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杜牧和朱熹的作品,小杜说人生多忧,朱子讲前路莫愁

2018-09-28

深秋季节,虽然不是草碧树绿、百花盛开,却也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中秋刚过,国庆快来,重阳佳节也要接踵而至。金菊灿烂,石榴花红,陶醉于秋色的凄美,感动于秋思的深沉。思绪就像那随风摇曳的梧桐叶,抚平了过往的一片凌乱,寻找着下一个轮回的起点。

古人喜欢描写重阳,白居易身为白头翁,却入少年场,“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晏殊喜爱木芙蓉的坚贞高洁,而又不失娇媚的品格,“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唐代的杜牧也写了一首诗吟诵重阳登高,多少年之后,宋代学者朱熹非常喜欢它,于是诗兴大发,也即兴写了一首词去隐括杜牧这首诗。

九日齐山登高  唐代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笔,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杜牧在重阳节时偕友登齐山,恰逢良辰美景,诗人酩酊大醉,这位平生抱负未展的晚唐诗人难得有一次欢愉。然而夕阳西下又触动了人生无常的愁苦,一江秋水,天光云影,徘徊其中,惆怅满怀。

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潸然泪下,诗人感慨何必要象齐景公那样独自下泪。人生无常,古往今来尽皆如此,谁能幸免!“牛山何必独沾衣”,诗人语似旷达,其实抑郁伤感。

古代很多人喜欢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这叫隐括。朱熹的这首词即隐括杜牧上面的这首诗。虽然它逐句移植原诗,反复体会,才发觉意境精神已脱胎换骨。

水调歌头   宋代:朱熹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朱熹是宋代著名儒学大家,儒家认为宇宙和生本体为一,生生不息。人生虽然有限,宇宙却有无限生机。有限的人生与无限的宇宙融为一体,人生就充满乐趣。作者在词中劝勉朋友,酬答佳节美景,尽管酩酊一醉,不要辜负大好辰光。人生有限,更应惜取,何苦对斜阳而怨迟暮。朱熹赞美自然、尊重人生,表现出儒家精神。

万里长空、鸿雁初飞,正值重阳,词人携酒登高,溶入山色空翠、烟霏缥缈的一片氤氲之中,意境极为空灵。平时身居尘世,难逢开口一笑,今日投入大自然怀抱,自是笑逐颜开。更何况满山茱萸紫、菊花黄,一定要尽兴而归。

多少登高伤怀的昔人,早已成为过去的非,但美好的大自然却是真实而又恒常的是。作者不仅积极肯定当下的自然美景,也肯定了景中之人和当下的人生。

杜诗认为人生无常,于是饮酒作乐,聊以自慰,语似旷达,却伤感抑郁。朱词却运用对人生的乐观精神,来否定人生无常的伤感情绪。重阳佳节,返归自然,酩酊一醉,性情舒展,乐以忘忧。作者心怀悠然,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见于言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