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中医秘方、你值得收藏

解毒清热饮(刘绍勋)

[组成]  银花30克连翘30克菊花30克桑叶20克薄荷15克柴胡10克芦根20克'甘草15克黄芩15克甘草15克  黄芩15克  蝉蜕15克  生石膏20一30克  滑石20一30克

[功能)  清热解毒,辛凉透表。

(主治]  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高热、低热均可服用。

[用法]  先煎生石膏20一30分钟,然后煎群药,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方解]  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薄荷、柴胡发汗解表,清解外邪;蝉蜕疏风清热,定惊解痉;桑叶宣通肺络,清泄风热;菊花明目疏风,清降肺火;甘草、芦根清上焦风热,兼养胃阴;生石膏清阳明之热,而无伤津之弊;滑石利窍,清热解肌,有发汗作用;黄芩清气泄热。据抗菌试验,银花抗菌谱较广,连翘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于是使患者的邪热,一从汗解,一从便解,从而使邪退病除。

[加减]  如兼见咳嗽加前胡15克、杏仁15克、橘红20克;痰多者加川贝10一15克、海浮石20一30克。

(按语]  本方是在银翘散、桑菊饮、六一散、白虎汤基础上,经临床摸索多年化裁而成。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和个人心得体会认为,对高热感冒和一般伤风、感冒低热,皆宜服用,均有良好效果,屡试屡效。

[典型病例]  马某,女,70岁。

突然高热、头痛、周身烦痛,体温41℃,服用西药多日热仍不退,症状不减。服此方3剂后,热退症减,3天后病愈身和。

刘某,男,45岁,干部。

突然发烧、头痛身痛,后背麻冷,肢倦乏力,体温38.5℃,服此方2剂很快体温下降,第3天照常上班工作。

附刘绍勋简介:刘氏生于1915年,辽宁沈阳人。现为沈阳市中医研究所教授,主任医师。曾任沈阳中医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刘氏中西合参,经验丰富,善治疑难病证。

退热灵方(汪履秋)

[组成]  银花15克连翘15克薄荷19克(后下)  荆芥10克板蓝根30克半边莲30克

(功效]  疏风散邪,清热解毒。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感冒,包括外感风热证和风寒化热证。临床表现发热重,恶寒轻,或发热不恶寒,无汗或少汗,头身疼痛,苔薄脉浮等。

(用法]  每剂水煎二次,薄荷后下,煮一、二沸即可,重者

可一日三四服。

[方解]  本方中银花、连翘、板蓝根、半边莲意在清热解毒,降热退烧,究其药性寒凉清解,若不复辛品,则无散邪解毒之效,“风为百病之长”,四时皆有,故再取辛散的薄荷、荆芥二药辛凉、辛温合用,以冀辛平疏风驱邪,共奏散热、清热、退热之功。

[加减]  兼见鼻塞咳嗽时,加甩杏仁、桔梗、苍耳子、前胡、夹有咽喉红肿疼痛,可参入牛蒡子、山豆根、僵蚕、蚤休之类。

[按语]  此方集辛温、辛凉、清热药于一体,药性清灵,适应范围广,疗效确切可靠,凡新感外邪,肺卫郁闭者,皆可取其散邪清热,对风热、风寒化热及温热病初起邪在表有“退热灵,一用就灵“之誉,曾对100例患者进行观察统计,有效率95%以上,平均退热时间48小时。

高血压病

 八味降压汤(周次清)

[组成]  何首乌15克  白芍12克当归9克川I芎5克炒杜仲18克黄芪30克黄柏6克钩藤30克

[功能]  益气养血,滋阴泻火。

[主治]  凡表现为阴血亏虚,头痛、眩晕、神疲乏力,耳鸣心悸等症的原发性高血压病,肾性高血压以及更年期综合征、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均可用本方治疗。

[用法]  先将药物用适量水浸泡1小时左右,煎两次,首煎10一15分钟,以只留药物的易挥发成分;二煎30_50分钟文火。煎好后将两煎混合。总量约250一300毫升,每日 1剂,每剂分2—3次服用,饭后2小时左右温服。   '

[方解]  高血压病的病因不一,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营血亏虚,血行不畅。因而方用首乌、白芍、杜仲养其阴血;芎、归行其血滞;阴血的滋润有赖于阳气的温煦,故用黄芪益气配阳以助阴;“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以和之”,黄柏、钩藤之用意就在于此。全方合伍,使肾有所滋,脑有所养,肝有所平,从而达到肝养风熄,血压得降的目的。

[加减]  伴失眠、烦躁者,加炒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栀子9克;便稀苔腻、手足肿胀者,加半夏9克、白术12克、泽泻30克;大便干燥加生地30克、仙灵脾18克;上热下寒、舌红口干、面热、足冷,加黄连5克、肉桂5克。

[按语]  本方系根据日人大敬节之经验方“八物降下汤”化裁而来。

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不外肝的气血失和,脾的升降失司,肾的阴阳失调。就一般情况而言,高血压病初期大多始于肝,进而影响脾,最后归结于肾,形成肾阴不足,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病。本病之头痛、眩晕、心悸、脉弦等阳亢的实证为标象,而阴血亏虚为本质。血压增高的实质,是由器官供血不足而造成的,动脉血压的维持,原是为了“血主濡之,以奉生身”,保证体内各个器官正常血液的供求平衡,尤其心、脑、肾最为重要。治疗高血病不能单纯求之降压药物,用时则降,停药则升,首先要供给重要器官所需的气血,才能达到降压的目的,即所谓“欲夺之,先予之。”使周身气血“升已而降,降已而升”,有规律地运行不息,达到“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血压才能稳定于正常范围。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八味降压汤就能起到这种作用,从而取得显著的疗效。

附周次清简介:生于1925年,山东省青岛市人,现为山东中医学院教授。周氏自幼随族伯学医,1957年参加山东省中医研究班,1958年调入山东中医学院。周氏从医40余年,擅长内科疾病的治疗,尤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具有颇深造诣,并有独到之处。

肾炎、肾病、尿毒症    .

  益气化瘀补肾汤(朱良春)

[组成)  生黄芪30克仙灵牌20克石苇15克熟附子10克  川I芎10克红花10克全当归10克  川续断l0克怀牛膝10克    ,

[功能]  益气化瘀、温阳利水、补肾培本。

[主治]  慢性肾炎日久,肾气亏虚,络脉瘀滞,气化不行,水湿潴留,肾功损害,缠绵不愈者。

[用法]  须用益母草90一120克煎汤代水煎药,日一剂,早晚分服。

[方解]  慢性肾炎的病因较为复杂,脾肾两虚为发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热为发病之诱因,而脏腑、气血、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是构成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治疗上当标本两顾,补泻。并举,益气化瘀,通腑泄浊,庶可奏功。故以益气化瘀,温阳利。水,补肾培本为法治之,拟制“益气化瘀补肾汤”。方中黄芪甘温,。专司益气培本,促进血液循环,且能利水;仙灵脾辛甘性温,功:补肾阳,祛风湿;附子辛热,补阳益火、温中焦,暖下元,在慢  性肾炎全过程中,脾肾阳虚是主要证型,而黄芪、仙灵脾、附子  是关键药物,除舌质红绛、湿热炽盛者外,均应选作主药,附子、仙灵脾除温肾外,还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石苇甘苦性平,功专利水通淋,且能消除肾小球之病变,有抑制过亢卫气之功;川芎辛温,为活血理气之要药;红花辛温,活血破瘀生新,且有降压之功;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且有利尿之效;川续断苦温、利水、消肿。益母草用大剂量时,有明显的活血利水作用,且能消除尿中之蛋白,屡试不爽。

[加减]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或各型慢性肾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出现严重蛋白尿者,去黄芪、红花、加连翘18克、漏芦18克、巴葜18克、地鳖虫9克、鱼腥革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蝉衣4.5克;各型慢性肾炎以肾功能低下为主者,加炮山甲片7.5克;临床辨证为阳虚,加肉挂4克、鹿角霜10克、巴戟天10克;肾阴虚者加生地黄15克、龟板15克、枸杞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脾虚者,加党参15克、白术15克、怀山药20克、苡仁米30克;尿蛋白增高者,加金樱子12克、芡实15克、益智仁12克;浮肿明显并伴高血压者,加水蛭1.5克(研末装入胶囊早晚分吞)以化瘀利水;血压高者,去川芎,加桑寄生30克、广地龙15克;血尿者,加琥珀3克(研末分早晚吞服)、茅根30克;尿少且短涩者,加蟋蟀18克、沉香4.5克(共研末入胶囊,每服6粒,一日三次)有较好的利尿之功;血胆固醇高者,加泽泻15克、生山楂20克;尿中颗粒、透明管型多者,加熟地黄20克、山萸肉12克、枸杞子15克;非蛋白氮及肌酐明显升高者,、加生大黄10一20克、丹皮12克、六月雪30克、扦扦活30克、并配合中药煎液灌肠;浊阴上泛而出现呕吐、眩晕,病情危笃,服药困难者,改用生大黄10一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六月雪30克、丹参18克、生牡蛎30克等,煎成200毫升作保留灌肠,每日二次,并配以“醒脑静”治之。

(按语]  人的体液排泄,主要依赖脾肾两脏。脾虚则水液难

以蒸化,停滞而为肿;肾虚则开阖不利,膀胱气化失司,水湿停滞,形成水肿。水为阴邪,得阳始化。因此,古往今来医家治疗慢性肾炎均注重温振脾之阳,即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法。然而,在用此常法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日久者,多奏效不著。朱氏总结五十余年治疗经验,提出“慢性肾炎,脾肾两虚努发病的内因,风、寒、湿。热诸邪为发病诱因,脏腑、气血、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是发病的病理基础”的学术见解,从而在治则上提出了“标本两顾,补泄并举,益气化瘀,通腑泄浊”韵十六字方针,拟制了“益气化瘀补肾汤”为慢性肾炎的临床治疗和研究,独辟蹊径,开拓了临床医家的思路。

“益气化瘀补肾汤”组方配伍十分严谨;既承袭了古代名家温补脾肾的传统用药,又独具匠心地运用益气、化瘀之品为伍。温阳、补肾、利水、益气、化瘀,相得益彰,古训新知,融一炉治。值得指出的是方中诸多温热之品,加入了苦寒之益母草为使,既可防热药太过,又增强了活血利水之功,可谓药物配伍组方中的“巧夺天功”也。朱氏在五十余年的临证中,总结出用益母草利水消肿必须大剂,非60一120克不可(儿童酌减),尤其对血瘀水阴或水、气同病之肿胀,堪称的对之品,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创见。

在慢性肾炎尿毒症阶段,本方的加减运用,朱氏指出:当肾虚为本,湿热水毒,浊瘀为标,绝不能只治其本,不治其标;在治肾的同时,必须配合化湿热、利水毒、泄浊瘀之品,方能逆转。

患者呕吐、眩晕、服药困难,使临床医家颇感棘手。怎样才能保证汤药进入人体发挥药效?朱氏提出了用汤药保留灌汤,以力图转机,这在各科疾病中医诊治领域中,皆可借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