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京剧要具备的两个精神

京胡技艺涉及方方面面,内容很多,但我认为自学琴伊始,就应当树立不懈追求音准节奏尺寸精准的思想,以及不懈追求京胡音质音色艺术美的态度。这两种精神对帮助自己打牢京胡基本功,以及琴艺高人一筹都是十分重要的。

和其他任何乐器一样,无论拉歌曲,戏曲,民族音乐或西洋音乐,都有音准,节奏和尺寸(即广义上的尺度分寸)问题。不然就不成其规范的乐音和旋律,也就谈不上用音乐语言去表达事物,传情达意。只不过乐器的结构不同,用途不同,演奏方法不同,对音准,节奏尺寸的处理各有不同罢了。

京胡属于高音拉弦乐器,主要是为京剧演员托腔保调伴奏。因此无论西皮,二黄,反二黄的定调都是纯五度的内外弦定调,如果内外空弦不准,起不到保调的作用,演员将无法正确演唱。再就是左手各指的按音要准,特别是下把位按音,还有迭指按音的情况更要注意音准。京剧在伴奏传统戏上还有两个特殊情况,一是唱腔中的4和7,传统是唱京4,京7,分别比还原4,还原7略高低一点,京胡也是按京4,京7伴奏,但现代戏一律按还原4,还原7唱拉,否则大乐队无法统一合作。二就是传统戏在六人制文场的情况下,演员提出比谱面调略高或略低定调(所谓硬一点,软一点)是可以的,但这只能在无管乐(笙,笛子等)的情况了下,否则不行。

京剧是扳腔体的剧种,各个行当,相同的板式和腔系,形成了大至相对固定的唱腔音乐节奏和速度,具体的应用体现在台上演员与文武场的紧密配合之中。同时京剧台上的演出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演员状态好,拉腔多唱一两板,琴师临时来个即兴的花过门都是常见的现像。这与演现代戏,全部按总谱伴奏演出是完全不同的。

很多不甚了解京剧的人,一说到京剧就说是粗糙不堪的燥音戏,很难入耳。其实这种现像在京剧的早期是存在的。那时没有剧场音响,演员都是唱正宫调,声音干涩,确实难听,尺寸过于小的京胡也难听,那时武场乐器都不是定调制作的,听起来阴阳怪气的。

经过近百多年的改革进步,京剧在声系训练的科学性,乐器制作的改良效果,乐队配器的扩大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京剧唱腔音乐之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喜爱。

以京胡为例,经过改良制作的京胡不仅能满足演员唱腔伴奏的需要,而且一批京胡独奏音乐走上舞台,走向世界,成为中国民族音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现在的京胡演奏,只要京胡制作的材料符合要求,制作工艺规范,尺寸准确,无毛病,只要琴师的技艺高超,都能拉出音质音色绝美的京胡音乐作品来。在当代的名琴师中京胡音质音色很美的如王鹤文,尤继舜,吴汝俊等都是出好音的高手。江克美则是民乐界拉京胡独奏曲的高人。

可惜的是中国京剧票界还没有见到过京胡出好音的高手,也许有我们没见着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