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王大凡瓷板画,升值空间无限!
王大凡(1888—1961),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安徽省黟县人。珠山八友之一。所创“落地彩”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彩料平涂于瓷胎,再罩以雪白、水绿后经低温彩炉烤烧成品。1959年被授于“陶瓷美术家”称号。
王大凡是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出生于1888年,为儒商后裔,祖上经商教书,读过三年私塾,13岁便可以独立画瓷,1915年,王大凡27岁,其粉彩瓷板画经过景德镇商会推荐,送巴拿马博览会参展,荣获巴拿马博览会金质奖章,是当时惟一的金 牌得主,使景德镇陶瓷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登堂入室。
王大凡(1888年-1961年),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著 名绘瓷艺人,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 早年拜汪晓棠为师,其粉彩人物仕女受汪晓棠的影响较大。晚年时得海上画家马涛《画中诗》册,构图、造型遂受马涛影响。与王琦潇洒、奔放的画风相比,王大凡则显得规矩严谨,主题与配景相辅相成。笔下人物秀润、纹理清新、气韵浑成。首创粗细相间、兼工带写的“落地粉彩”画法,继承和发展了“浅绛”传统绘瓷技艺,画面浓淡、阴阳分明,神形活现,生动活泼。1939年起,王大凡在彩绘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彩料平涂于瓷胎,再罩以雪白、水绿等釉后经低温彩炉烤烧成品。由于不用渲染,景德镇至今称大凡填彩法为“落地彩”。
王大凡的作品,其人物脸部描写细腻,考究明暗改变,有西画中的素描联系和光影改变,晕染手法共同,立体感强。王氏画仕女以“丹凤眼”、“樱桃嘴”冠之,特征显着,并构成一种惯用的程式。
王大凡瓷板画一般上面都会出现人物造型,而且人物的脸庞非常生动,在明暗对比方面做的也相当的出色,人物立体感非常强,这也是王大凡瓷板画赫赫有名的原因之一,大家稍微观察一下就能分辨。
王大凡:男(1888年—1961年),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我国陶瓷美术大师。本籍山西省太原市,祖上因避战乱,后移居安徽省黟县,其自己出生于江西省波阳县皇岗村。
纵观王大凡一生的创作,其瓷艺“文人画”的风格和追求,都是以“雅俗共赏”贯穿。“珠山八友”中的十位画家,除王琦属大写意外,其他是兼工带写、婉约内敛的小写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理念,其实质就是“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