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个人为何总“发达”不起来?往往是这三个原因导致
虽说,凡人有凡人的乐趣,发达者有发达者的悲哀。但若这两种情况,让我们同时选择,估计绝大部分人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发达者的悲哀”。甚至还会高尚的说一句“让悲哀来得更猛烈些吧”。
这正常吗?太正常了!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可问题是,为何我们也努力了,也奋斗了,付出了许多许多,可总是“发达”不起来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深究。在笔者看来,一个人为何总是发达不起来?十有八九是这三个原因。
其一:人脉的利用和开发
刘备是位热血好青年,带领着关羽和张飞,哥三草创了一家叫“蜀汉”的公司。为了能早日发达,哥三一面勤练内功,一面开发业务,很快时机来临了——黄巾起义,让东汉风雨飘摇了起来。
刘备带领着关羽和张飞,响应老师卢植的号称,参加了平叛黄巾军的行动,最后刘备被封为安喜县的县尉。刘备认为自己找到了发达门路,于是工作勤勤恳恳,受到了普遍赞美。可这时,上级督邮以检查工作为由,敲诈刘备。
刘备急眼了,揍了督邮一顿辞官而去。显然刘备奋斗多年,又回到了起点。可偏偏刘备却做出了一个大胆选择,跑到了老同学公孙瓒手下,很快刘备就升为了“平原相”。
靠打黄巾军刷战功,刘备才得到一个县尉,可投奔老同学公孙瓒,却当了平原相,并在这个位置上,又很快打开了局面,结交了北海相孔融,最终还领了徐州牧。
显然,一个人只知埋头奋斗是不够的,所谓苦干加巧干,才能事半功倍。刘备便是如此,最终利用人脉资源,打开了上升渠道。所以,一个人若总不发达,那就就势必看看,自己的人脉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利用和最大化开发。
其二:合伙人的问题
一个人想发达,没有合伙人那是不行的。毕竟团队的竞争力,才是硬道理!刘备也是如此。他的合伙人很简单,就关羽和张飞。可惜,刘备却载了大跟头。
自从领了徐州牧后,刘备风光了一段时间,可很快吕布就来了,刘备决定收留吕布。后来刘备要出征袁术,临行前决定让张飞看家,并一个劲地告诫张飞:你别喝酒,看好家,尤其注意团结问题。
可张飞还是因喝酒导致了变故,徐州被吕布抢走了。刘备一夜回到解放前。从此投曹操,奔袁绍,直至一竿子跑到了刘表这里。如今的刘备已经人到中年,奋斗二十年还是两手空空,寄人篱下。
也就在这时,刘备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问题,自己的合伙人太单一了,关羽和张飞都是首屈一指的悍将,却缺少一位运筹帷幄之士。就这样徐庶来了,后来刘备又请出了诸葛亮。由此团队成型,文武搭配终于平衡了,刘备再次抓住机会东山再起!
所以一个人若总是屡战屡败,往往意味着其团队结构的问题。也就是说你合伙人选择上发生了问题。刘备用了二十年才想明白这个道理。
其三:自我的眼界和格局
当一个人终于历经千辛万苦,达到了一定积累后,都容易产生一种矛盾心理。,明明知道再进一步就是海阔天空,真正发达起来了。但却就是不敢迈出这一步,因为一旦失败就意味着又要重新再来,甚至是彻底沉沦。
不过问题是,想保持就能保持住吗?那是不可能的!刘备也遇到了这种状况,清楚接受刘璋的邀请率兵入川,是发达起来的关键一步,可却舍不得荆州,舍不得到手的这些成果。
庞统急眼了,前来劝说。可刘备却振振有词:我之所以能混到如今这种比较牛的地步,是因为我有参照物,就是曹操,他残暴我就仁义,他杀戮我就救赎……
庞统一针见血地告诉刘备:你的眼界和格局,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真正的仁义是建立在你拥有绝对实力!
这句话点醒了刘备。于是刘备启动了夺川计划,终于一举成功发达了起来,最后成为蜀汉开国皇帝。
所以,眼界和格局,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自我发展而发展的。若人脉也充分利用了,合伙人结构也合理了,却还是发达不起来,那往往问题就发生在自己的眼界和格局之上。
其四:结束语
通过分析刘备,这位三国资格最老的奋斗者为何最终发达起来会看出,人脉、合伙人和眼界、格局,是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这三个原因,也是曹操、孙权等人成功的因素。
俗话说,没有天生失败者,只有被时代潮流抛弃的人。一个人也许现在还困苦,但只要跟紧时代潮流,终能扶摇而起。只要我们懂得利用已有资源,不断开拓前行,努力调整自我,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让自己“发达”起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