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乾县之修订版】周城镇

四、社会经济文化

1、教育:

境内有初中1所(周城初中),小学5所(公办4所,周城中心完小、慈母完小、新庄完小、董城完小;民办1所,新世纪小学)、幼儿园3所(民办2所,董城村红太阳幼儿园、周城小天鹅幼儿园;公办1所,周城中心幼儿园)。

2、医疗卫生:

境内有卫生院一所(周城镇卫生院),卫生室19所(慈母村卫生室、慈母西村卫生室、董城村卫生室、董城东村卫生室、豆村卫生室、黑里村卫生室、红星村卫生室、红星西村卫生室、南齐村卫生室、上曲东村卫生室、上曲西村卫生室、王家村卫生室、新庄村东村卫生室、新庄西村卫生室、周城北村卫生室、周城南村卫生室、朱村卫生室、庄里村卫生室、紫邀村卫生室)。

3、历史传说:

丁兰刻母,关于慈母村名的由来一直有许多不同版本,但都与这个叫做丁兰的人有关的传说。为二十四孝之中唯一的一个能由不孝转为大孝的典故,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故事的教育意义更大。关于“丁兰刻母”的传说,国内流传着各种不同的版本,虽在细节上存在差异,但在丁兰刻木奉母这一基本内容上大体一致。

【版本】1:东汉时期,乾县有个叫丁郎的年轻人,父亲早逝,只剩下一位年迈的老母亲,丁郎脾气粗暴,素不孝母,经常对母亲张口就骂,抬手就打,他母亲整日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一天,丁郎去田里耕作,无意中看见树上几只小乌鸦正在反哺一只老乌鸦,丁郎被眼前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住,他如梦方醒,联想起自己的老母亲,风烛残年,忍饥挨饿、步履艰难的送饭,自己不知母恩,反而暴虐老母亲,一时间苏醒的良心处在前所未有的深深的自责之中,懊悔不已。时值中午,其老迈母亲送饭来迟,丁郎见之,急忙扑向母亲,意欲磕头悔罪,其母以为丁郎嫌她送饭来迟,又要打她,连惊带怕,心灰意冷,一头撞死在了古树上。丁郎一见,更加懊悔,遂用古树刻了一尊母亲象,终日侍奉。从此乾县该村就改名为“慈母村”。

【版本】2:据《通志》记载:“丁兰,汉孝子,河内人,寓居平陵。”后来不知什么缘故,丁兰来到乾地。清《乾州志稿》记载:“吴山下有丁兰宅。”但遗址无考。此地却有“丁兰刻木”的传说。村西有丁兰与其母之墓,曾出土铜镜一面。

传说东汉时期,乾县有个叫丁兰的年轻人,父亲早逝,母亲更是疼爱他,倾尽心血,对他的衣食起居无微不至地关怀。丁兰在母亲的抚养下渐渐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年迈体弱。成年的丁兰脾气粗暴、素不孝母,经常对母亲张口就骂、抬手就打,他母亲整日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一天,丁兰去田里耕作,无意中看见树上几只小乌鸦正在反哺一只老乌鸦,丁兰被眼前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如梦方醒,联想起自己的老母亲,风烛残年、忍饥挨饿,步履艰难地为自己送饭,自己却不知母恩,反而暴虐老母亲,一时间良心觉醒,陷入深深自责之中,懊悔不已。时值中午,其年迈母亲送饭来迟,丁兰见之,急忙扑向母亲,意欲磕头悔罪。其母以为丁兰嫌她送饭来迟,又要打她,连惊带怕、心灰意冷,一头撞死在了古树上。丁兰一见,更加懊悔,遂用古树刻了一尊母亲像,终日侍奉。

有一次,丁兰的邻居张叔酒喝醉了,对着丁兰母亲的木刻像吐口水谩骂,并用木棍击打木像的头,丁兰知道后气愤异常,不能自持,拔剑刺杀了张叔。官吏赶来捕捉丁兰,木像不禁流下了泪水。村里人无不惊异,为丁兰母亲生前死后的慈悲情怀而念念不忘、感叹不已,从此,该村就改名为“慈母村”。

【版本】3:丁兰,据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见面,从不怠慢。久之,妻子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的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竟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垂泪,问之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4、文化(艺术、手工艺等)

(1)剪纸:

武芳琴,1959年出生,乾县周城慈母村人,其剪纸作品以喜鹊、蝴蝶、蒲公英、牵牛花、水仙花等动、植物为主。

(2)布凑花 :

“凑花”是以剪纸工艺为基础的一种民间手工技艺,其历史悠久,多年来一直流传于我县民间。上世纪八十年代较为盛行,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衰落。

我县周城慈母村老艺人武灵珍,在继承传统凑花技艺的基础上,通过多年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改进,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的作品深受当地人喜爱,题材以花草、动物为主。主要用于新婚嫁娶,以增加喜庆气氛,寓意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四季平安,多子多福等。

工艺流程:备布和纸料—绘制图案—剪前折纸布[粘贴绣缝]—展开—张贴应用或收藏。

相关材料工具:各种彩色纸、彩布、绒布、剪刀、针、线、剪好的图案等。

(3)编箔子 

流传于乾县周城乡周南村的织箔子技艺历史悠久,自建村以来就有,过去主要用于建民房的屋顶所用。其有苇子箔子、荻子箔子。苇子箔子是空心,荻子箔子是实心,比较结实耐用。形状都是方的,尺寸有一丈、八尺。

制作工序有备料、搭箔子架、缠绳球、织箔子。

相关工具:塑料绳、剪刀、线、锤等。

5、经济

近年来,周城镇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苹果生产为支柱产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周城乡板材加工业发展最为迅速。董城村板材加工已从原来单一的桐木条加工发展为现在的1米拼板、2米拼板和工业用木炭以及木纹纸生产等多个品系,并带动了黑里、周城等村的板材加工。南齐村的果品生产带动了上曲村、红旗村、新庄村、董城村等果品生产并推动了果品贩运、贮藏、果袋加工等产业的兴起。慈母村的奶畜生产带动了红星村、紫邀村等村的奶畜业的发展。

乾州碎娃(刘立军,关中平原、女皇脚下、城乡结合部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热爱教育事业中年男子。性木讷,爱文学,常著文章以自娱。俯仰天地间,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无愧于我心)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

(0)

相关推荐

  • 诗|施安:缅怀慈母

    缅怀慈母 卌年生我举家欣,百里山沟爆喜闻. 乐善好施八磨赞,扶贫济困四邻钦. 持家节俭尊先训,处事宽宏策后昆. 今日坟前来祭母,满怀悲痛泪沾襟. 慈母百岁诞辰 生衔碧玉靓灵台,义举贤行有口碑. 霭吻残 ...

  • 古今中外歌颂母亲的诗词

    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 ...

  • 【杜鹃啼血忆慈母】/ 任小宁

    杜鹃啼血忆慈母           --母亲就像家乡灶膛上飘散的一缕炊烟,从窑洞崖面上袅袅升起,飘向天空.2013年农历八月十三日,母亲升入天堂,永远离开了我们. 七年来,我像杜鹃啼血般呼唤母亲的归来 ...

  • 黄梅时节游淳安,古朴民风上西村(6)

    上西村,又称西村,因居山岭之上遂称"上西".有人口近三百,多数姓王,相传为王羲之后裔为避战乱栖于此,繁衍至今.村内有王氏宗祠."鹅"字碑等.因交通不便,人们进出 ...

  • 【行走在乾县之修订版】张汉轶事一二

    张汉轶事一二 乾州碎娃 张汉先生的老家和我家(灵源镇佛北村)很近,只有三五里的路程,所以对先生的大名多有耳闻,惊羡不已.因为机缘巧合,自己在县委办公室综合材料组待过一段时间,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综合素养 ...

  • 【行走在乾县之修订版】城关镇

    四.历史人文遗址 1.历史遗迹:乾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繁衍生息,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已查明有88处古遗址,在古村落遗址中有3处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4000年前乾 ...

  • 【行走在乾县之修订版】新阳镇

    三.新阳名人录 1.杨森(1908-1936),又名杨宗楷,乾县新阳乡小咸阳村人.1917年入私塾读书,两年后入乾县临平高级小学就读.1924年高小毕业,考入陕西省职业学校农林科.1926年4月,镇嵩 ...

  • 【行走在乾县之修订版】峰阳镇

    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3.历史传说 (2)窦氏双烈 乾县峰阳镇窦村,北枕巍峨高耸的五峰山,南望奔腾蜿蜒的杨家河,村里古树环绕,村外台塬如阶.从唐朝至今,这里一直流传着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 据新.旧&l ...

  • 【行走在乾县之修订版】阳峪镇

    三.阳峪镇名人:(补充): 周宏策,1935年生,铁佛乡白虎门人,毕业于西安冶院,任职于咸阳市城建局,高工. 何儒聪,1935年生,阳峪乡冯市人,毕业于兰州大学任职于兰州大学,教授. 徐光煜,1936 ...

  • 【行走在乾县之修订版】临平镇

    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4.羊毛湾水库:羊毛湾水库位于陕西省乾县境内渭河支流漆水河中游,龙岩寺以上10km,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输水洞.溢洪 ...

  • 【行走在乾县之修订版】王村镇

    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2.窗花剪纸:本县剪纸流传甚广,能手辈出,每逢春节或新婚嫁娶,都要剪贴窗花,装饰卧室.新房,其内容多为祝愿吉祥.喜庆丰收或民间传说.戏剧人物之类,如"双喜临门" ...

  • 【行走在乾县之修订版】梁村镇

    四.社会经济文化: 大北沟水库:位于陕西省乾县西南部,漠谷河下游.梁村乡倪家窑(村)北之峡谷--大北沟,水库因此得名.1958年动工修建,中途下马,1969年复工,1971年基本竣工,1982年投入使 ...

  • 【行走在乾县制修订版】梁村镇

    三.近现代名人 4.赵永一,1928年生,梁村镇桑园人,毕业于西北大学,就职于西安医神大学,副教授,著有<医用普通英汉词典>等 . 5.陈光,1939年生,乾县梁村镇塬上村人.中共党员,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