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徒短记——论痰病(适合专业人员阅读)
《中医痰病学》这本书在八九年左右红极一时,仔细阅读此书是当时热血中医人的标配,年轻的也得有五十五岁,我是赶早的一批。
朱曾柏泛化了痰概念,但是确实有一些实践,据说曾经给太太用虫药致命(用虫药也是一股子热潮)。
我的验证:可以确证的如白矾一克,治疗残黄时有特效;而蜈蚣治疗嗌膈的效果有限。
瘀血热潮、痰病热潮、湿热热潮,乃至经方热潮,都是一批热血人的反思,都是在中医基础上找机会。
朱曾柏先生论痰病原文附后:
痰病的用药经验
作者/朱曾柏
对于广义的痰病,由于广泛地涉及临床各科,因此中医历来就十分重视,如《伤寒杂病论》中有痰热陷胸、寒痰结胸等多种痰病痰症。《诸病源候论》专门将痰和饮作了分类,言病因病理甚详。
张子和创“痰迷心窍”之说,王珪肇“怪病多痰”之论,李时珍言“痰生百病食生灾。”“痰生百病”、“怪病责之于痰”等等学术见解,验之事不忒,很有临床价值。
广义的痰病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优势和特色,但是,现在在教学和临床方面,对治痰药物的讲授和运用却越来越狭隘,这对发掘整理治痰药物的功效十分不利,例如:牡蛎、僵蚕、全蝎、蜈蚣等等,现在主要言其熄风、镇静,很少提及其祛痰之功用。其实古人早已讲过,龙骨、牡蛎乃祛痰之“神品”,蜈蚣化逐痰涎之功尤佳。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适当掌握一些治痰药物的效能及其特定的用法,临床时信手拈来;既可布阵组方、左右逢源,又可单骑独战,四面出击,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扩大治痰药物的应用范围,都是很有好处的。
兹就笔者多年习用之治痰药物,参考历代医家经验,撮取数十品如次:
【厚朴】
李杲说:“厚朴,苦能下气,故泻实满,温能益气,故能散湿满。”《汤液本草》说:“厚朴消痰下气。”张锡纯说:“厚朴,为温中下气之要药。善开寒痰凝结。”(《医学衷中参西录》)故举凡温中、下气、燥湿、消痰,皆可用之。不过本品苦温,多用于湿痰、寒痰、气痰之症。
【枳实】
《本草衍义补遗》说:“枳实泻痰,能冲墙倒壁,滑窍泻气之药也。”《药品化义》说:“枳实专泄胃实,开导坚结,消痰癖,祛痰水,逐宿食。”《世医得效方》还记载用枳实、皂荚为末,米饮为丸,米饮下,治疗痰结腑气,导致大便不通的经验。
笔者用本方略事加减,治痰滞腑气、大便秘结不爽,从而导致脘腹不适、周身困胀不适(包括冠心病心前区憋闷不适之症),亦常获效验。
【槟榔】
槟榔习用于破气、消虫积。其实除有上述功用外,还能下气行水化痰。正因为槟榔破气行气,故对水湿聚结而成痰癖、癥结之症皆可用之,故李时珍说槟榔治“痰气喘急,大小便气秘。”(《本草纲目》)
【大黄】
大黄不仅是泻下、行瘀(酒制)剂,而且也是祛痰剂,运用得当,借其泻下作用,不失为一味逐泻痰热的佳品。著名的礞石滚痰丸就有大黄,其他如大黄甘遂汤、大黄牡丹汤、大黄附子汤等等,如细加玩索,均不难发现大黄寓泻逐水饮痰浊之功。
历代医家对大黄逐水祛痰功用,作了大量的记载,如大黄“泄壅滞……,温瘴热痰。”(《日华子本草》)“除痰实……,诸老血留结。”(《名医别录》)“破痰实冷热积聚。”(《药性论》)等等。
【橘红】
橘红消痰利气,宽中散结。《本草纲目》记载:橘红“下气消痰”。《药品化义》记载:“橘红,辛能横行散结,苦能直行下降,为利气要药。盖治痰须理气,气利痰自愈,故用入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诸药之上。”橘红、枳实,皆有行气化痰之功,橘红则偏横行而散,枳实则长于破气而降。
【莱菔子】
莱菔子甘、凉,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消食,解毒。
《唐本草》记载:莱菔子“散服及包煮服食,下气,消谷,去痰癖。”《日用本草》亦记载莱菔子“宽胸膈,利大小便,化痰消谷。”朱丹溪还说:“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朱氏之言,虽失之过激,但说明本品化痰消积下气的作用是好的。
【蜈蚣】
蜈蚣不仅能祛风定惊,而且能散结化痰涎,张锡纯说:“蜈蚣走窜之力最速”,治“癫痫眩晕”,“治噎膈者,蜈蚣当为急需之品矣。”(《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说蜈蚣是治噎膈急需之品是对的,但张氏这里所指的噎膈,系专指瘀血。这不免失之片面。
七十年代笔者在中草药治癌组工作时,所见噎膈之症甚多,而噎膈多系痰涎阻膈,或由顽痰死血胶结而成。笔者亦常利用蜈蚣走窜化痰涎之性开闭通膈,对于已确诊为食道癌、胃癌,但形体尚旺盛,胃气未衰败之患者,常可在短期内起到开塞通膈之效。蜈蚣对周身内外停聚之痰涎,皆有破散作用。
笔者治疗泌尿系结石属于痰瘀聚结之症,每用蜈蚣使其间,效验颇佳。
【皂荚】
皂荚除顽痰,涤垢腻功力最强,“凡肠胃有垢腻秽恶之气,皂荚专能荡涤垢腻,宜通秽积,肠胃净洁,则诸症自除也。”(《本草经疏》);《本经逢源》亦记载:“肥皂荚,除顽痰垢腻。”所谓肠胃垢腻秽恶之气,就是痰浊。
皂荚不仅对肠胃之痰浊有效,对化散上焦胶固之痰亦有效,《金匮》皂荚丸治“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就是用皂荚祛痰。不过皂荚祛痰涤垢之力较强,若重剂单行,往往胃中不适,故可配合“饮以枣膏,安其正也。”
【礞石】
礞石不仅治顽痰、老痰胶结不化之症,而且有平气镇惊的作用(按:气惊不平又容易生痰),《本草纲目》记载:礞石“治积痰惊痫……,治惊利痰。”笔者用本品治顽痰胶结之症,常察其痰之寒热而佐使他剂:属热痰胶结者,仿王隐君礞石滚痰义,加大黄、芒硝、瓜蒌;属寒痰沉冷痼疾,加白芥子、枳实、沉香粉(吞服)。
【海藻】
软坚消痰,利水泄热,破“气痰结满。”(《药性论》);《本草新编》记载:“海藻专能消坚硬之病”。所谓“坚硬之病”,大都是痰结不散之征。昆布软坚、行水,消积破结而化热痰。
《本草经疏》引东垣的话说:“瘿坚如石者,非此不除,正咸能软坚之功也,详其气味性能治疗,与海藻大略相同。”
古今医家用软坚化痰药,常将二药同时使用;但二药相比,海藻药力比较缓慢,昆布药力较强且有滑利痰涎之功。据古代文献记载,过服海藻、昆布“令人瘦”,所以临床上可以利用其化痰软坚之功来治疗躯体肥胖、动脉硬化以及高血脂等症有热痰见症者。
古医籍中有海藻反甘草之说,故一般认为海藻不可与甘草同用,此说不足置信,笔者用大剂量海藻软坚化痰治瘿瘤、颈淋巴结核诸症时,特以甘草佐使其间,一则取其调和诸药,再则取其二药药力相激,提高药效。
【牡蛎】
牡蛎化痰软坚,是治痰浊结聚之瘰疬和腹中肿块常用之剂,同时还可“主气结心痛,胁下痞热等症。”(《本草经疏》)本品生用、煅用功效不同:煅用偏于摄精止汗,生用才能化痰软坚。
海蛤粉与牡蛎同类,也有化痰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牡蛎偏于软坚散结化痰,治痰核癥瘕诸症;海蛤粉则长于治热痰粘稠不易咳出诸症。
【连翘】
连翘清上焦心肺之火,历来用于清热解毒,散结,疗疮疡诸疾。
李杲说:连翘乃“十二经疮药中不可无,乃结者散之之义。”、“一切血结气聚,无不调达而畅通也。”(《药品化义》)“血结气聚”,肺热郁而不化,就容易产生热痰而热痰不清,又容易生痰毒。笔者治疗热痰聚结、以及热痰化毒之症,每每选用本品,疗效颇佳。
【泽泻】
泽泻祛泻痰饮,系通过利水渗湿泄热而起作用。
所以《本草纲目》说:“泽泻泄湿热,行痰饮。”《金匮要略》泽泻汤治痰饮上犯“其人苦冒眩”,其理亦然。
《本草正义》将本品消痰作用讲得比较透彻:“泽泻,最善渗泄水道,专能通利小便。其兼能滑痰化饮者,痰饮亦积水停湿为病,惟其滑利,故可以消痰。”
【茯苓】
茯苓是益心脾之品,性味甘淡平,对实不耐补,虚不耐攻之各种痰症,尤为适宜。《本草正义》有言,“茯苓,能利窍去湿,袪惊痫治痰之本,助药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补阳。”此理甚当。
【冬瓜子】
冬瓜子甘凉,润肺,化痰,消痈,利水。陈念祖说:冬瓜子“润肺化痰,兼益胃气。”对年事己高、体质虚弱之痰热患者,尤为要药。
【薏苡仁】
薏苡仁有利湿排脓,健脾舒筋功用。本品化痰,系通过健脾益胃而起作用。
《本草经疏》记载:“薏苡仁……入脾补脾,兼淡能渗泄”。“补脾”、“渗泄”,即能祛湿化痰。
本品既是药品,又是食品,久服、重剂亦无妨。笔者治疗属痰浊凝聚成癌之症,皆重用本品,既益脾胃,又有助于治疗癌肿,对肺癌、子宫颈癌,尤应选用。
【半夏】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是历代医家治疗喘满痰多、呕吐反胃、胸膈胀满(多因于痰)、以及痰厥头痛必用之药。
故《医学启源》说:“半夏和胃气,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对呕恶不止,诸药无效,或噎膈痰涎梗阻之症(如食道癌),可以在处方中加生半夏和胃化痰,视病人体质强弱,每剂用3〜6克无妨。
古今本草,皆认为生半夏有毒,这是受历史条件限制的一些局限的看法。笔者在用中药治癌工作中,常用生半夏化痰通膈、和胃止呕,在控制症状方面,生半夏优于法半夏,并未发生中毒现象。
【白矾】
白矾酸涩而寒,消痰、利痰之力较强,凡痰涎壅塞较甚之症皆可选用之。
《长沙药解》记载:“矾石(指白矾)……善吐下老痰宿饮,缘痰涎凝结,粘滞于上下窍隧之间,牢不可动,矾石收罗而扫荡之,离根失据,藏府不容,高者自吐,低者自下。”所以本品乃消利顽痰饮澼之剂。临床运用可装胶囊内,空腹吞服1克治疗慢性“乙肝”,笔者常选用之,甚效。
【远志】
远志祛痰解郁,益智安神。
《本草正义》说:“远志又有消痰饮,止咳嗽之功。”;《别录》说:“去心下膈气,亦即此意。”《外台》载《古今录验》胸痹心痛一方中即有远志,颇合此意。”
【焦山楂】
焦山楂消食积,散瘀血,治肉积、癥瘕、痰饮。食积、肉积,都是生痰之源,因此用本品化痰甚好。李时珍说:山楂“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块。”(《本草纲目》)本品还有散瘀血的作用,因此痰瘀相兼之症,用之最宜,但一定要炒焦入药。
【炒麦芽】
炒麦芽消食、和中、下气。消食和中下气即是治痰之本。《药品化义》说,“大麦芽,炒香开胃,主癥瘕气结,胸膈胀满,郁结痰涎。”《本草求真》记载:“麦芽,得生升之气,达肝以制脾土,故能消导。凡怫郁致成膨膈(按:气机怫郁致成膨膈,多系痰积之候)等症,用之甚妙,人皆知其消谷而不知其疏肝也。”是治肝生痰之妙品。
【神曲】
神曲健脾和胃,消食调中。健脾和胃,消食调中,即可化痰。
《本草求真》记载:“……其性六味为一,故能散气调中,温胃化痰,逐水消滞。”《本草正义》记载:“逐痰积,破癥瘕”。《本草经琉》说:“古人用曲,即造酒之曲……。神曲乃后人专造,以供药用,力倍于酒曲。”
但现在市售之所谓“六曲”,往往制作不良,并有煎煮后仍如顽石者,并非如《本草求真》所言,“其性六味为一”,所以笔者对痰积蕴遏于胃肠胸膈之症,常以农家制作之甜酒曲随药吞服,每次0.5克。
【郁金】
郁金系治气郁、血郁之佳品,故有“郁金”之称,正因为具有良好的解郁作用,解气血之郁,即是治内郁生痰之妙剂,所以《本草汇言》说:“郁金,清气化痰,散瘀血之要药。其性轻扬,能散郁滞,顺逆气,上达高巅,善行下焦,心肺肝胃气血火痰郁遏不行者最验。”
上述列举的药物,用传统的分类眼光看,有些似乎不属于化痰药,但不要囿于书本,要从实际疗效和发展的眼光来判断药物的类属。
自《神农本草经》到《本草正义》,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中,对中药的主治功用,都不断有所发展和补充,这既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也是中药本身的优势。基于中药功效的广泛性和中药成份的复杂性,因此应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观察中药的实际效能,新其用,有所发展,不要泥古,不要仅仅将贝母、胆星、桔梗……等作为化痰药。
《药鉴》“张跋”有言:“用药之难,非顺用之难,逆用之难也。非逆用之难,逆用而与病切合之难也。……故曰: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在人之善学用耳。”此论甚精辟,可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