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土豆情
土豆情
土豆,不苛求生长条件,凭其既菜也粮的丰富营养,在世人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作用,写下了丰盈美好的篇章,让人由衷地动情和感恩。
土豆,中文学名马铃薯,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与小麦、玉米列为全球三大粮食作物。在我国土豆是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菜作物。土豆在我国还有洋芋、山药蛋、地蛋、洋番薯等多种叫法,我国西北是土豆总产量最多的地区,在西北土豆可谓名闻遐迩,西北人喜欢吃土豆,对土豆情有独钟。
土豆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人工栽培历史悠久,传到我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土豆适应海拔较高和其它作物产量低的地区,丰沛肥沃的土地一般不种土豆。
土豆,没有某些植物挺立大地、翠卷风涛的气势,不苛求自然条件、耐寒耐旱是它的生长特点;它虽然不像有的植物那么金贵,可无比实用,富含营养,适宜人体消化吸收,益于人们健康,倍受西北人青睐。
老人们说:困难时期若没有土豆充饥,那结果不堪设想,低标准,瓜菜代,土豆充当半年粮。小时候父母常说,他们经历的那个年代,能吃上土豆就很不错了,土豆也不是天天顿顿能吃上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上学中午带干粮,青黄不接时妈妈总是在我的书包里放几个蒸熟的土豆,中午大口吃下土豆时总会感到心里暖暖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军校毕业自愿申请到驻帕米尔高原的边防部队工作。有亚洲屋脊之称的帕米尔高原,沟壑纵横、雪峰林立、高寒缺氧,巡逻道路蜿蜒崎岖,边防执勤充满艰辛。一天,上级紧急指示我连小分队轻装出发,火速赶往某地执行任务,由于情况紧急,等不到炊事班做出干粮,哨长当即命令我们每人携带一些土豆出发。
夜晚露营时,我们围坐在一起,把土豆掩埋在燃烧的牛粪堆里,在上面续加干牛粪使其不断燃烧,四五十分钟后焖熟的土豆刨出来,抖掉灰烬,摆成一堆,手捧热腾腾的土豆,品味那份香甜,不由地生发出真诚的赞叹……
吃土豆成了我饮食的偏爱,每次上街买菜,总不会忘记买土豆。多年来,土豆片、土豆丝、土豆块、土豆丁,炒、煮、炖、烧变换着花样把它保留在家里菜谱中。有土豆吃让我感觉生活的满足,有土豆吃让我享受生活的美好。
西北地区因深居内陆,山岭阻隔,大部分地方为黄土沟壑、戈壁大漠,土壤贫瘠,干旱缺水。春秋凉,夏季热,十年九旱,其它作物产量低。天地对人世间的爱超过我们的想象。土豆非常适合西北地区种植。土豆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种植比较容易。不挑剔土质,不选择土壤,种到哪里都能生根,任何土壤都能茁壮成长。土豆比起传统的小麦等作物,相同面积收成多,收入高,且成熟时间短,田间管理投入人力精力相对也少,还不用轮作倒茬,是省水、省肥、不打药、不倒茬的作物,种植土豆,能提高西北农业生产水平,获得比原来多的回报。
生长季节,雪山、大漠映衬下的大片土豆郁郁葱葱,满山遍野绿汪汪一大片, 美不胜收。一个人行走在两侧田地种满土豆的路上,成长的土豆覆盖遍野,微风习习,浪漫、惬意,令你不得不停下脚步,记录这美丽的景物,用心灵的镜头拍摄这亲切的景致。
“土豆开花赛牡丹”,盛花期时,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花媲美。遍种土豆的山坡旷野会成为姹紫嫣红的花海,美丽景致吸引着人们前来拍照留影,有的年轻人甚至选择到土豆地里拍摄婚纱照。
土豆与别的庄稼不同。有的作物开花不一定结果,但土豆不会那样,开花时就已经结果。它十分珍惜人们付出的汗水,特别感恩生长自己的土地,天再旱地再干,即使结得少一点,长得小一点,它都会竭尽所能回报人们的栽培。
我与战友们曾守卫的风雪帕米尔高原木吉边防哨卡北侧一片荒滩,我们开天辟地地种上土豆。我们引来夹杂着冰块的雪水泡土,扒开积雪挖出地基打起了挡风挡雪的围墙。“海绵田”里土豆嫩芽破土,小苗拱出地面,一点点挺起腰杆。执勤训练间隙,我们围着土豆拔草、施肥、浇水。由于高原春天来的迟,秋天来的早,夏季时间实在太短,生长时间达不到,土豆只结出了鹌鹑蛋大的果实,但一样地好吃。破天荒地吃上了就地生长的土豆。后来哨卡建起了塑料大棚,让春提前秋延后,哨卡种出了与平原一样的土豆。
土豆存放宜凉,便于长期贮存,是一年四季的主打菜。我曾服役的边防部队,那些年,平时购菜,特别是冬储时,鉴于土豆好运输、耐储存、经济实惠等特点,首先计划的就是土豆。土豆几乎没有损耗,食用时甚至连皮都不用削,不像有的菜吃一半扔一半,浪费较大。
西北因特殊地理气候条件,是世界公认的最佳土豆生产带,沐浴太阳光芒,吸收大地精华,营养极为丰富。土豆可磨成面,做成粉。国宴上要许多土豆来配菜,只不过做法上有所讲究。毫不扩张地说全国的大小餐馆菜谱上都有素炒土豆丝,这道菜已被称为国菜。老百姓都说,“土豆胖人吃了变瘦(结实),瘦人吃了变胖。”营养学家研究认定:土豆为低脂肪、高蛋白质食品。养胃健脾、活血益气、降糖降脂、养颜抗衰,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利于机体新陈代谢,可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吃土豆蛋研究试验原子弹。众所周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国内自然灾害和国际上“老大哥”逼债等原因,“两弹一星”的工作者们生活标准极低,他们中的许多人靠土豆充饥,可以说,土豆对成就“两弹一星”伟大事业功不可没。
“一日三顿饭,土豆不离口。”改革开放之前,土豆对维持国人温饱起到过重要作用。西北地区特别是某省一带,人们生存曾经依赖土豆。“早上羊(洋),中午鱼(芋),下午蛋。”听起来羊肉鱼肉禽蛋挺好的,实际上一日三餐全吃土豆。一段时期,土豆成了艰苦和贫穷的代名词,似乎只有贫困地区的贫苦阶层才吃这种食物。那时,有人把某省人叫作“洋芋蛋”,戏谑、调侃道也罢了,个别人大有轻视、揶揄之意。
时过境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迈进,西北人再不用依赖土豆度日。可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认识到,土豆非常适合人们增强体质、保证健康,是人类繁荣发展的优等食品,西北人也由被动填肚子吃土豆,变为科学营养吃土豆。特别是土豆具有的不事张扬、把自己埋在土里、甘愿在土里生根发芽、把果实结在地下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更让人崇敬。土豆不嫌弃生存环境付出奉献恩荣世人,精神十分崇高,无不体现出使命忧患、责任担当、奋发有为的高尚魅力。土豆自信,山药蛋光荣,西北人再不怕叫自己“洋芋蛋”。
土豆不就是对我们立足相对贫瘠的大西北,扎根荒芜大漠,迎接戈壁狂风,愿干事、干成事的所有西北人的肯定与赞誉吗?我爱土豆,喜欢土豆具有的品格与情操。如果有人再叫我们西北人“洋芋蛋”,我们会认为是对我们的认可和鼓励,我们会继续向土豆的品格精神学习,让土豆精神发扬光大。
正是:
瘠薄坳原起根苗,滋养世人殊功劳。
国宾宴上时见摆,家妇锅中日常熬。
鸡腿欠其非汉堡,牛肉缺它不红烧。
既粮又菜特营养,精神品格更崇高。
图片/作者
作者简介
刘玉庆,男,山西平定人,从军多年(上校)退役,现居太原。文学爱好者,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报》《新疆日报》《喀什日报》《冬歌文苑》等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
长|按|二|维|码|关|注
以爱与青春为名,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