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丨福建竟然有这么多“茶神”!
太上老君、如来佛祖、耶稣……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信仰
制作茶的人,也有他们的“信仰”
除了大家常常挂在嘴边的陆羽外
不同地区,所信奉的“茶神”也大有不同
张廷晖
建瓯茶人的“茶神”
“北苑”在茶史上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1000多年前,“茶官”将一块印有龙凤吉祥图案的团茶进贡朝廷,博得皇上龙颜大悦。建州(现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县)因此被誉为“北苑御焙”“北苑龙焙”,成为了宋代全国精制茶生产中心。
五代十国时期,因其奉献茶园于闽国和他在茶叶种植产制等方面的历史功绩,张廷晖受到皇帝的赐封和宋朝廷的褒奖,成为中国茶史上唯一受此殊荣的茶人。张廷晖由此成为福建贡茶开山始祖、北苑御焙创始人。
△ 张廷晖与恭利祠
茶神张廷晖作为古建州独特的民间信仰已经延续了上千年,如今他已成为北苑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张廷晖病逝后,茶农把他奉为“茶神”,并于每年八月初八举行茶神祭祀活动,吸引四方茶人前来烧香祭拜,祷祝茶园兴旺、茶品质优。
杨太白
武夷岩茶主产区的“茶星”
杨太白在武夷山岩茶产区被奉为”神灵“而成为茶事活动的保护神,相关传说至少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传说,杨太白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发明了做青、烘焙的一整套制茶工艺。然后,整个武夷山人都跟着杨太白制茶,制出了许多的名茶,而且这种制茶工艺一直流传到现在。所以,武夷山的茶农把杨太白看成是制茶师祖,尊称他为“杨太白君”,说他是天上的“茶星”下凡,家家供奉祭祀,感恩他对武夷岩茶做出的贡献。
至今,武夷山人开始采茶、制茶之前,都要先祭祀他,求他“保佑”茶叶丰收、制茶顺利。有人说,如果不祭祀他,茶叶就会减产,制出的茶叶质量不好。
△ 武夷茶农举行喊山祭茶仪式
林默
闽茶海运的“保护神”
妈祖,原名林默,被莆田人尊崇为“女神”“通灵神女”,早在北宋初时便成为航海者顶礼朝拜的“海上保护神”,历受朝廷赐封14次。当时福建航海业发达,民间海商活动频繁,海外贸易交易热络。但由于当时科技落后,航海者与渔民缺乏海上驾驭能力,经常发生海难事故,进而对“海上女神”产生寻求庇护的心灵需要。他们十分信仰妈祖,是传播妈祖文化的主要群体。
据《武夷山市志·卷七》所记:“明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携带大量包括武夷茶在内的各种茶作为礼品赠给各国,打开茶叶贸易之门,外销从此开始。”当时外销的武夷茶中有一部分便来源于星村镇周边。
坐落于九曲溪畔的星村镇黄花岭的“天上宫”便由此而生。作为自古起的茶市,当地人长期从事岩茶买卖,为了保佑岩茶的外销运输与行船安全,便建造妈祖殿,供奉妈祖神像。
△ 星村镇“天上宫”
千百年的发展,对妈祖的信仰也从湄洲岛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形成“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宫庙”的现象,特别是海峡两岸将“妈祖”作为茶神的茶人不在少数。
太姥娘娘
福鼎白茶始祖
太姥娘娘的传说有很多,最为普遍的一种版本是:太姥娘娘的故事发生在尧的时代,她是农家女子,人称蓝姑。某年麻疹流行,蓝姑梦见一仙翁告诉她,去山中找一种山茶树,采叶煮水喝可治。蓝姑便去峰峦云雾间找到一种绿叶有白毫的山茶,采来煮水给患者喝,果真有效。蓝姑教乡亲都这么做,患者都好了。尧帝感其圣德,封其“太母”,乡民们则尊称她“太姥娘娘”。
如今,太姥山山间有一“鸿雪洞”,洞顶有一株“绿雪芽”古茶树,传说此树即为太姥娘娘手植之“绿雪芽”繁衍,为福鼎大白茶始祖。
每年开茶节,福鼎茶人首先要做的便是拜祭茶祖太姥娘娘。这既源于对大自然的膜拜和与之相荣相生、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也通过祭祀,感悟太姥娘娘虔诚的信仰和对传承千年白茶文化的历史责任感,感恩她赐予风调雨顺,祈愿她保佑白茶产业健康蓬勃发展。
谢枋得
安溪茶人的“茶王公”
闽南人好品茶,但你可知道“铁观音第一镇”安溪感德有位“茶王公”?
他叫谢枋得,和文天祥同榜进士,同朝为官,后来隐姓埋名来到安溪,鼓励民众种植茶叶。民感其德,尊其为“茶神”,并于明成化年间立集福堂供奉。从此,“茶王公”成为安溪感德镇独一无二的信俗。
春茶立夏前十天(公历5月1日至10日),所谓“立夏过,茶叶成柴皮”;秋茶寒露前后十五天(公历10月1日至10日),所谓“寒露茶霜降柿”。这两个时间段别的地区经常阴晴不定,而感德这地方却无风也无雨。人们说,这是因为有茶王公保佑的缘故,所以春、秋两个茶季到来之前常有茶农自办清筵给茶王公“做茶福”,以祈求保佑风调雨顺,茶运绵长。
茶神,不仅仅是茶农的一种信仰;茶神庙,也不仅仅是纯粹烧香求神的地方。
他代表的是各区域独特的茶礼、茶俗,是时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地域民俗文化,对当地茶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存在。
部分内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