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472

大建脾丸
【处方】 肉桂(去粗皮)1两,厚朴(去粗皮,细锉,用生姜1两研烂,同淹1宿,炒令香熟)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1两,肉豆蔻(面裹煨熟)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丁香半两,胡椒半两,木香半两,萆茇半两,神曲(炒)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白术半两,麦糵(炒)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白豆蔻半两,诃子(煨,去核)2钱半。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0丸。
【功能主治】 调中养气,和胃健脾。主中焦积寒,胸膈气痞,呕逆恶心,腹胁疼痛,脏腑虚滑,饮食多伤,困倦少力,肢体怠惰。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温米饮送下,食前服。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六
连朴饮
【方源】:《霍乱论》
【组成】:制厚朴6克,川连3克,石菖蒲3克,制半夏3克,香豉9克,焦栀子9克,芦根6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湿热霍乱。上吐下泻,胸脘痞闷、心烦燥扰,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方解】:方以味甘形寒之芦根清热止呕,温胃除烦。又以黄莲清热化湿,厚朴理气祛湿,半夏和胃燥湿,菖蒲芳香化湿,四者合用,可使湿去热清,气机调营。佐以栀子、豆豉清宣胸脘郁热,而解烦闷。诸药合用,具有辛开苦泄,升清降浊之特点,湿热一除,脾胃即和,吐泻停止。
【按语】:本方以小便短赤,吐泻烦闷,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副伤寒、肠伤寒等属湿热并重者。若腹泻较重者,则加薏苡仁、扁豆。
二妙散
【方源】:《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苍术、各等分。
【用法】:散剂,每服3~9克,白开水或生姜汤送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功效】:清热燥湿止痒。
【主治】:湿热下注。症见筋骨疼痛,下肢痿软无力,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下部湿疮等,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方解】:本方主治湿热下注症。其中骨节疼痛,小便短赤,舌苔黄腻为主要症状;下肢痿软无力,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下部湿疮等为次要症状。病机为湿热下注,着于下肢,阻塞静脉。湿热浸入下肢,经脉痹阻不通,则筋骨疼痛,或足膝红肿疼痛;经脉弛缓,肌肉疲软乏力,则生痿症;湿热流注胞宫可见带下,在皮肤可见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皆可为湿热之象。治宜清热利湿止痒。
方中黄柏性味苦寒,苦以燥湿,寒以胜热,且善行下焦,祛下焦之湿热,为君药。苍术为臣药,燥湿健脾,使湿邪去而不再生,其表散发汗之功,亦为祛湿之道。二药并用,清热利湿,标本兼治。
【按语】:本方以下肢疲软无力或足膝红肿赤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疹,小便短黄,舌苔黄腻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痛风、坐骨神经痛、风湿热、阴道炎、阴囊湿疹等属于湿热下注者。若湿热痿症,可加木瓜、豨签草、五加皮等;若湿热脚气,则加薏苡仁、木瓜、槟榔;若湿热带下,酌加芡实,樗根白皮、赤茯苓;若下部湿疮,可加龙胆草、土茯苓、赤小豆。
【同名方】:
《六科准绳》二妙散,本方由熟地、当归构成。功能养肝下泪。主治目昏摄泪。
【附方】:
1、 加味二妙丸(《古今医鉴》),由本方加川牛膝、防己、当归尾、萆薢、龟板构成。功能清热利湿,通络活血。主治肢体困重,疲弱乏力,或微肿麻木。
2、 四妙丸(《成方便读》),由本方加怀牛膝、苡仁构成。功能清热利湿。主治温热下注,两足痿弱麻木,肿痛不止。
3、 三妙丸(《医学正传》),由本方加川牛膝构成。功能清热利湿。主治温热下注,两脚麻木,或加火烙之热。
4、 三妙散(《医宗全鉴》),由本方加槟榔构成。功能清热燥湿止痒。主治脐中出水及湿廯。
香连丸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莲100克(用吴茱萸50克同炒令赤,去吴茱萸不用),木香22克。
【用法】:醋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20克。米饮吞下。
【主治】:湿热痢疾,脓血相兼,腹痛,里急后重。
【方解】:本方黄莲苦寒,清热化湿,而解肠中热毒,治湿热成痢之本,其与吴茱萸同炒,乃取吴茱萸辛热开郁之力,使气机通达,郁结得散,并制黄莲苦寒,使其清热燥湿而无凉遏之弊。湿热痢疾为湿热壅滞肠中,与气血瘀滞相击而成,故配木香行气舒滞,使气行血活,积滞得解,则里急后重自解。综合全方,有清热燥湿,行气散滞之效。
【按语】:本方以痢下脓血相兼,腹痛,里急后重,苔黄垢腻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过敏性肠炎等属湿热为患者。若湿热较重者,加黄芩;腹痛甚者加芍药;血痢加赤芍、丹皮、地榆。
由寒湿所致的泻痢,舌苔白滑,脉迟而缓者,非本方所宜。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对痢疾杆菌,特别对志贺氏痢疾杆菌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
大建脾汤
【处方】 人参2钱,茯苓2钱,白术2钱,枳实1钱半,当归1钱半,山楂1钱半,谷芽1钱半,陈皮1钱,豆蔻1钱,青皮7分,木香7分,姜连7分。
【功能主治】 健脾胃,滋谷气,除湿热,宽胸膈,去膨胀。主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加10倍荷叶,粥为丸亦可。
【摘录】 《治痢提要新书》
大建脾散
【处方】 荜澄茄半两,干姜半两,白豆蔻半两,丁香半两,白茯苓1两,甘草1两,肉豆蔻1两,青皮1两,半夏(姜制1宿)1两,茴香1两,缩砂仁1两,厚朴(姜制1宿)1两,神曲1两,陈皮1两,檀香1两,草乌(炮,去皮脐尖)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草果仁2两,白术4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脾胃虚寒,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 《百一》卷二
大加减建中汤
【处方】 芍药2两,当归1两,川芎1两,黄耆1两,桂1两,甘草3分(炙),白术3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妇人胎前产后,气血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疒丂)痛,往来寒热,自汗,口干烦渴。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半,水1盏半,加生姜、大枣,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二一二引《施圆端效方》
胆道排石汤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组成】:金钱草30克,茵陈15克,郁金15克,枳实9克,木香9克,生大黄6~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利湿,行气止痛,利胆排石。
【主治】:胆石症。
【方解】:本方重用金钱草清利湿热,利肝胆而排石,为主药;辅以茵陈加强清利湿热、利胆之功,使湿热从小便而去。胆石症病关少阳与阳明,故既以郁金活血利气解郁,止痛利胆退黄,又以枳实、大黄、木香通滞消积、清洁肠胃,使湿热从大便而解,共为佐药。综合本方,有清热利湿,行气止痛,利胆排石之效。
【按语】:本方以肋下疼痛,或恶寒发热,面呈黄色,大便灰白为辩证要点。常用于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胆石症、泌尿系结石、急性黄疸肝炎。若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炒川楝子;大便溏薄者,去大黄,加茯苓。
药理研究证实,本方能使狗胆道括约肌松弛,胆汁分泌加大,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副伤寒甲、乙、丙、变形及产气等杆菌有抵制作用。
中满分消丸
【方源】:《兰室秘藏》
【组成】:白术3克,人参3克,炙甘草3克,猪苓3克,姜黄3克,茯苓6克,干姜6克,砂仁6克,泽泻9克,橘皮9克,炒知母12克,炒黄芩36克,炒黄莲15克,半夏15克,炒枳实15克,姜厚朴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日服2次,空腹时服。亦可改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清热利湿,消胀散满,健脾和胃。
【主治】:中满热胀,鼓胀,气胀,水胀。
【方解】:方中黄莲、黄芩清热化湿;茯苓、泽泻、猪苓淡渗化湿;知母苦寒清热;半夏、陈皮理气燥湿;半夏、干姜辛开散结;枳实、厚朴消胀散满;砂仁化湿益脾,行气和中;人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和胃。诸药配伍,有清热祛湿,消胀散满,健脾和胃之功。
【按语】:本方以口苦、渴不欲饮、腹部膨胀、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等。如热重发黄者,去人参、干姜、加茵陈蒿、腹胀甚、大便不通,加大黄、牵牛子;小便赤涩不利者,加陈葫芦、蟋蟀粉、滑石。
白术散
【方源】:《全方指迷方》
【组成】:白术30克,橘皮15克,大腹皮15克,茯苓15克,生姜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克,米饮送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酌减。
【功效】:健脾利水,消肿。
【主治】:妇女妊娠期脾虚浮肿。
【方解】:方中重用白术醒脾安胎,辅以大腹皮、茯苓利水消肿;橘皮燥湿健脾;生姜温胃并散水气。共用成方,有健脾利水消肿之效。
【按语】:本方以妊娠下肢肿胀,或食少体乏味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妇女妊娠期水肿,也用于治疗羊水过多。若水肿较甚,加泽泻、生苡仁;胃脘胀满、食欲不振者,加砂仁、苏叶;胎动不安者,加南瓜蒂;腰酸者,加杜仲、桑寄生。
防己黄芪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防己12克,黄芪15克,甘草6克,白术9克。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效】: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风水或风湿。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方解】:本方所治为气虚所致的风水或风湿症。其中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为主症;身重为次要症状。其病机为表虚不固,外受风邪,水湿集于肌表经络之间。表虚不固故汗出恶风;水湿停滞肌腠故身重,小便不下;舌淡苔白,脉浮使风邪在表之象。治宜益气散风,健脾利水。
方中黄芪补气固表,行气消肿;防己祛风行水。两者配伍能祛风故表,利水消肿,共为君药。白术健脾燥湿,助祛湿行水之功,为臣药。佐以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炙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按语】:本方以汗出恶风,水肿,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脏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表虚湿炽者。若兼腹痛者,宜加白芍;水湿偏盛,腰膝肿者,宜加茯苓、泽泻;喘者,宜加麻黄;冲气上逆者,宜加桂枝;下有陈寒者,加细辛。
服用本方,当“温令微汗”;水肿实证者慎用。

【附方】:
1、 防己茯苓汤(《金匮要略》),由本方去白术,茯苓、桂枝构成。功能行气通阳化水。主治皮水,见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
2、 加味防己黄芪汤(《医经会元》),由本方加薏苡仁、独活、苍术构成。功能益气健脾,祛风除湿。主治风湿,关节重着疼痛。
大蓟汁饮
【处方】 大蓟汁 生地黄汁各100毫升
【功能主治】 主吐血,呕血。
【用法用量】 上药和匀,入姜汁少许,生蜜少许,搅匀冷服,不拘时候。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九窍出血
大蓟饮
【处方】 大蓟1握(为末,无生者以干者代)。
【功能主治】 九窍出血。
【用法用量】 捣汁,以酒和服之。干者则以冷水调下3钱。
【摘录】 《不居集》上集卷十四
内损吐血
大蓟饮
【处方】 紫蓟菜。
【功能主治】 内损吐血。
【用法用量】 捣汁半盏,调飞罗生面3钱,作1服。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三一
溶石汤
【方源】:《中医研究院广安门院方》
【组成】:制鳖甲、夏枯草、海浮石、生牡蛎、白芷、苍术、薏苡仁、海金沙、车前子各9克,金钱草、滑石各30克,火硝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软坚散结,化石通淋。
【主治】:尿路结石。
【方解】:本方用于治疗一般结石较大、不易排石又不易手术者。如肾功能不佳,酌加防己、泽泻、黄芪、石苇、牛膝、王不留行、覆盆子、桑螵蛸;兼并感染者,酌加生地、紫花地丁、黄柏、金银花等。重用乌梅、可治感染而引起的磷酸镁铵石;常吃核桃肉,可治磷酸钙石;乌梅、黄牛角粉(黄酒、米醋送服)治草酸钙石。治尿酸、胱氨酸结石时,可加碱性和剂(枸橼酸40克,枸橼酸钠60克,橙皮酊60毫升,枸橼酸钾60克,胱氨酸结石在7.4~8.0之间),特别注意晨尿PH值不宜低于6.0。金钱草煎水代茶饮,可以算话尿液、促进草酸石、磷酸石溶解,并有预防结石复发和抗感染的作用。
轻剂排石汤
【方源】:《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方》
【组成】:车前子、泽泻、石苇、滑石、冬葵子、牛膝、枳壳、王不留行各15克,金钱草30克,莱菔子15~30克,大黄3~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气通淋。
【主治】:尿路结石,特别是输尿管结石,结石横径在0.6厘米以内、尿路无畸形,无明显积水和感染,体质好的患者。
【方解】:方中车前子、泽泻、石苇、滑石、冬葵子、牛膝、枳壳、王不留行行气通淋止痛;金钱草通淋止痛;莱菔子、大黄行气通便。全方共奏行气通淋之功。若有脾气虚,加黄芪、党参、去大黄;肾虚,加熟地、补骨脂、何首乌;输尿管、膀胱结石,加乌药,重用大黄、莱菔子;肾结石,加补肾药;少腹拘急,痛至脐中,结石下滑时,重用牛膝、冬葵子。
重剂排石汤
【方源】:(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方)
【组成】:三棱、莪术、赤芍、牛膝、白芷、枳壳、厚朴、车前子各15克,穿山甲、皂角刺、乳香、没药各9克,桃仁、青皮各12克,金钱草、薏苡仁各3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破气破血,活血祛瘀。
【主治】:结石较大者,特别是停留久不移动而积水不重者。运用轻剂排石汤的病例改用本方。
【方解】:方中三棱、莪术、赤芍破气颇血;牛膝、白芷行气止痛;枳壳、厚朴、车前子行气活血;穿山甲、皂角刺、乳香、没药破血祛瘀;桃仁、青皮、金钱草、薏苡仁活血通淋。全方共奏破气破血,活血祛瘀之功。本方破气伤阴,不宜长久服用;体弱者慎用,孕妇禁用。
通络排石汤
【方源】:《刘炳凡经验方》
【组成】:金钱草30克,六一散15克(包),火硝4.5克(分兑),桃胶30克,白芍、八月扎各12克,当归9克,郁金5克,鸡内金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活血,通络排石。
【主治】:尿路结石。
【方解】:方中金钱草活血通淋排石;六一散利湿通便;火硝、桃胶、白芍益气活血;八月扎、当归、郁金、鸡内金活血通络排石。
【加减】:若小便不畅,大便干结,舌质稍红、苔微黄,脉数,属血虚热滞者,用养血利汤、通络排石发,加首乌24克,生地、草决明各12克;如血虚气陷者,宜用益气养血、通经排石法,加党参、黄芪、首乌各15克;如舌红脉数属阴虚有热者,宜用益气养阳、通络排石法,加条参、沙参、天花粉各12克;如有气滞血瘀表现者,用益气活血、通经排石法,加党参12克,蒲黄、川楝子、五灵脂、延胡索各9克。在以上各症中,如有小便灼热,淋漓不通者,加海金沙、云茯苓、车前子;血尿,加鸡眼草(即三叶人字草)30克,蒲黄炭9克;疼痛,加延胡索、川楝子各9克;小腹胀满、冷痛喜按者,加肉桂1.5克,小茴香4.5克。
吐血呕血
大蓟饮
【处方】 大蓟汁1两,生地黄汁1两。
【功能主治】 吐血呕血。
【用法用量】 上和匀,入姜汁少许,生蜜少许,搅匀,不拘时候冷服。
【摘录】 《医方类聚》卷八十五引《济生续方》
吐呕血
大蓟饮
【处方】 大蓟汁3合,地黄汁3合,生姜汁3合,麦门冬汁3合,刺蓟汁3合。
【功能主治】 吐呕血。
【用法用量】 上用白蜜半匙相和匀,冷服。
【摘录】 《奇效良方》卷五十
饮啖辛热,热邪伤肺,呕吐出血1合或半升许,名曰肺疽
大蓟散
【别名】 大蓟饮子
【处方】 大蓟根(洗)1两,犀角(镑)1两,升麻1两,桑白皮(炙)1两,蒲黄(炒)1两,杏仁(去皮尖)1两,桔梗(去芦)1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 饮啖辛热,热邪伤肺,呕吐出血1合或半升许,名曰肺疽。
【用法用量】 大蓟饮子(《东医宝鉴·内景篇》卷二引《丹溪心法》。
【摘录】 《济生》卷二
妇科五淋丸
【方源】:《常用中成药》
【组成】:当归、生地各120克,滑石、川芎各90克,木通、甘草、生栀子、生白芍各60克,黄莲、石苇30克,海金沙15克。
【用法】:研细末,水泛为小丸。每服9克,日服2~3次。
【功效】:清热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下注,小便淋沥,尿路刺痛,或有尿血等。
【方解】:方中当归、生地滋阴活血;滑石、川芎、木通、甘草、生栀子、生白芍清热通淋;黄莉莉安、石苇、海金沙通淋止痛。全方共奏清热利水通淋之功。本方减量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作汤剂,用来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有良好疗效。
肝得安
【方源】:《新医药学杂志》
【组成】:北五味子、茵陈、大枣各等量。
【用法】:研末,练蜜为丸,每丸6克。每服2~3丸,每日2次。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降脂。
【主治】:传染性肝炎。
【方解】:方中五味子、茵陈清热利湿,退黄降脂;大枣和胃为佐药。现代实验研究表明,茵陈有很好的利胆退黄的作用,五味子有较好的降转氨酶的作用。
【附方】:复方垂盆草糖浆(《新医学》1974年第7期),平地木31克,鲜垂盆草125克,蔗糖适量。水煎,制成糖浆100毫升。分2次服(1日量)。治慢性迁延性肝炎。有良好的降转氨酶功效。
五味子蜜丸(《新医药学杂志》1973年第9期),北五味子。研末,制成蜜丸,每丸9克(亦可食生药6克)。每服1~2丸,日服2~3次,1个月为1疗程。能降转氨酶,改善肝功能。用于传染性肝炎。
黄疸茵陈汤
【方源】:(上海中药制药一厂)
【组成】:茵陈31.25千克,黄芩18.75千克,大黄6.25千克,甘草3.125千克。
【用法】:制成冲服剂,每包20克。每服1包,日服2次。
【功效】:清湿热,退黄疸。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解】:方中组方简便,能有效地解毒退黄,且谓冲剂,服用方便,为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之佳方。方中茵陈清热退黄;黄芩清湿热;大黄、甘草通便祛湿。诸药合用共奏清湿热,退黄疸之功。
【附方】:
清肝饮(《常见病的中医治疗研究》),本方由茵陈、败酱草、金银花、丹皮、栀子、枳实、大黄、龙胆草、郁金、甘草组成。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饮啖辛热,热邪伤肺,肺痈吐血
大蓟散
【别名】 大蓟饮子(《东医宝鉴·内景篇》卷二)。
【处方】 大蓟根(洗)犀角(镑)升麻 桑白皮(炙)蒲黄(炒)杏仁(去皮、尖)桔梗(去芦,炒)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 上药叹咀。
【功能主治】 主饮啖辛热,热邪伤肺,肺痈吐血。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大蓟根散
【处方】 大蓟根1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热结瘰疬。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食后温酒调下,1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七
大济阴汤
【处方】 当归1钱5分,白芍1钱5分,川芎8钱,生地2钱,熟地2钱,丹参1钱5分,丹皮1钱5分,麦冬1钱5分,黄耆1钱,人参8分,防风5分,五味子5分,蔓荆子8分,小麦1撮。
【功能主治】 补阴敛阳。主产后去血多,阴虚而孤阳上越,身无汗,但头有汗,至颈而还。
【各家论述】 是方四物加丹皮、丹参、麦冬峻补其阴,人参、五味、麦冬以敛心火,缘汗乃心之液也;防风、黄耆、小麦以敛汗,头汗虽喜其抑阳以济阴,然既为孤阳,亦不可过汗,致阳虚也。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白术附子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附子9克,白术12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散寒化湿,祛风通络。
【主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大便硬,小便自利。
【方解】:方中白术化湿祛风;附子、生姜辛温散寒,温经复阳;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全方并用,共奏散寒化湿,祛风通络之效。
【按语】: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方用辛温散寒的生姜、附子,配以化湿祛风的白术,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为其辩证要点。
历代方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医学发明》白附子汤,由白术、附子、陈皮、苍术、厚朴、半夏、茯苓、泽泻、肉桂、猪苓、生姜构成;功能健脾利湿,祛寒利水;主治寒中;主治寒中,中满腹胀,作清涕,作涎,或多溺,足下痛,骨乏力,喜睡,两丸冷,时隐痛等。
【同名方】:
《医学发明》白术附子汤,由附子、白术、苍术、厚朴、陈皮、半夏、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生姜构成。功能健脾化湿,散寒利水。主治寒中,中满腹胀,作涎,作清涕,或多溺,足下痛,骨乏力,喜睡,两丸冷,时隐痛等。
【附方】:
1、 甘草附子汤(《伤寒论》),即本方去大枣、生,加桂枝构成。功能温阳散寒,利湿止痛。主治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小便不利,汗出短气,恶风不欲去皮,或身微肿者。
2、 桂枝附子汤(《伤寒论》),即本方去白术,加桂枝构成。功能祛风利湿,温经散寒。主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乌头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9克,黄芪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川乌9克。
【用法】:水煎取汁,纳蜜中,再煎服。
【功效】:温经散寒,舒筋止痛。
【主治】:寒湿痹痛,痛有定处,遇寒则甚,肢节挛缩,不可屈伸,舌苔薄白,脉象弦紧等。
【方解】:方中麻黄通阳行痹;川乌祛寒逐湿;芍药、甘草开痹而通血脉,使阴阳宣通,气血畅行;黄芪益气固卫,且防防麻黄发散太过;白蜜甘缓药力,使寒湿之邪微微汗解且减低川乌毒性。诸药配伍,有温经散寒,舒筋止痛之效。
【按语】:主要用于治疗寒湿痹痛。方用麻黄、川乌温经驱寒,配以甘草、芍药缓急止痛,为其配伍特点。临床使用以关节疼痛有定处、苔白、筋脉拘挛、脉弦紧,为其辩证要点。
《金匮要略》原方乌头末提及炮制,但是用蜜同煎以解其度,今多用制川乌。乌头有毒,用量宜由小量开始,逐量增加,如3~5克增至15克,且应久煎,则较为安全。此外,配伍甘草,蜂蜜等,既能止痛,又可制约毒性,可为使用时参照。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乌头汤乙醇提取液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部炎症和大白鼠塑料肉芽肿均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

提示其能抑制炎症早期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渗出,也能抑制毛细血管增生和纤维母细胞增生,减缓肉芽组织生长。
【同名方】:
《备急千金要方》:乌头汤,由乌头、蜀椒、细辛、芍药、甘草、秦艽、附子、桂心、干姜、防风、茯苓、当归、独活、大枣构成。功能化风除湿,散寒止痛。主治风冷脚痹疼痛,挛缩不可屈伸。
【附方】:
1、 乌头桂枝汤(《金匮要略》),即由乌头、芍药、桂枝、甘草、生姜、大枣构成。功能祛寒止痛,调和营卫。主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疼痛。
2、 乌头煎(《金匮要略》),由蜂蜜、乌头构成。功能止痛散寒。主治寒疝,绕脐腹痛,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脉沉紧。
回生再造丸
【方源】:《丸散膏丹即成》
【组成】安息香120克,蕲蛇120克,当归60克,川芎60克,川黄莲60克,羌活60克,防风60克,玄参60克,藿香60克,白芷60克,茯苓60克,麻黄60克,天麻60克,川萆薢60克,姜黄60克,甘草60克,肉桂60克,白蔻仁60克,何首乌60克,琥珀60克,黄芪60克,大黄60克,草豆蔻60克,雄鼠粪60克,熟地黄60克,穿山甲60克,全蝎75克,威灵仙75克,葛根75克,桑寄生75克,细辛30克,赤芍30克,乌药30克,青皮30克,炒白术30克,僵蚕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辰砂30克,骨碎补30克,香附30克,天竺黄30克,附子30克,龟板30克,沉香30克,丁香30克,胆南星30克,红花24克,犀角24克,厚朴15克,地龙15克,松香15克,木香12克,冰片7.5克,牛黄7.5克,血竭2.4克,虎胫骨1对,人参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和匀为丸,每丸重3克,金箔为衣,每服1丸,生姜汤送服。
【功效】:祛风除痰,活血祛瘀,通利经络。
【主治】:卒中,半身不遂,口眼㖞斜,手足拘挛,筋骨疼痛,步履艰难等。
【方解】:本方羌活、蕲蛇、防风、白芷、麻黄、松香、天麻、萆薢、肉桂、威灵仙、附子、细辛通经络、祛风湿;全蝎、僵蚕、胆南星、地龙、天竺黄散风痰,止疼痛;人参、当归、川芎、茯苓、玄参、白术、何首乌、黄芪、桑寄生、熟地、甘草、骨碎补、赤芍、龟板、虎胫骨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姜黄、大黄、琥珀、穿山甲、乌药、青皮、乳香、没药、香附、丁香、沉香、红花、厚朴、木香、血竭行气活血祛瘀;白蔻仁宣脾开胃;黄莲苦寒以制诸药辛燥之性。安息香、藿香、冰片、牛黄、犀角清热凉血,开窍提神;全方配伍,共奏祛风痰,祛淤血,通经络之效。
【按语】:本方以关节酸痛、半身不遂、长久不治而见疲乏无力、脚膝疲弱为辩证要点。现代常本方治疗卒中后遗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附方】:
1、 参桂再造丸(《上海中成药临床应用手册》),由红参、肉桂、甘草、熟地黄、大黄、麻黄、姜黄、防风、独活、乌梢蛇、白芷、玄参、青皮、苍术、乳香、香附、桑寄生、冰片、厚朴、苦参、仙鹤草、毛姜、没药、乌药、草豆蔻、赤芍、蚕蛹、萆薢、丹参、葛根、穿山甲、红花、关白附、威灵仙、狗脊、巴戟天、地龙、鸡血藤构成。功能、主治与本方基本同。
人生再造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即本方去安息香、琥珀、胆南星、雄鼠粪、厚朴、红花、木香、白附子、加党参、菊花、山羊血、麝香构成。功能祛风痰,行瘀血,活经络。主治卒中中痰,口眼歪斜,言语混乱,手足拘挛,左瘫又痪,半身不遂。
大剂归芍汤
【处方】 当归2两,白芍2两,枳壳2钱,槟榔2钱,滑石3钱,广木香1钱,莱菔子1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 痢疾感湿热而成,红白相见,如脓如血,至危至急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各家论述】 此方妙在用归、芍至二两之多,则肝血有余,不去克脾土,自然大肠有传送之功;加之枳壳、槟榔,俱逐秽去积之品,尤能干补中用攻;而滑石、甘草、木香,调达于迟速之间,不疾不徐,使疲滞尽下也。其余些小痢疾,减半用之。
【摘录】 《傅青主男女科》
大戟枣子
【处方】 大戟(连根叶)1握,大枣1斗。
【功能主治】 攻水。主臌胀。
【用法用量】 用水同煮1时,去大戟不用。旋旋吃枣,无时,服尽。
【注意】 忌甘草。
【各家论述】 大戟气大寒而味苦甘,有小毒,能下十二经之水;大枣昧甘,取其大补脾胃,而不为攻下伤耳。
【摘录】 《医方考》
(0)

相关推荐

  • 【贾六金:儿科合方】

    贾六金,男,1941年生,山西省昔阳县胡封村人.1961年9月毕业于山西省中国医学研究所及山西省中医学校,留所工作五年,后师从山西名医李翰卿.张光煜.1966年之后的近20年,于山西省绛县人民医院工作 ...

  • 【内科名医方系列(235)陈苏生内科方14首】精

    陈苏生(1909-),男,江苏武进人.16岁师从上海幼科名医沈仲芳,三年后返里,半耕半医.后复赴沪,得钟符卿收列门墙.于1932年在上海市卫生局开业考试中名列前茅,遂悬壶沪上,医名日著.为求医技更上一 ...

  •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输卵管不通# 莪术50g三棱50g当归尾 100g 艾叶 50g白芷50g皂角刺 50g 血竭 50g地鳖虫 50g没药 30g透骨草 100g 红花 30g ...

  •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 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主要遵循软坚散结.舒筋止痛的原则,按照发病情况及疾病分型的不同予以配方.     1.复方红花酒     原料:红花20g,当归尾15g,赤芍15g,川芎15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 ...

  • 老人尿不畅,参考一下这个方

    I导读: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作者以清·沈尧封所撰<女科辑要>之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老年性癃闭 作者/嵇明亚 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以小便涓滴不利或 ...

  • 万方论文网_核心期刊目录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学报(改名为:医学争鸣)   4.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5.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6.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7.解放军医学杂志 8. ...

  • 一个外用方,治疗慢性鼻窦炎

    I导读:作者应用苍耳子散原方内服作外治法,比内服简便经济,收效快,疗效高.临床值得一试. 苍耳子散外治慢性鼻窦炎 作者/黄宗勖 刘××,男,32岁,干部. 患者自诉: 在初中求学时即患慢性鼻窦炎,十余 ...

  •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真武汤! 治疗心力衰竭,首先要弄清楚患者是左心衰,还是右心衰?这个要了解二者的区别,再根据症状,选用选用五苓散合它方,或者真武汤. 一.左右心衰的区别. 心力衰 ...

  • 国医大师肖少卿:常用配穴主治方49类,涵盖100多种病症经验配穴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相信很多灸友日常艾灸中最困惑的就是关于配穴的问题,什么病灸什么穴位?当然,最好还是需要专业中医师详细辩证以后,方能给予有效合理的配穴方案. 前几日,朋友赠我一本国医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