瘿病诊治精粹

瘿病是指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所引起的,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能随吞咽上下移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瘿病一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瘿候》,并提出了本病与水土和情志有关,如“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肘后方》首先用昆布、海藻治疗瘿病。

现代医学中的甲状腺肿大的疾病,如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等疾病,均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饮食因素 饮食不节,或所居住地区水土失宜,均可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致水湿内生,聚湿成痰,气机受阻,血行不畅,痰气瘀血结于颈下而成瘿病。

2.情志因素 情志不畅,忧思恼怒,使肝失条达,气机郁结,气郁津凝而成痰浊,痰气交阻,血行不畅,痰气瘀血搏结于颈而成瘿病。

3.体质因素 素体阴虚,或妇女经、孕、乳、产期,肝之阴血不足,虚火妄动,煎熬津液成痰,遇有情志因素,易致气郁痰结而发生本病。

本病的病位在肝脾,但与心、肾、胃有关。

总的病机可归纳为气滞痰凝瘀血壅结颈前。

本病的发生与精神因素关系最为密切。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主症: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能随吞咽上下移动。

(2)伴随症状:心悸、多汗、易怒、消瘦、眼突手颤等。

(3)本病多见于女性,以离海较远的山区发病较多。

2.鉴别诊断

(1)瘰疬:瘿病与瘰疬均可出现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但瘰疬患病部位偏于颈项两侧,肿块一般较小,每个如胡豆状,个数多少不等,且不能随吞咽上下移动。

(2)消渴:瘿病阴虚火旺型与消渴均可出现多食、消瘦等症,但瘿病无多饮、多尿,而消渴无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以此作为鉴别点。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瘿病以痰气瘀交结于颈前为其基本病理,初起多属实证,且郁而化火的证候亦属实证,久病则致心肝肾阴精亏损,而多为虚实夹杂之证。另外,在辨治过程中,需辨明其预后,一般来说,瘿肿小、质软而活动好、病程短,预后较好;若瘿肿较大、质硬而移动差、增长迅速,预后较差。阴虚火旺者出现高热、烦躁不安、脉数,为病情危重,预后较差。

治疗要点 本病的治疗以理气化痰,消瘿散结为基本治则。瘿肿质地较硬及有结节者,应佐以活血化瘀。阴虚火旺者,则以滋阴降火为主。

(一)气郁痰阻

1.临床表现 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能随吞咽上下移动,肿块质软而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的波动常与情志因素有关;舌苔薄白,脉弦。

2.治疗原则 理气解郁,化痰消瘿。

3.代表方药 四海舒郁丸:海蛤粉20克,海带、海藻、海螵蛸、昆布、陈皮各10克,青木香5克。

4.加减应用

(1)若胸闷、胁痛者,加柴胡、郁金、香附各10克,以疏肝理气。

(2)若颈前肿大明显者,加黄药子、白芥子各10克,以化痰消肿。

(3)若咽喉不适,加牛蒡子15克,射干、木蝴蝶各10克,以利咽。

(4)脾虚者,加党参、怀山药各20克,白术10克,以健脾益气。

(二)痰结血瘀

1.临床表现 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能随吞咽上下移动,肿块经久未消,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胸闷、纳差,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2.治疗原则 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3.代表方药 海藻玉壶汤:海带、海藻、陈皮、昆布、法半夏、连翘、象贝、当归、川芎、独活、生甘草各10克,青皮5克。

4.加减应用

(1)肿块较硬或有结节者,加丹参20克,三棱、莪术、穿山甲片、黄药子各10克,以增强活血散结之力。

(2)胸闷不舒者,加郁金、香附各10克,以理气开郁。

(3)郁久化热者,加玄参20克,夏枯草、丹皮各10克,以清热泻火。

(三)肝火亢盛

1.临床表现 颈部粗大,眼突手颤,面部烘热,性急易怒,多汗怕热,头晕心悸,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2.治疗原则 清肝泻火,散结消瘿。

3.代表方药 龙胆泻肝汤。

4.加减应用

(1)本型可加鳖甲20克(先煎),夏枯草、黄药子、浙贝各10克,以消瘿散结。

(2)若消谷善饥者,加石膏20克(先煎),知母、黄连各10克,以清胃火。

(3)手颤明显者,加珍珠母、磁石各20克(先煎),以镇颤。

(4)口干较甚者,加天花粉20克,玄参10克,以清热生津。

(5)多汗者,加浮小麦30克,五味子10克,以敛汗。

(四)心肝阴虚

1.临床表现 瘿肿或大或小、质软,病程较缓,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目干涩而眩,疲倦乏力;舌质红,苔薄少,脉弦细数。

2.治疗原则 滋阴柔肝,宁心安神。

3.代表方药 天王补心丹。

4.加减应用

(1)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龟板、桑寄生各20克,以滋养肝肾。

(2)手指舌体颤动,加钩藤、珍珠母、白蒺藜各20克,以平肝熄风。

(3)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各10克,以清火热。

(4)若脾虚,大便稀溏、次数多者,加白术、苡仁、怀山药各10克,以健脾运。

(5)病久气血两虚者,加黄芪、制首乌各20克,熟地10克,以益气养血。

【其他疗法】

1.单方验方

(1)海带、海藻、昆布,任选1~2种,每种30~60克,每日1次水煎服,适用于地方性甲状腺肿。

(2)黄药子10克,水煎服,每日1次,连服1个月,适用于甲状腺肿大者。

2.针灸疗法

(1)可选人迎透天突,内关、合谷、太冲等穴,针用平补平泻,每日1次,适用于气郁痰阻证。

(2)可选人迎透天突,三阴交、神门、太冲等穴,针用平补平泻,每日1次,适用于心肝阴虚证。

3.饮食疗法

(1)豆腐4块,鲫鱼500克,加姜、葱、油、盐等调味,共煮汤饮,每日1次,适用于心肝阴虚证。

(2)紫菜干20克,加姜、葱、油、盐等调味,共煮汤饮,每日1次,适用于气郁痰阻证。

(3)青柿子1000克,蜂蜜适量。将青柿子捣烂绞汁,放锅中煮至黏稠,加蜂蜜1倍,再继续熬稠,冷却后装瓶。每次1汤匙,开水冲服,每天2次,连服20天。适用于肝火亢盛证。

(4)冬瓜60克,生苡仁30克,丹参、昆布各20克,川贝10克,红糖适量,煎水去渣,放粳米50克煮粥,每日1次,连服1个月,适用于痰结血瘀者。

【预防调摄】

1.调摄情志,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忧思郁怒。

2.注意饮食调摄,对于地域性水土因素,可经常食用海带及含碘食盐;患瘿病后勿食辛辣煎炸、饮酒及过食油腻等。

3.本病的治疗,一般疗程较长,须坚持正确治疗,方能获效,并防止发生变证。

4.注意休息,避免过劳。(钟洪)

(0)

相关推荐

  • 中医内科学——瘿病

    中医内科学——瘿病

  • 治瘿病证精选的药方

    治瘿病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瘿病证病的症状,根 ...

  • 腰痛诊治精粹

    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外伤,或由肾虚而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腰痛一证早在<内经>就有论述,如<素问·刺腰痛篇&g ...

  • 颤振诊治精粹

    颤振又名颤证.颤震.振掉,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重者头部颤摇大动,四肢颤动不止,甚或拘急. <内经>认为本病与肝风内动有关,如<素 ...

  • 痿病诊治精粹

    痿病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上以下肢痿弱较为多见,故又有"痿躄"之称.所谓"痿",是指肢体痿弱不用:" ...

  • 痉病诊治精粹

    痉病指由于筋脉失养引起的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早在<内经>对本病就有一定的认识,它从外感湿邪.风邪致痉立论,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

  • 头痛诊治精粹

    头痛是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本节所讨论的头痛,主要是内科杂病范围内,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 头痛一证,首载于< ...

  • 瘀证诊治精粹

    瘀证是指血脉运行不畅甚至停滞凝聚,或离经之血积蓄于体内所产生的病证,以疼痛.瘀斑.肿块.出血.病久不愈为主要临床特征.瘀即瘀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瘀血是指血行痹阻,血液瘀滞,污秽之血及离经之血, ...

  • 肥胖诊治精粹

    肥胖是由于先天禀赋因素,过食肥甘以及久卧久坐.少劳等引起的以气虚痰湿偏盛为主,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并多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类病症. 中医素有"肥人多痰" ...

  • 厥证诊治精粹

    厥证是指由于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常所致的以突然发生的一时性昏倒,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但在短时间内即能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㖞斜等后遗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急性病证. 关于厥证的记载,< ...

  • 积聚诊治精粹

    积聚是由于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而致,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积为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乃为脏病:聚为无形气聚,聚散无常,部位不定,痛无定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