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场人家(四十一)

串场人家(四十一)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刚回到保管室,孙守成手里拿着个单子,走了进来。彼此打过招呼,孙守成说道:队里为发展副业,多管齐下,决定利用空闲队房,种植蘑菇。我听了感到新奇,而孙守成却兴致勃勃,说队里让他负责,今天前来,就是了解队房里的有关可利用的物资情况,如什棍、铅丝,柴帘席等等,并要求我在闲暇时段一起,把前期事情抓起来。
对此,我不太熟悉,毕竟,长蘑菇是个新课题。但我相信,只要有守成的参与,必定成功。对于他的传说,道听途说了不少。
守成出生于富裕家庭,其时人少,且祖上留给他父亲(当地人称孙善人)一笔不菲的资产。其父又是读书人。守成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父母对他呵护有加的同时,其父对他的学业抓得很严,十二岁上就远离家到一当地有名的县立中学读书,一是受父亲熏陶,二是自己有天赋,且刻苦,整日与书为伴,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功夫不负苦心人,寒窗数载,龙门一跃,而入江南名牌大学文学系。自此更是如鱼得水,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深受时任校长看重,青睐有加。有校长器重,本人争气好学,大二时,名动全系,乃至在全校也常榜上有名。守成毕业时,已二十有四,长得一表人才,玉树临风,且有真才实学,令专家教授刮目相看。表里如一,人品一流,学识渊博,何人不喜,何人不爱。毕业前夕。系里意向,留校任职。随教授主攻古代汉语与古代文学。呈报校领导时,顺理成章,一路绿灯。且正中下怀,道出了校长难以启齿,而又常于心中盘算之事。
校长有一千金,芳龄二十有二,亦与守成同系,守成毕业时,校长千金何芸已上大三。平时耳闻目染,常相见于校园,何芸因是校长独养闺女,掌上明珠,端庄秀丽,有大家闺秀之风。人皆称之校花。二人之名,誉贯校园。何芸时不时地向守成请教学业问题。守成每每倾其所学而授之。来来往往,关系愈来愈密。守成亦时受何芸之邀,到何府作客,先时为学兄,学长,后几乎成了何家女婿,不过彼此心照不宣,何师母更以东床待之。二人进进出出,常校园执手,柳下谈情。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何校长二老,自有安排,守成留校任职,已成定局,就待何芸大学毕业后,择吉日完婚。
春风得意,顺风顺水。守成何芸结婚大典如期举行,婚后一年生一子。守成一时无房,反正何家一独养女儿,一家三口,寄住岳父母家。守成夫妇家庭幸福美满,事业更是蒸蒸日上。
1965年底,姚文元公开发表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斯为文革的所谓前奏曲,冲锋号。一时之间,风云变色,学术界,文学艺术界,乃至全社会,一些历史人物,事件,被涂上政治色彩,棍子,帽子满天飞,一些被称为反动学术权威者,整日里惶惶不可终日,山雨欲来风满楼。系里,乃至全校,全市,全国,空气中似弥漫了易燃易爆之物,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守成返乡,农民不懂,只知道队里突然多了个人,他的名字叫孙守成,乡音无改,待人礼貌和蔼。是个文化人,其他一概不知,也一概不问,唯公社大队组织知道,档案所载,一并转来。对其最熟悉的是老队长,一笔写不出两个孙字,何况依血缘亲疏,乃同宗兄弟,小时候光屁股在一起玩,不忌不讳。有贫富之别,却无卑贱之分。人生如此,山不转水转,地不转人转。几十春秋的杳无音信,一朝相逢。一为地主出生,戴着帽子的坏分子,一为根红苗正的贫协主任,一为专政对象,一为掌管生产队四百来号人吃喝拉撒的生产队长。一为冠以臭老九的高知,一为目不识丁,具朴素阶级感情的红色后代。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历史,生活就是这样,颠颠倒倒,反反覆覆,但不管如何,时代的脚步从未停滞过。人的共性,人的生存要素从未改变过。无论口号喊得多响,人总是要吃饭,要穿衣,要有个安身立命之所。这一切的一切,离不开劳作,离不开智慧。离不开人尽其才,物尽其力。
守成进言,在大办农业的同时,要搞些副业,本队牛粪资源丰富,可用来发酵,长蘑菇。时下蘑菇为时行之物,备受城里人青睐,收购价格很高,城里食品厂大量收购,现钱兑付。其生长过程,并不复杂,只要掌握其规律,顺木之长,一俟破土,蓬蓬勃勃,见风长。此物对水之要求高,湿度温度尤其重要,关键时刻不离人,时刻值守。不可误时误点,伞状蘑菇,规格大小,收购时检测甚严。达标的,价格不菲。
菇房建成后,连卖带管理只须一到二人,而收入却是十分可观的。守成的一席话,队服务组研究,当即拍板,并交由守成负责。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乔永星,1949年出生在上海,10岁随母亲下放回到盐城新兴公社。1966年盐城中学初中毕业回到农村,在农村生活二十余年后,随知青妻子返城。喜欢写些散文,小说之类,大多是农村生活题材。已完成《串场河畔》、《串场故事》两部系列小说和《学书》中篇小说以及几十篇短篇小说。累计近七十万字。

(0)

相关推荐

  • 回忆在罗山插队那几年!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欢迎投稿.交流. 编者按:本文选自于信阳市政协文史委编写的<我的知青岁月>,主 ...

  • 散文||借 牛【征文】

    借   牛 潘宗旭||贵州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牛年春节假期已是过半,有一句世说新语,叫做"假期余额已不足".是的,对于我来说,岂止是"假期余额不足",而是牛年来 ...

  • 散文||社 场

    社  场 虽然时间过去那么久远,可印象中的社场,那块宽敞空旷的坚实土地,就那样突兀的铺在记忆深处.每一次想起,都会浮出一串令人回味的温謦往事. 记不得是小时候的哪一年,时令已过小满,天气渐渐的热燥起来 ...

  • 串场人家(十一)

    串场人家(十一)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岁月在一天天地流.日子在不紧不慢地过.春去夏来.夏收夏插已告段落.田里的秧苗由黄转绿,根粗叶肥的.公家田里的苗,栽秧时上规距,都是对 ...

  • 曲式词谱【露水寒】四十一字·冬场(上平十四寒 去声十五翰)、【千年梦殇】四十一字·孔融(去声二十三漾)

    13.[露水寒]四十一字·冬场(上平十四寒+去声十五翰) 鸿雁南飞露水寒.秋风叹.牧色獶黄湿打鞍.霜草绊. 抓畜膘,从游冈峦.归草滩,临冬场伴.冰河饮水,迎雪漫. 14.[千年梦殇]四十一字·孔融(去 ...

  • 串场人家(二十一)

    串场人家(二十一)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身在曹营心在汉.婚后的大花,牵肠挂肚的,是生病的老娘,劳碌不息的老父,还有就是年纪尚小的妹妹二凤.三姑娘.一夜之间,如隔千年.娘婆二 ...

  • 串场人家(二十四)

    串场人家(二十四)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农村全面推行农业学大寨.怎么个学法?似没有统一的硬行规定.大致上,每生产队为独立核算单位.基层三级组织 ...

  • 串场人家(三十一)

    串场人家(三十一)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孙队长送走唐军后,着人将冯三叫来.已是下午时分,天气阴沉沉的,天上乌云翻滚,北风越刮越烈.似乎老天欲将这天下最冷的冰雪,倾洒到这块土 ...

  • 串场人家(三十四)

    串场人家(三十四)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男欢女爱,人性的张扬,在未婚年轻人中,显得尤其激烈振荡,无论贫穷富裕,无论文化水平高低,无论性格内敛还是张扬.青春期的荷尔蒙源源不断 ...

  • 串场人家(四十)

    串场人家(四十)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知道吕芳近期的活是晒棉花,为她高兴.身单力薄的城里姑娘,不久前还是个只会背书包的学生,肩不担担,手不提篮,正是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年纪.因形势 ...

  • 串场人家(四十二)

    串场人家(四十二)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听到队里长蘑菇的消息,在感到新奇的同时,尤觉兴奋,有很多的未知数,在等着揭秘.为了不失时机,五间旧屋,被收拾得空空荡荡,开始搭架.兵分三 ...

  • 串场人家(四十三)

    串场人家(四十三)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保管员算不上什么官,就是个管粮.财.物,而无半点权利擅自动支的人.我一出学校门,时来运转,被代理上了.交接工作完毕之后,羡慕者有之,讥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