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夏 | 减!就是增!
抬起割台!倒车!
直角!直线!
在河南省鹿邑县军吴村
殷冬良正操作联合收割机
在地面画出一个四四方方的矩形
转弯时不收割
这是他今年收到的新指令
以往的圆弧形收割
虽然作业速度快
但机器转弯时会压倒部分麦穗
麦粒掉在地里造成损失
让人直喊心疼
小麦机收是夺取夏粮丰收的收官之战
而如何减少机收损失
是今年田间地头常议论的话题
开了17年农机的殷冬良
明显感觉近几年来
收割机越来越高端了
不光是驾驶室更加舒适
作业效率也更高
脱粒更干净
还能一机多用
有些收割机一次完成
麦子还能直接装袋
除了机械本身
机手的操作
也直接影响着损失率
早在收割季之前
鹿邑县就开始了各项准备
结合农机年检年审
和跨区作业证发放
县农机服务中心成立了4个服务队
到各个乡镇去
免费进行农机保养
该报废的报废
该维修的维修
2000多台农机经过维护
割台锋利
运行顺滑
整装待发
“磨刀霍霍”向小麦
980位农机手还分批次
参加统一的高效减损技术培训
规范标准的教学视频
一看就记住了
在地里实验
一下就学会了
你有好方法
我有小妙招
课下新手老手交流起来
各有各的道
根本停不下来
下一步就是确定割期
九成熟十成收
十成熟一成丢
县里统筹安排
赶在最佳成熟期进行收获
植株变黄或枯黄
籽粒变硬
一切准备完毕
黄金割期说来就来
别慌!先试割!
每个地块作业前都要试割2次
1次50米
机手要根据地块高低 作物情况
调整到最合适的宽幅 高度和速度
找到专属这块地的节奏和手感
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农机专家告诉我们
这其中其实大有门道
简单来说就是三组数字
总损失率小于1.2%
也就是每平方米掉落的麦粒
不能超过200粒
留茬高度在5-15厘米
留得太高
就有一些麦子割不到
留得太低
就会把土也混进去
切割器也容易磨损坏
调小拨禾轮速度和风扇风速
拨禾轮速度为前进速度的1.1—1.2倍
风扇速度过高
会把麦秸连着麦粒一块吹出去
收割机还要求有秸秆粉碎和抛洒装置
确保秸秆均匀分布
别看只是一台农机
殷冬良要操心的参数有很多
速度要匀速
转弯要降速
碰到密度大的
拨禾轮要适当前移
遇到倒伏严重的
还需要逆茬收获
缩小宽幅
减少喂入量
说起来费不少口舌
但这些参数在机手手里
已经变成了“肌肉记忆”
一句话就是
多注意观察
根据实际情况
因田因时调整
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判断损失率最直观的办法
就是等待
散落田间的麦粒
10天后基本就会发芽
在地面长出一片小小的绿苗
鹿邑县发动经销商和农机合作社
广泛开展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
鹿邑籍机手在鹿邑境内
连片作业50亩以上的
都可以报名参加
6月25日—7月5日
将组织专门考评组到作业现场
根据出苗率情况评分排名
对减损优秀的机手进行表彰
比机手还注重减损的是农民
5月刚到下旬
一本小册子就发放到了村里
《豫见丰收 颗粒归仓》
减损就是增产
增产就是增收
宣传到位
农民主动向机手要减损
县农机服务中心组成了6个工作队
到农民家里去
教会他们如何简单识别机手操作
举个例子
技术人员携带一平方米的尺距
拿出200粒麦粒撒进去
损失率1.2%的稀疏稠密
农民一下就有了概念
转弯是不是抬起
是不是直角弯
5-15厘米到小腿的哪个位置
农民就站在在家地头上
一旦看到不规范的操作
就叫农机手停机调整
工作队也每天在田间
一边帮助农民提高认识
一边抽查监督
每年三夏
单在收获、运输环节
损失的粮食数量就是个不小的数目
损失率控制在1.2%
相当于鹿邑全县
比往年小麦增产3000万斤
耕地增加3万亩
放在河南全省
今年种植小麦8510万亩
按最保守每亩减少损失10斤计算
相当于增产8.51亿斤
增加小麦种植面积91万亩
这是一笔不能再简单的账!
机收质量提上去
收获损失降下来
运输流程做减法
这是一项长期工程
目前在鹿邑
农机部门、合作社、机手
正在逐渐形成共识
可以预见
机收减损
将成为今年三夏
一个鲜明的特征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 王帅杰 王岩 王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