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即得仙蟾名,形影相随蛤蚧声。补肺滋...
“自古即得仙蟾名,形影相随蛤蚧声。补肺滋肾治咳喘,赴汤蹈火结伴行。”这是一首描述中医虫类药蛤蚧的名称、习性、主治和入药特点的本草诗。蛤蚧是壁虎科动物,又名仙蟾、大壁虎,是爬行类壁虎科动物中唯一野栖的种类。它性喜雌雄相伴,常常相随而行。雄性的鸣叫声似“蛤”,雌性的鸣叫声似“蚧”,一唱一和,故称之为“蛤蚧”。
蛤蚧头略呈三角形,口内有细齿,尾圆而细长,遇危险时尾部有自断性,以断尾保身。足有吸盘,善在石缝或树洞中爬行,动作敏捷,昼伏夜出,以昆虫为主食,有时也捕食壁虎等小动物。冬季藏于洞穴中,春暖花开时四出活动。有趣的是小小蛤蚧一旦“结婚”,就一夫一妻制,如同鸳鸯形影不离,情丝连绵,“爱情”坚如磐石。如一方被捕,另一方将不顾一切扑上前去,紧紧抱着“伴侣”不放,因此常双双被擒。故中药店出售的蛤蚧均为成对包装。传统认为,配对蛤蚧疗效尤佳。中医学认为,蛤蚧药力在尾,所以药用蛤蚧多保留其尾部。
蛤蚧为名贵中药,药效显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蛤蚧补肺气,定喘止渴,功同人参;益阴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中医药理认为,其具有补肺滋肾、止咳平喘的功效。常用于虚劳、咯血、消渴、阳痿、早泄、久泻、尿频、遗尿等症。对于此药,我常常用于虚喘,每每起效迅疾,立挽狂澜,是我特别偏爱的一味药。-王幸福 《用药传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