破坏。
04家庭系统
家庭是一个系统,任何事件的产生都可能引起整个系统的联动乃至变化。家庭成员虽然都是独立个体,但是他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人不是孤立的。
举个例子说明,如果父母关系不好,孩子也会受到影响。比如《热锅上的蚂蚁》一书,讲述了一个家庭治疗案例故事,本来是家里的女儿克劳迪娅离经叛道,惹得父母非常焦虑担心,被迫带着女儿找家庭治疗师请求援助。
但是经过家庭治疗师的层层抽丝剥茧的分析,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其实是父母的问题引发的,而父母的问题,又是父母的原生家庭造成的,要想解决女儿克劳迪娅的问题,需要父母跟孩子的祖父母解决冲突。孩子只不过是这个家庭系统沉疴的替罪羊。
家庭系统理论虽然来自西方现代心理学,其实在中国的中医理论里,我们的祖先早就提出用系统和辩证的理论来看待病症,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家庭教育里,如果孩子出了问题,一定是父母先反思改变,孩子才会转变。
05冲突应对
冲突是人生的一部分,“你爱或不爱,我就在那里”。消灭冲突是不可能的,所以教会孩子应对冲突是人生的必修课。父母一致性的沟通和健康的冲突应对模式,将会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在冲突应对方式上,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女孩子通常更擅长表达,男孩子则更擅长行动;女孩更愿意向外求助,男孩则倾向于自己解决。这是生理角度与生俱来的人类的共同差异。
父母之间的冲突,至少有一半是由于男女沟通差异以及彼此原生家庭的系统互动模式和动力类型的不同而导致的。
萨提亚总结出人们日常生活的冲突应对模式,不外乎这五种类型:
第一种,指责型,用攻击和批判的方式来回应对方。第二种,讨好型,总想避免冲突或者快速结束冲突,但他们的内心经常感觉悲伤、焦虑、不满和无助。第三种,超理智型,这类人通常表现得独裁、刻板、冷漠,总是喜欢给别人提建议,让人感觉他不近人情、很无聊。第四种,打岔型,不直接面对冲突,希望通过转移注意力把冲突解决掉。第五种,一致性,与以上四种相比,这是最健康的一种沟通方式,真诚地相会,即使是在冲突中。在沟通里真实袒露自我,也允许对方呈现他,沟通才会顺利。
在孩子成长过程里,教会孩子直面冲突、解决冲突,本身就是其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这样的人际往来,孩子的适应能力会慢慢提升。独立自我也能逐渐确立,内在安全感也会日益增强。
06自我认同
自信的源头,就是自我悦纳。通俗地说,就是喜不喜欢自己。
父母无条件喜欢和接纳孩子,孩子的自我认同度才高,自我认同度高的孩子,拥有高自尊体系,更加自信。
一个自我认同度很低的人,也就是低自尊的人。在低自尊人的内心深处,常常充满了对自我的排斥、贬低、不接纳,最终引发与外界互动的困难。
樊登曾经在讲书过程里说过,一个人与世界的关系,都是与自己关系的投射。
一个人如果不认同自己,也很难认同自己的成就,即便是成年后赚了很多钱,也会很快通过各种方式折腾挥霍或者失去,同时身体健康等方面也会出现问题。
孩子能不能形成高度的自我认同,关键在于父母。如果父母是低自尊表现,孩子也将被养成低自尊人格,很难形成稳定健康的自我认同。
低自尊父母的表现如下,请对照检测自己的教育有没有问题:
总是指责孩子的错误;总是拿自家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总觉得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不如对别人的孩子好;什么都要给孩子“最好的”;对自己的行为没有约束和要求;暴力、粗口;唯唯诺诺,不敢表达真实的感受;讨好、牺牲、委屈求全……
07情商
首先,必须搞清楚一个问题,高情商的父母才有高情商的孩子。如果父母情商很低,对待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孩子怎么可能拥有高情商呢?
那些给孩子买儿童情商课的父母,你们该醒醒了,自己掏钱买课,让孩子去学习,难道是让孩子学完了,来迁就你们的低情商吗?孩子多心累啊!
身教重于言教,这一点不要忘记。情商在父母待人接物的示范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孩子会有样学样。
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信心,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商是人在情绪、情感、意志、受挫力等方面的综合品质,情商高的父母通常更有耐心,会懂得陪伴和鼓励,懂得信任孩子。
最简单的一招,让自己拥有“同理心”的人,情商不会低。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情商也不会低。
08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指认为了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而进行心理上、生理上一级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的执行适应能力。
林紫老师在书中提到了针对孩子的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父母如何给予恰当的支持和引导,让孩子获得社会适应的能力。
父母首先了解自己的性格倾向,观察孩子的性格倾向,知己知彼,才能完美应对。
09归属感
归属感和安全感一样重要,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中,归属感与爱被放在了很高的位置。林紫老师说,有归属感的孩子不容易抑郁。她接触的抑郁症来访者,90%以上都是源于归属感的极度欠缺。
归属感,是一个人跟群体之间的认同与被认同、接纳与被接纳以及联结的感觉。父母要多重视孩子内心的感觉,给孩子足够的心理支持,孩子才会有归属感。
李玫瑾老师在讲犯罪案例过程里,说孩子幼年,父母最好不要给孩子随意换居所。这会严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女星阿娇光幼儿园就换了6个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破坏了她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孩童的适应能力差,在新环境里很难融入集体,如果性格内向,也不容易找到新伙伴建立友谊的情感链接。
除了环境支持,父母也要给孩子价值认可,让孩子的归属感更加稳固。比如看着孩子说,你的眼睛像爸爸,你的手掌像妈妈等,这会让孩子感觉原来我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属于我的父母。
最让孩子难堪的父母是这种:孩子身上的缺陷都是配偶的,优点都是遗传自己的,两口子互相指责推诿,这会让孩子非常难堪,感觉父母都不喜欢自己,仿佛自己是家庭不受欢迎的。孩子怎么会有良好的归属感呢?
10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在台湾叫作“复原力”,在香港叫作“抗逆力”。这些年社会上流行谈论的“逆商”,其实可以看是心理弹性的一部分。
心理弹性既存在先天生物特质的差异,也受到后天环境、教育与训练的影响,是一个人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并且灵活适应外界多变环境、压力、挫折和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
如何培养一个有抗逆力的孩子呢?我认为以上9个关键词所提出的养育要求,父母都能做好,那孩子就不怕挫折打击。
江苏卫视综艺节目《嘿爸爸》有位爸爸说得非常好,这或许是一个人拥有强大抗逆力或者说复原力的根本:父母无条件的爱。
一个人孩子从小被父母无条件地爱过,长大后无论遇到什么打击剥夺,他都不会跨。
父母反思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应了那句话: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给孩子幸福的童年,就是给孩子一生的幸福能源。给孩子尽职尽责的家庭教育,就是给孩子生命最好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