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快结婚了,却有了个弟弟:大龄二孩家庭同胞关系

发布时间:2021-01-29
文:淇微
来源: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我20岁了,父母想生二胎,我不愿意,我错了吗?”

“论突然有一个比自己小20岁的弟弟(妹妹)是什么感觉:)。”

“虽然从小到大一直很想要弟弟妹妹,但是现在感觉真的很不一样。”

随着近几年二胎政策的开放,知乎新闻朋友圈都豁然涌现了一大批终于要摆脱“独生子女”称号的大龄青年。然而大部分刚刚发现自己“喜当哥”“喜当姐”的朋友都纷纷表示心(bing)情(bu)复(ji)杂(dong),这都是为什么呢?

心理上的变化和适应:情感稀释

“论从小公举沦落为铲屎官的心路历程”/“活了快20年,突然感觉自己不像是亲生的”/“爸妈对我的爱好像被稀释了。”

心理落差太大,是很多大龄一孩难以克服的问题。家庭危机模型和压力生活事件模型理论认为,二孩的出现是一种压力生活事件,它会给包括一孩及父母在内的家庭成员带来诸多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威胁,导致家庭成员产生各种消极心理和行为变化。尤其,对一直以来都是家庭生活核心焦点,并且一直独占父母物质资源和情感资源的“大龄”一孩来说,影响更是巨大。

对于大龄一孩而言,突如其来的“弟弟/妹妹”们的出现,意味着他们需要学习从仅面对唯一的亲子关系,过渡到开始面对“被分散”或“被稀释”了的亲子关系。其中一部分人可能会产生比较“顽固”的思维惯性,难以接纳家庭新成员的出现[1]。

亲密同胞关系的培养:直接互动的缺乏和代沟

“年龄差太多了,不知道该怎么相处”/“平时真的太忙了,根本没时间好好相处。”

两个孩子年龄差太大,不知该如何沟通,是很多大龄二胎家庭的困扰。从生物演化的视角来看,有血缘关系的同胞之间会有种天然的亲近优势,但对于年龄差距较大的两个孩子而言,想要建立亲密同胞关系却要面临一定困境和难题[1]。

我们常说“哥哥姐姐年纪大一点好”,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们会发展出相对更为独立和成熟的心智。相对于低龄的一孩们,“大龄”一孩显然具有更强的控制力和自我调适性,哪怕是心理上不太接受二孩的出现,也较少地出现极端过激行为,或者是能够自主地调整心态,主动地学习与新弟弟/妹妹交流相处的方法。

但另一方面,独立和成熟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他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圈子”。一些比较“刚烈”的一孩会选择退回自己的“圈子”,如校园、工作场所,甚至自己新组建的小家庭中,对二孩抱有一种逃避与不接触的态度。即使一孩并没有这种想法,他们“圈子”的建立仍会间接地造成两个孩子之间的接触减少,当二孩还在家里牙牙学语时,一孩可能已经进入外地大学学习甚至毕业工作,新任“兄姊”与新生“弟妹”在时间、空间与思维上都缺乏经常性直接互动的条件,又该如何形成亲密的同胞关系呢?

多重社会化角色的要求:兄长抑或家长

“有一种我要有孩子了的感觉。”这是之前小编身边一位“喜当姐”朋友的感叹。毋庸置疑,大龄一孩在面对二孩时,最直接、最基本的角色身份是兄姐。这是“显性的”社会化角色要求,因为它是直接而外露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逐渐衰老,开始“心有余而力不足”时,他们可能期待将一部分无力负担的抚养义务转接到已接近或完全成年,有能力且“有义务”照看未成年二孩的一孩身上,这时候,大龄一孩们可能不得不面对一个“隐性的”社会化角色要求——家长[1]。

长兄为父,长姊为母。然而,在目前大多数年轻人都能感受到生存机会紧张和生存状况挤压的现实下,可能需要在某个时期同时承担起子女、兄长、家长等多重社会角色的未来,无疑会进一步加重“大龄兄姐”们的认知负担与压力感受,从而引起他们对二孩的抵触心理。

直面弟妹:培养安全的同胞依恋关系

虽然看似说了那么多令人“不喜”的方面,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有研究表明,二孩的出生有助于一孩提高社会能力[2]。因为弟妹出生,让他们有机会学会照顾他人、考虑他人的感受,使自己承担起了哥哥或者姐姐的社会角色,从而学会和改进自己与人相处的能力。同时,在与弟妹的互动中,一孩们还会逐渐学会谦让、承担、爱护和帮助,并且培养更为平和、宽容、豁达的品性。

安全的同胞依恋关系还能促进形成安全的内部加工模式,使人们对自己及外部世界都有积极正向的看法,对自己更加自信,采取更加积极的策略去管理情绪、处理人际关系。除此之外,它还会缓冲因不利社会经历给个体心理发展带来的负面作用[3]。

在二胎家庭中,父母的养育模式非常重要。父母必须先与一孩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儿童感受到他们是被接纳的、是被理解的,建构积极的家庭氛围,这将有助于建立亲密的同胞关系,并且促进两个孩子都朝着积极、适应的方向发展[4]。一孩们也应该尽量敞开自己的心扉,认真与父母阐述自己的想法与忧虑。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不应该仅仅是父母双方的事情,所有家庭成员都应有平等的沟通和表达的权利。

而对于那些已经变身“非独”的大龄一孩们,也可以尝试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平时多与自己的弟妹分享自己的朋友,一起做事情等,都有利于同胞之间建立高水平的社会情感联结。君不见,当初多少拒绝“喜当哥”“喜当姐”的大龄头胎们,最后都成了朋友圈的“晒娃狂魔”?

投票 (你所了解的)那些要二孩的父母是出于什么原因呢?(单选)

  • 响应国家号召

  • 多养孩子防老

  • 想要儿女双全

  • 家里热闹热闹

  • 现在的孩子(也就是你萌)养腻了

  • 其他,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生二娃是两个人的事,养二娃却是许多个人的事,家庭是个整体,希望父母在要二胎的时候能够听听大娃的想法哦~

参考文献
[1]陆杰华, & 韦晓丹. (2017). “全面两孩”政策下大龄二孩家庭亲子/同胞关系的调适机理探究. 河北学刊(6), 204-209.
[2]陈斌斌, 王燕, 梁霁, & 童连.(2016). 二胎进行时:头胎儿童在向同胞关系过渡时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心理科学进展, 24(6),863-873.
[3]陈斌斌, 赵语, 韩雯, 王逸辰, 吴嘉雯, & 岳新宇等. (2017). 手足之情:同胞关系的类型、影响因素及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25(12).
[4]陈斌斌, & 施泽艺. (2017). 二胎家庭的父母养育. 心理科学进展, 25(7), 1172-1181.
作者简介:淇微,编辑:木舟。转载自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排版:小鲸鱼  Bobb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