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赏析

唐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赏析

一君木子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评析

《酬乐天咏老见示》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关于如何对待年老的诗作。此诗阐明作者的观点,作者认为:人到老年虽然有人瘦、发稀、视力减弱、多病等不利的一面,也还有处事经验丰富、懂得珍惜时间、自奋自励等有利的一面,对此如果细致全面地加以思考,就能树立正确的老年观,就能从嗟老叹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所作为。全诗表达了刘禹锡对生死问题的清醒而乐观的认识,说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唯物的态度积极对待人生。“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二句,深为人们赞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注释

酬乐天:指作诗酬答白居易。

顾:念之意,指考虑。

怜:怜惜、爱惜意。

带:指腰带。

频减:多次缩紧之意。

冠:指帽子。

废书:丢下书本,指不看书。

灸(jiǔ):指艾灸,在穴位燃艾灼之。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

随年:适应身老体衰的需要,这里指延长寿命。

谙(ān):即熟悉。

“阅人如阅川”句:意谓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语出陆机《叹逝赋》:“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阅,经历。

幸:幸运,引申为优点。

下此:指改变对衰老的忧虑心情。下,攻下,等于说“解决”、“领悟”。此,指“顾老”,对衰老的忧虑和担心。

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

桑榆:指桑、榆二星。太阳下到桑榆二星之间,天色便晚了,喻人至晚年。曹植《赠白马王彪》:“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霞:霞光,这里指晚霞。

韵译

凡是年老谁不顾虑衰老,

老了又有谁来对他表示爱怜

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

发稀帽子戴正也会偏斜一边。

书卷搁置不看为了爱惜眼睛,

艾灸是因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

接触人多观察更加一目了然。

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

克服老的忧虑心畅快无挂牵。

太阳达桑榆间已近傍晚,

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满天。

赏析

此诗前六句承接白居易的原唱,表示对白居易的关于“老”的看法颇有同感。一二句写“顾老”是人之常情,人们谁都顾虑衰老,老了就没有人怜惜。接着四句进一步交代了“顾老”的原因,诗人用形象的语言作了描绘:因为衰老,身体一天天消瘦,腰带要不断地紧缩,头发渐渐稀疏,帽子就自然要偏斜。书卷废置不看,是为了保护眼睛;经常用艾灸,是为了延年益寿。

“经事”四句从另一个方面谈了对“老”的看法,是针对白居易的“伤老”而言。刘禹锡认为,老固然有老的短处,但是老也有老的长处。老的短处是体衰多病,“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老的长处是阅历丰富,“经历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年岁大了,经历的事多了,了解的事理也多,看见过的人多了,阅历也就更加深广。仔细想起来,这也是一件幸事。所以诗人吟道:“下此便翛然。”诗人劝慰他的朋友对待衰老不要过多的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可翛然自乐。

最后两句是全诗点睛之笔,意境优美。气势豪放,大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概。诗人面对衰老,不消极,不悲观,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红霞。这两句诗既是诗人的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这首诗前后两段一反一正,转折自然,很有辩证的观点和说服力量。最后两句尤为精辟,实为警策之语,后人多以此自勉自励。

辑评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梦得历德、顺、宪、穆、敬、文、武七朝,其诗尤多感慨,惟“在人虽晚达,于树比冬青”之句差闲婉。答乐天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亦足见其精华老而不竭。

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五:刘禹锡播迁一生,晚年洛下闲废,与绿野、香山诸老优游诗酒间,而精华不衰,一时以诗豪见推,公亦自有句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公自贞元登第,历德、顺、宪、穆、敬、文、武七朝,同人凋落且尽,而灵光岿然独存,造物者亦有以偿其所不足矣。人生得如是,何憾哉!

瞿佑《归田诗话》卷上:刘梦得……暮年与裴、白优游绿野堂,有“在人称晚达,于树比冬青”之句,又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其英迈之气老而不衰如此。

何焯《刘禹锡诗何焯批语考订》:四语中极起伏之势。结句气既不衰,文章必传无疑。故是刘、柳分重,与干没不已语又别。

作者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出生于河南郑州荥阳,793年,刘禹锡进士及第,为监察御史。贞元末,加入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连州刺史、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又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天论》等。842年卒,追赠户部尚书。

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六十四岁的刘禹锡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分司东都洛阳。此时,他的同龄人白居易以同样的身份留居洛阳也已三年。

这两位早已是诗文至交,在经历了长期的仕途辗转、阅尽了人世沧桑之后,终于相聚在一起,自然少不了诗歌唱酬。

白居易在写给刘禹锡的《咏老赠梦得》一诗中,便表现出了对衰老的一种消极悲观情绪:“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刘禹锡便写了这首答诗。

(注:本人在编篇过程中参考了网络未署名文章,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急速纠正

(0)

相关推荐

  • 十首诗读懂刘禹锡:不拧巴、不纠结、不较劲,才是好人生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的"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备五百多年后的刘禹锡也是这么说的. 姑且 ...

  • 唐 刘禹锡《乌衣巷》赏析

    唐 刘禹锡<乌衣巷>赏析 一君木子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评析 这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乌衣巷>是唐代诗 ...

  • 唐 刘禹锡《乌衣巷》今韵

    唐 刘禹锡<乌衣巷>今韵 一君木子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评析 这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乌衣巷>是唐代诗 ...

  • 挥墨书法:四尺草书!唐·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

    挥墨书法:四尺草书!唐&#183;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

  • 《乌衣巷》唐·刘禹锡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 ...

  • 唐刘禹锡《出鄂州界怀表臣二首》赏析

    出鄂州界怀表臣二首 作者:刘禹锡 其一 离席一挥杯,别愁今尚醉.迟迟有情处,却恨江帆驶. 其二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出鄂州界怀表臣二首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 ...

  • 唐.刘禹锡 《乌衣巷》欣赏

    乌衣巷 作者:刘禹锡 来源:古诗文网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解1.乌衣巷: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2.朱雀桥: ...

  • 三百堂主人篆书唐刘禹锡《陋室铭》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 ...

  • 挥墨书法:四尺行草!唐·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挥墨书法:四尺行草!唐&#183;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 唐诗三百首赏析:《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作者: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