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十年纪事(一六三)2015-2-11
腊月二十三祭灶吃粘窝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在河北老家,民俗中今天家家要蒸粘面窝头,还要闷小米饭。之所以要吃粘面窝头,据传说是为了把灶王奶奶的嘴粘住,堵住她的嘴别乱说话。灶王爷是农民百姓的衣食父母,这一天,是灶王爷两口子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职的日子,还要汇报这一年当地的民风民情。老百姓怕灶王奶奶嘴上没把门的说些不好的话,所以这一天蒸了粘粘的窝头要把灶王爷老伴的嘴粘住,不让她说话。这是听老人们关于吃粘窝窝的说道。
儿时华北的冀中平原,秋季的大庄稼主要是玉米,高粱,谷子。在一些边角地块,也会种黍子,一种类似谷子却比谷子长得苗条矮小,结的种子比谷子粒小但更加圆润好看。把黍子去皮再磨成面粉,就是粘面,蒸粘窝头用的就是黍子面。蒸的时候,还要放几颗枣子,蒸熟的窝头又粘又甜,用手拿着都粘手。讲究的农家,要给灶王爷上贡,同时给能带来果实的枣树,果树也上贡。给树上贡的办法也简单,就是抹在树干上一块小米饭,一块粘窝头。
小孩子很高兴能吃上有枣的粘窝头。可是这东西不能多吃,吃多了难以消化肚子会疼。
在过去的老宅院,堂屋里有神龛,房门一侧也有神龛。就是为了祭祀所用。幸苦了一年,人们感念老天爷恩赐的粮食果蔬,企盼来年风调雨顺再有个好收成,企盼人间丰衣足食太平安康。这全仰仗灶王爷这一天在玉皇大帝面前替人间多说些好听的-----
今天吃粘窝头,虽然离开老家许多许多年了,但进城后的老辈人依然保留了这个习俗。只是,现在的人们,无论城里还是乡下,对吃粘窝窝已感觉不到是在过节。现在的老家大秋作物,已经只剩下玉米了。高粱谷子都难觅踪影,黍子就更别提了。真不知道现在的粘面从哪里来,还是否蒸粘窝头祭灶。
我现在已远离这个习俗了。吃粘窝头,大约还是十几年前,父母健在身子骨还结实能操持家务年间的事了。那时,每年到了这个日子,我会在父母家吃上粘面的枣窝头。想想看,日月流逝,得到了许多新的东西,也失去了许多温暖的东西。
往日依稀,还记得儿时粘窝头的甜香和粘手,还有此时临近春节那愈来愈浓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