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大清皇冠镶嵌上了最闪亮的宝珠 | 循迹讲堂

1683年的7月8日也就是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施琅开始了征讨台湾的战役。

施琅雕像

图片来自网络

7月8日当天,施琅从铜山岛出发,时任闽浙总督的姚启圣也拨出3000人随施琅出征。经过十多天的海上激战,施琅战胜前来迎战台湾郑氏水军。

清军与郑氏水军的作战

图片来自网络

康熙二十年,也就是1681年,持续八年的三藩之乱最终平定,此时康熙将目光投向了海峡对岸的台湾岛,因为在那里还盘踞着明郑势力,志在一统天下的康熙皇帝是决不允许有分裂势力的存在。

其实在对待台湾郑氏,此前的清朝政府采取的都是比较怀柔的招降策略,给予投降大清的郑氏军民以极大的好处。

1681年台湾的郑经病死,权臣冯锡范杀死其长子郑克臧,并拥立年仅12岁的郑克塽袭延平郡王爵。

康熙得知此时的台湾郑氏“主少国疑”,认为这是收复台湾的最佳时机,并下达了最新的招抚条件:大清不在台湾驻军、台湾民众不必改服易帜、也不用迁往大陆,只要向大清称臣即可。

这是康熙历次招抚政策中最优厚的一次,相当于是让郑氏家族世守台湾。然而悲催的是,面对如此丰厚条件,台湾郑氏给出的答案依旧不肯降清。这也就使康熙下定决心铲除台湾郑氏,彻底将其纳入大清版图。

康熙皇帝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