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文学.小小说】胡晓斌||父亲的朋友(二篇) 2024-06-14 18:52:37 题字:周振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题词:王剑冰(著名作家,散文家) 父亲的朋友文/胡晓斌 老 洪我至今也不知道老洪的大名,只知道他是父亲的一个朋友。父亲是厂里的高级钳工。这样说,明白人就知道背后的潜台词:父亲的技术非常过硬。拿现在的标准衡量,绝对属于高级技师这样的水平。按照“人以类聚”来推想,父亲的朋友圈也应该是类似的人,然而,父亲居然有老洪这样的朋友。老洪也是个“吃技术饭”的人。不过,他不是厂里的正式工,勉强算得上临时工,不仅身份与地方国营厂工人的父亲相差悬殊,手艺也似乎乏善可陈。有时,人家找父亲做点白铁(镀锌铁皮)水壶之类的小生活,父亲总是转给老洪。老洪交的货,看着好像也说得过去,也给人家当面试过,不漏水。可没多久,就找上门了。原来,才试好的水壶,拿回家,灌上水,在煤球炉上一坐,就发现不对劲了——水一个劲的滴,燃得正旺的煤球炉噗噗直响。再仔细一看,让人哭笑不得——水壶和壶身接头的缝隙居然是黄泥巴糊上的。开始试的时候,黄泥巴没浸透水,还是干的,能堵住缝,等灌满了水,一泡,就露馅了。遇到这样的指责,父亲只好自己来返工。可下次呢,遇到这样的事,父亲还是说:“让老洪搞搞瞧。”为了帮老洪搞到做锅的铝,父亲将家里大大小小的纪念章,都送给了老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谁家里都有一些铝制的纪念章,父亲又是技术能手、厂里的标兵,经常被表彰。每次表彰的结果,除了奖状,都能得到几枚纪念章。为这事,大舅很不高兴。读过中学的大舅有收集毛主席纪念章的爱好——他曾经宝贝地将一大块红绸布上别着的上百枚各种款式的毛主席纪念章给我看过——找父亲要,总是不给。现在好了,全给老洪化铝了。夏天的傍晚,常常我们一大家吃晚报的时候,老洪“刚巧”走过来找父亲说事。“添双筷子。”父亲总是很热情地招揽,老洪也很自然地坐了下来。满满地盛上一大稠勺的绿豆稀饭,夹几根碧绿透明的腌豆角,呼呼地喝得山响。这时,父亲总是朝母亲使眼色,尽管母亲一百个不乐意,还是拿来两枚一筷头扎下去就吱吱冒油的咸鸭蛋来。等我上初中后,很少见到老洪了。从父亲断断续续的话中,我知道原来老洪回乡下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改革大潮不可避免的波及到家乡小城,厂里的效益也开始走下坡路了。临时工不再用了。等再一个夏天到来时,盛上绿莹莹的绿豆稀饭,偶尔,父亲会冒出一句:“老洪好久没来了。他一大家子,就靠他一双手呢。”傍晚的西方天际,晚霞正收敛了最后一丝璀璨,萤火虫星星点点的亮起来了,加上间或的蝉声和父亲那叹息般的自言自语,深深的印在记忆里,怎么也抹不去。 朱矮子朱矮子名副其实,不到一米二,实际上是个侏儒,他却是父亲最好的医生朋友。我不知道父亲与朱矮子是如何结下深厚友谊的。我们两家其实是当成亲戚一样走动的。八月中秋节,父亲会带我去他家送本地产的一种大而扁的五仁馅的月饼。隐约听说过,父亲与朱矮子的交往是因为给我们兄妹三人看病的缘故。小的时候,我们兄妹三人如台阶一般的年龄,医院总是跑得不歇。母亲说,医院的床都是我们家包的——等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深深地体味到母亲这句话背后的无奈。喊朱矮子不过是本地人对别人特征的一种高度的形象概括,并没有轻蔑歧视的意味。朱矮子的医术高明?难说。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老喊肚子疼,朱矮子从县医院给我特别配的药方是黑乎乎的一大袋,里面总少不了面目狰狞的知了壳。黑乎乎的中药材熬成了一杯同样黑乎乎的中药汤,在母亲的哄劝中,我眼泪汪汪地喝了十几天的苦药,病却不见好转。后来,估计是母亲也有了怀疑,瞒着父亲(当然要瞒,否则,父亲会认为朱医生都治不好,县里还有谁能治好,并一定会坚决不同意的)带我来到县中医院(那是好像叫环峰医院,比县医院低一个档次)找了名据说是转业的军医看了,只吃了一天的药,药名我至今仍记得清清楚楚,一种白色的小片——胃舒平,就完全好了。按理说事实胜于雄辩,可父亲并不认同这一点,我们生了病,还是找朱医生看。父亲有一种奇怪的认识,长相奇怪的人必定有奇才。朱矮子虽然个头有缺陷,头脑却相当好使。我上世纪90年代初刚上大学那阵,他就自己在县里开了个家庭诊所。医院的班还是照样上,诊所里也常常见到乡下人聚集。这个意识在那个年代的县城,可算得上是相当的前卫了。朱矮子常来我家玩,也特别喜欢我。我刚上高中时,他就给父亲预言,这个小子好好培养,将来会有大出息。我至今还在怀疑,第一年高考失利,是他劝说父亲让我复读的。当然,我现在还没实现他有大出息的预言,惭愧!朱矮子的诊所里,满壁的“妙手回春”“华佗在世”这样的锦旗,对乡下人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就是县医院的朱矮子,本事大。”“是的,就是他瞧病,照!”……朱矮子虽是侏儒,他的太太却是个正常人,不仅个头正常,还很端庄。一双儿女也是正常人。女儿高考时,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儿子很调皮。朱矮子想让儿子子承父业,可儿子并不买账,倒是继承了父亲的一项专长——嗜酒。真是奇怪,医生应该说是比正常人更认识到嗜酒的害处。可朱矮子却不管,经常酒喝得歪歪倒倒。有一次喝得太多了,半边脸都摔成烂桃子了。好在他太知名了,最后还是被人安全送到家了。一晃,都快过去20年了,朱矮子,哦,我应该叫朱叔叔的,一切安好。 作者简介:胡晓斌,记者,合肥市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合肥报业传媒集团。业余写作,散文、小说散见于《羊城晚报》《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全国各报刊。多篇作品入选作品集。 ▼热文榜▼关于继续征集《2020年度颍州文学年选》作品的启事 关于表彰“融入长三角,共铸新辉煌” 主题征文活动先进单位和优秀作品的决定 【年选征文.散文】郭天蓝||初游乌镇 【年选征文.散文】司萍||再见,2020 【年选征文.随笔】郝志清||阿伟戒烟记 【年选征文.散文】庄有禄||散步 【年选征文.散文】刘勇||蒙园傲吏御经卷 【年选征文·散文】赵克明‖登香山 【年选征文.散文】老迟到||三河古镇 【年选征文.散文】刘千荣||思咸肉,念咸肉 【年选征文.散文】端木家红||往事并不如烟·母亲篇 赞 (0) 相关推荐 朱元璋剥桔子给儿子吃,儿子很开心,母亲得知:快逃命吧,你爹要杀你! 民间故事里面,总是会有各种有趣的传说,别看帝王和普通百姓离得很远,寻常人都见不到皇家的生活,但是这对于那些文人来说不是难事,不知道的东西完全可以脑补.后世就有了各种轶事,比如说明太祖滥杀功臣,比如刘伯 ... 【我爱我家】父亲节最好的礼物/张 辉 今天,父亲得到了他人生中最最贵重的礼物--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下午,父亲原单位三门县发改局梅书记特地驱车给他送来"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父亲好不激动.因为三门组织部要存档,书 ... 流水账11月15日|日常 公号老朱煮酒发了怀念路遥|怀旧党 早上不到6点就醒了,再没有能睡回笼觉. 用小楷抄了几首诗,最近有些感觉,干这活,觉得有些迫不及待. 吃完早饭,站桩.老兄打电话批评我不参加晚上的聚会. 开始写写了篇故 ... 程江斌:我的家教传承 全文长约 20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3 分钟 朴素平淡才是真 --我的家教传承 作者 程江斌 我出身于关中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个部队复转回乡的退伍军人,母亲本是农村居家妇女,父亲复员后即辗转搬到父亲 ... 【颍州文学.散文】瘦鸿||父亲站在田野上(外一首) 父亲站在田野上(外一首) 文/瘦鸿 父亲站在田野上 成吨.成吨的稻浪向他涌耒 他黄河一样的脸 敦厚.慈悲.暗藏神谕. 父亲站在田野上 那些躬身的稻穗.大豆.髙梁-- 曾经是他的婴儿,被他悉心侍弄. ... 【颍州文学.散文】武帅||父亲的账单 父亲的账单 文/武帅 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看到三个鼓鼓的装满废纸的化肥袋,里面的纸涨出了袋口.我问那是什么,母亲说:"那是别人欠你爸的医药费",我惊了一下,然后说:"不要 ... 【颍州文学.散文】罗豹||父亲 题字:周振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题词:王剑冰(著名作家,散文家) 父亲 文/罗豹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起,按下接听键,电话那头传来母亲焦急的声音,挂断电话,我只有一个念头,回家. 母亲说父亲掉进水塘 ... 【颍州文学.小小说】侯建峰||河南方言 题字:周振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题词:王剑冰(著名作家,散文家) 河南方言小小说 文/侯建峰 正月十五,下午四点来钟,朱百万耷拉着他那肥胖的大脑袋,一估堆坐在院内的水泥地上,双眼死死地盯着手中的一 ... 【颍州文学.小说】冷江||传奇系列小说三篇 传奇系列小说三篇 文/冷江 国医传奇 1909年8月,苏仁自扶桑学医归国.辗转多地,1917年冬始到北平定居. 这些天,北平的风越来越冷,苏仁的心也越来越冷. 老家乡下的小脚女人这次本就不应该来.自买 ... 【三秦文学】朱晓林:【随笔二篇】(散文) 点击上"蓝字"关注我们!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随笔二篇 文/朱晓林 啊,不能忘 --一个烈士妻子的话 不能忘,任凭岁月流逝,人间沧桑 ... 【颍州文学.散文】崔红旗||难忘跟父亲解馋的时光 难忘跟父亲解馋的时光 文/崔红旗 在今天,城乡百姓吃穿不愁.在吃的方面,平时跟过年没什么太大差异,餐桌上花色品种日丰,香味四溢.抚今追昔,脑海就时常浮现小时候为吃不惜挖空心思黯淡而又不失快乐的岁月 ... 【颍州文学.赛讯】“六百里”太平猴魁杯全国茶文化小小说征文大赛获奖名单 "六百里"太平猴魁杯全国茶文化 小小说征文大赛获奖名单 由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文联.江淮小小说沙龙.黄山六百里猴魁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 "六百里"太平猴魁杯 ... 【颍州文学.散文】张祥贵||我陪父亲过新年 题字:周振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题词:王剑冰(著名作家,散文家) 我陪父亲过新年 文/张祥贵 虽说辛丑年春节不能回家团拜,各地提倡"就地过年",但在新春佳节期间,对老人.对亲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