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芦浦
《同治上海县志.卷三.水道上》中记:
东芦浦。一名溇浦,又名矴钩浦。引江水在徐公浦西合朱家浜、涌泉浜、闸港、南北长浜,出带浦桥,通肇嘉浜,南入蒲汇塘。
江水,特指吴淞江。今天曹家渡以下的苏州河并非吴淞江故道,而是明代正德年间“连接拓宽的宋家浜”。吴淞江故道,大致沿着今天的西虬江和虬江路,整体上在苏州河以北一公里,但在火车站附近,也就是潭子湾处,吴淞江故道与苏州河比较接近,这个位置可能是东芦浦汇入吴淞江故道之处。
东芦浦应当以一个奇特的角度汇入吴淞江,形似矴钩,故又名矴钩浦。
同治年间,东芦浦苏州河以北的那段已经淤塞,1903年被填平筑成马路,该路直通新建成的跨苏州河木桥--“新大桥”,故称“新大桥路”,即今恒丰路。
恒丰路北端,以一个弧度连接远景路
《同治县志》的时代,吴淞江下游早已是苏州河了,其记录的东芦浦是从苏州河南岸开始的。
殖民地时代称舢板厂桥
东芦浦(溇浦)以东的“徐公浦”,并非历史记载中的吴淞江下游诸浦之一。徐公,大概率是指徐光启,徐公浦曾经水量颇大,后来缩为一条河浜,可能就是泥城浜,再后来被填筑为路,即西藏路。
涌泉浜比较清楚,被填埋后筑为静安寺路,后来改名为南京西路。在涌泉浜与苏州河之间还有一条朱家浜,没有查到相关资料。
1862年,太平军进攻上海,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向西越界修筑了数条运兵道路,其中直接沟通租界的有两条:新闸路和静安寺路。
新闸路可能是原朱家浜的河道或河岸,新闸路向东与苏州河相交,有新闸路桥。也就是说,朱家浜原来与宋家浜在今天新闸路桥处交汇。
新闸路/石门二路口
《同治上海县志》“东芦浦”条中注:“北浜向淤,今又为西人筑马路,将朱家厍东北填桥,仅通一线,恐南北通流,自此不可问矣。”
苏州河至南京西路被工部局填平筑成马路,取名“卡德路”(Carter Road),即今石门二路。所以当时人已知道,这条东芦浦不久将消失。
卡德是沪语音译,现在一般译成卡特。卡德是英租界的侨民,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奔赴欧洲战场,在“绞肉机”中阵亡,为纪念这位青年,将新筑的这条路取名卡德路。
程谨轩曾经是上海滩自哈同、沙逊以下最大的地产大亨。1930年代,他在卡德路 东侧建成1幢七层公寓,名卡德大楼,作为英租界高级警官寓所。
同一时期,程谨轩还在静安寺路、卡德路口建成当时最先进时尚的带电梯的九层英国式公寓大楼,以程氏之孙的英文名字“Denis”命名,音译为“德义大楼”。
卡德大楼、德义大楼这一带,原为王家厍,以石门二路为界,分东王家厍、西王家厍。同治县志提到的朱家厍应该在王家厍以北,二个村子之间早年应该有界河,可能叫王家浜,更早被填埋,后来筑成爱文义路(AvenueRoad),就是北京西路。
石门二路/北京西路口
王家厍后来改名为张家宅,去年仙逝的邹逸麟先生曾经住在里面,他曾是复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在不断的城市改造中,张家宅也消失,如今境内唯一留下历史痕迹让人有所联想的,是著名的点心店王家沙。沪语中厍、沙同音。
王家沙的蟹壳黄,物美价廉
不久,工部局又填今南京西路至延安中路的东芦浦,以美国基督教传教士、曾任美国驻上海副领事晏摩氏(Matthew Tyson Yates)命名为“晏玛氏路”,即今石门一路。河道大多曲折多弯,东芦浦也如此。今石门一路与石门二路在南京西路绕了一个S相接,就是当年河道转弯留下的痕迹。
北长浜大致相当于延安中路,南长浜相当于复兴中路,那么位于涌泉浜和北长浜中间的闸港,可能是威海路的前身。
1899年和1914年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分别向西扩展以后,如同洋泾浜一样,北长浜成为两租界的界线。1920年,填筑成马路,以法国一战将领福煦的名称命名为福煦路(Avenue Foch)。1901年法租界公董局填延安路至淮海路的东芦浦筑路,取名“圣母院路”(Route des Soeurs),即今瑞金一路。
1907年法租界公董局又填淮海路以南段,取名“金神父路”(Route Pere Robert),即今瑞金二路。
霞飞路(淮海中路)与金神父路(瑞金二路)、圣母院路(瑞金一路)口,对面为建于1927年的爱司公寓,现名瑞金公寓
复兴中路/瑞金二路口
1917年版《上海租界城厢全图》,在金神父路西侧不到百米处,还有一段与金神父平行的河道,标为“东溇浦”,即东芦浦留下的残段。当时为了使道路呈直线,那段偏离直线的东芦浦暂未填平。
东芦浦在打浦桥处形成一个急弯后,注入肇嘉浜,这个河湾叫做“芦家湾”,是卢湾区的由来。
过肇嘉浜后,今瑞金南路是日晖港,与东芦浦无关。而“肇嘉浜,南入蒲汇塘。”
徐家汇路、肇嘉浜路与瑞金二路、瑞金南路口,原来都是河浜
薛理勇先生在《老上海浦塘泾浜》一书中,提到吴淞江支流的命名,基本上以浦塘泾浜排列,浦为一级支流,南北向;塘大都为人工挖掘,二级支流,东西向;泾为三级支流,基本南北向;以下有浜、沟、港等,流向多变,长度很短。
这个水网系统,在元代的时候大体上还是成立的。明初夏元吉兴修水利工程,淞浦合流,彻底改变了上海地区的水系分布,特别在吴淞江下游、今上海市区一带。原先的河道汇入关系完全改变。
东芦浦(溇浦)原先带着自己的支流系统汇入吴淞江,肇嘉浜、南北长浜、涌泉浜、朱家浜、宋家浜、闸港,都在这个支流系统中。淞浦合流后,肇嘉浜发展为一条主河道,并不次于苏州河多少,东芦浦成为连接苏州河与肇嘉浜的通道,流量大减,很容易淤塞,基本丧失航运和水利功能,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和发展,被填满只是时间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