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后,反思做班主任的经历,我有一些觉悟,为一些事感到遗憾和内疚:我的学养有限,性格有缺陷,在学生需要帮助和引导时,知识局限以及时代局限,让我把一些未必可靠的选择教给了他们;如果我的学养能高一些,有现在这样的认知能力,我的学生的成长或许将会少一些烦恼。我曾把自己的反思告诉以前的学生,他们倒过来宽慰我:这没什么,每个人都会这样的。可是,我是教师啊,是班主任啊!学生成年之后,能客观地评价所受的教育,这或许是教育的成绩,但如果我能早一些觉悟,应当有更好一些的结果。和我当年一样,现在的班主任一般比较年轻,和学生相处,年龄差距比较小,有共同语言,能和学生一同成长。富有经验的班主任,工作也许比较轻松,可是学生也会失去一些可能的机会,他也许更多看到的是“管理者”“引路人”,而不容易看到“同行者”甚至“同学”的姿态。在后来的工作中,我逐渐意识到:在学生面前,班主任的最好姿态,不只是一名有效的管理者,不只是一名同行者,更应当是学习的带头人。在学校,面对学生,教师或班主任,最重要的姿态,是展示自己的“学”以及对学习的渴望,而不是作为一名指挥者的“管”。学生也在观察我们,虽然小学中学有12年,学生的认知在发展,但最终他们会关注的是老师的学养,而未必是“管理水平”。
小学生会为教师丰富的知识而惊叹并服从,他们需要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老师;少年比较看重教师不同一般的生存经验,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办法。当他们再成熟一些时,比如,到了中学,他们对教师的期待又会有变化,经过若干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有获取知识的一般能力,知道要接触社会,并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这时,他也许更想知道教师怎样看待世界和人间,对事物和问题应当如何判断与选择,——也就是说,他更重视方法和思维的启示,而不是积累知识和规训。这时候,他真正地需要“一个能克服困难的人”“一个会思考的人”站在他身边。
所以,班主任不仅靠德行示范,更要展示他作为学习者的特性。有智慧的人,有办法的人,不靠苦干蛮干,不靠废寝忘食,不靠苦口婆心,而是靠学习精神,凭借学养与见识,让学生在跟随他的过程中学会思考,逐渐成为理智的人,成为会学习的人。我的同事谈到,很多学生其实并不需要班主任花费太多的时间,因为他们对老师也了解,他们之所以愿意经常与班主任交流,未必有什么难解的心结或困难,而只是想和班主任说说话,“与有智慧的人为友”“与会学习的人为友”。当然,学生在学校,不是总能有运气遇到一名善解人意的有办法的老师的。他们想知道老师对一件事的看法,想知道老师是否遭遇过挫折又是怎样走出困境的,他们想知道老师对友谊的看法,他们想打听自己目前的低谷可能会持续多长时间……总之,学生会认为班主任无所不能,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会把班主任的智慧和权威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境地。我认为学生这样尊敬班主任,对班主任自身的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教师不是神,可是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智者”在一旁,让他有信心和勇气。特别是在学习方面,很多学生非常在意班主任的专业学科。过去老教师爱说,班主任是什么学科的,学生学习往往就有哪方面的优势,其实,不完全是班主任有学科本位意识,常常是因为班主任某方面的思维在影响学生。学生为什么很关注班主任的学习的趣味?因为他从中观察一个人思维行为的方式,他会获得启示。
我后来意识到:班主任需要多学点专业之外的知识。学生会发现“我的班主任比一般人会学”,如果他的班主任是除了自身的学科之外一无所知的人,他会感到很无趣。我不觉得学生对我们要求高。我教语文,学生不会向我请教数理化方面的问题(问我也无济于事),如果我能有那些方面的能力固然更好,但学生已经看到了我的学习热情,——世界那么大,我叹息自己知道得太少,我的这种思想影响过一些学生。大多数人接受教育,但未必能真正地认识教育的价值。我们可能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为数不少的教师甚至到退休也没能正确认识职业的价值意义,否则就无法解释教育领域中为什么总是存在很多难题。中国的中小学为什么需要设班主任,班主任的职责是什么,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然而这类探讨往往无法深入。诸如班主任需要什么样的任职资格,为什么班主任需要有较高的学养,怎样评价班主任的作用等等,几十年了,很多方面仍然没有形成共识。因为有申报评审制度,有些学校的班主任工作要强制性地分担,有的地方因为“政策倾斜”则争先恐后,唯恐没有机会。这些现象,都不正常。坦率地讲,一些班主任不仅没有展现出学习者的理性,而且常常表现为无知的蛮干。一些学生回忆母校教育,常说的是“老师很负责”“老师很辛苦”“遇到悲伤的事,老师和我们一起哭”……很奇怪,他们没说“老师在关键时刻点拨了我”“老师能深入浅出,化繁为简”“老师冷静理性,永远不说难”等等。如果学生看不出教师有思考力,讲“智慧”讲“方法”,有“原则”,只不过是个“能帮人考大学的人”,那教师的职业价值被自我贬低,班主任不过是个机械的管理者。回忆职业经历,我最重要的体会,是在和学生相处过程中,我一直能有学习的欲望并从中获得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