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的罗大佑,让张艾嘉婚内出轨,耽误李烈12年,再娶小13岁娇妻
本文由八卦徒·宋叨叨原创发布,感谢您的点击,期待您的喜欢。
引言
罗大佑一曲《光阴的故事》,传唱了40年。
同一首歌,不同的人听来,就有不同的感受。
于青年,是青春的悸动,是校园里的明恋暗恋。
于中年,是残存的纯真,是社会打磨下的变与不变。
于长者,是陈年的旧梦,是一瞬间的返璞归真。
而罗大佑的光阴故事,则不仅有音乐,有《鹿港小镇》,有《童年》,有《恋曲》,还有《滚滚红尘》,红尘里还有4个女人。
01
罗大佑祖籍广东梅县,1954年生于台北一个名医世家。
自小在“竹风兰雨”的宜兰长大,田野、海风、鸟林给了他一个五彩斑斓的童年。
严厉而又不失温情的父母,让他这一生对家都有着别样的深情。
5岁那年,父亲给他买了一架钢琴,自此以后,他每天都要练琴30分钟。
幼年时期的罗大佑,玩心很重,每次被父亲揪回去练琴,他都满肚子委屈。
而父亲呢,又觉得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
在父子二人日复一日的角力之下,练琴成了罗大佑童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他也由刚开始的不情愿,渐渐的变成了接受和喜欢。
不自觉间,便在心里种下了一颗音乐的种子。
小学三年级,罗大佑就懂得去抓歌曲的和弦,到了高中,他就开始尝试编曲。
但在父亲看来,音乐不过是课业之外的一个调剂品,儿子始终要循着父母的足迹,去行医救人。
高中毕业,罗大佑依照父亲的意志,进入了台中的中国医药学院学医。
那时候的罗大佑,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既血气方刚,又多愁善感,关心这个世界,也关心自己。
而音乐则成了他最重要的表达方式。
入学不久,他便给余光中的《乡愁四韵》谱了曲。
1976年,罗大佑接到了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电话。
打电话的是电影《闪亮的日子》的副导演,让他帮忙写电影插曲,但用与不用,还要日后再说。
尽管这只是一个不确定的邀约,但罗大佑还是投入全部精力,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精心的把词曲打磨好。
当罗大佑战战兢兢的“交作业”时,导演“咦”了一声说,“比我想象中的好耶!”
最终,他的《闪亮的日子》、《神话》、《歌》全被选中。
这次的经历不仅让罗大佑一只脚跨入了音乐圈,还让他认识了影片的女主角——张艾嘉。
当时的二人,一个是在医学院读书的学生,一个是19岁就开始在娱乐圈摸爬滚打的女明星,纵然有缘相遇,也无心相守。
罗大佑继续着他的校园爱情,张艾嘉则在不久后,认识了一个大她16岁的二婚男人,并不顾父母反对,和他结了婚。
罗大佑生命中的第一个女人,是和他同校读书的护理系女生夏志仁。
由青涩懵懂,到初尝爱果,再到风轻云淡,一别两宽。
两个人一起走过了七年的校园时光,到最后只留下《光阴的故事》。
时间改变了一个人,拆散了两个人,曾经的我们变成你是你,我是我。
最终,罗大佑以一曲《恋曲1980》向初恋作别。
你曾经对我说/你永远爱着我
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
02
1980年,罗大佑大学毕业,按照父母的规划,穿上白大褂,在台北一家医院的放射科,当起了实习医生。
虽然他的工作定了下来,但他的心却一直在“当医生”还是“做音乐”之间纠结。
纠结了一阵子之后,罗大佑终于下定决心,辞职做音乐。
随后,他便当起了音乐制作人,为张艾嘉打造了专辑《童年》。
几经接触,张艾嘉为罗大佑的音乐才华深深折服。
尽管自己已为人妻,却依旧无可救药的爱上了他。
罗大佑对张艾嘉,亦是同样的动心。
不仅把自己创作多年、精心打造的《童年》送给她,还专门为她创作了《是否》、《小妹》(罗大佑对张艾嘉的昵称即是“小妹”)。
他疼惜她幼年丧父,想为她抹去眼中的灰尘。
他亦不顾她已经结婚,想抛开流言,拥着她笑看人间的无聊是非。
只可惜,到头来却是“情到深处人孤独”。
他爱张艾嘉,但却痴迷音乐。
当张艾嘉发现自己在罗大佑那里远没有音乐重要时,于是这个“半点都不肯将就”的女人,果断的选择了放手。
多年后,两个人都功成名就。
人们纷纷好奇,为什么最早发现“金子”的张艾嘉,却把他扔了。
张艾嘉是这样回答的:
我们一起经历了轰轰烈烈的爱情,可到了一定时间,他的思维就开始转移到别的地方。
事实上,罗大佑不仅对女人如此,对这世间除了音乐以外的其他事物,亦是如此。
他是个多情的人,但绝不是个专情的人。
03
罗大佑与张艾嘉之间的感情虽然短命,但却给罗大佑的音乐创作,带来了不少灵感。
两个人在一起的日子,是罗大佑创作热情最高的一段时间。
他不仅帮张艾嘉制作了音乐专辑《童年》,还创作了个人首张音乐专辑《之乎者也》。
因为当时台湾的唱片技术达不到罗大佑想要的音色和质感。
于是,他便委托日籍好友,将自己的作品连同曲谱带到大阪,由当地的乐手编曲演奏之后,再寄回台湾配唱。
由于没有经纪公司捧,罗大佑整张唱片的制作费用,全是自掏腰包。
一向主张他学医的父亲,为了儿子梦想,慷慨的拿出了自己的积蓄,赞助了儿子大部分费用。
尽管这张专辑凝粹了罗大佑青年时期所有的悸动与才思,但当他捧着母带去找唱片公司发行的时候,却碰了不少钉子。
没有人愿意为这个长得不帅、没有名气、声音又粗又哑,咬字还不清楚的男人发唱片。
多次碰壁之后,罗大佑终于遇到了“伯乐”。
当时刚刚成立不久的滚石唱片,听过他的母带后,决定冒险一试。
结果,唱片一经发行,便轰动台湾乐坛。
人们第一次发现,流行音乐还可以这样做。
不局限于个人的小情小爱,而是上升到社会问题,家国变迁。
歌词里强烈的人文关怀,瞬间就引起了台湾同胞的深度共鸣,人们甚至视罗大佑为社会的良心。
随后他又先后发行了《未来的主人翁》、《家》两张专辑。
就台湾的时局而言,他创作的音乐太过“敏感”,因此,有一半以上的歌被禁止发行。
结果却适得其反,激起了民众的购买欲,让罗大佑成了“音乐英雄”。
然而,胳膊终究拗不过大腿。
1984年岁末,罗大佑举办了《最后一个与你相互取暖的夜晚》演唱会,与歌迷作别。
随后,他便飞去纽约。
1985年,罗大佑应张艾嘉的邀请,创作了《明天会更好》。
最终,这首歌由台湾60位艺人共同演唱,呼唤台湾更好的未来。
正是在这场大合唱中,张艾嘉结识了李宗盛。
当时的李宗盛初出茅庐,还是乐坛的“小李”。
发现他的才华后,张艾嘉对他大力携,并邀请他为自己打造了专辑《忙与盲》。
而且,两个人还发展出一段亦师亦友的暧昧关系。
总而言之,她又为乐坛发现了一位名震四海的音乐才子。
04
创作完《明天会更好》,罗大佑就将事业重心转移到香港,并创作了《东方之珠》、《海上花》等歌曲。
几年后,罗大佑飞往香港定居。
在那里,他组建了自己的录音制作公司,主要创作电影音乐。
后来他还创建了“音乐工厂”,全心全力打造自己的音乐天堂。
按他的话说,是“做着一宗历史与未来之间的最大买卖”。
在香港,罗大佑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三个女人,李烈。
事实上,两个人20岁左右就已经相识。
阔别十余年,又在香港重逢,这对老朋友,很快就发展成新情人。
以此为灵感,罗大佑创作了《恋曲1990》:
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
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
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
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
……
后来,这首《恋曲1990》被用作电影《阿郎的故事》国语版的主题曲,风靡大陆。
罗大佑迎来了个人音乐事业的巅峰时期!
电影《阿郎的故事》剧照
而此时的李烈,却处于人生的低谷。
她大学时修的是新闻专业,想成为一名记者。
谁料,因缘际会之下,她参演了电影《小城故事》,踏进影视圈。
此后,她参演了《天长地久》、《上错天堂投错胎》、《一剪梅》等影视剧,成了一代“玉女”。
23岁那年,李烈在拍摄电影《海滩的一天》时,遇见了一个跟她父亲很像的男人——毛学维。
两个人很快就坠入爱河,最终她不顾母亲反对,舍下“玉女”头衔,嫁给这个刚从国外返台,没有稳定收入的男人。
婚后,他们在台北租了间房子,日常开销全靠李烈的积蓄。
很快,这段感情就由刚开始的“有情饮水饱”,变成了“贫贱夫妻百事哀”。
两年后,二人正式离婚。
离婚后,李烈复出。
拍戏、接广告赚了钱,大半都交由母亲,去投资房地产。
31岁那年,李烈突然想要创业,于是和朋友投资1000多万,在大连开了家成衣工厂,还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开了分店。
服装生意一做,就是6年。
这6年里,她经常坐飞机到处跑,过着“一口皮箱、一个家” 的飘泊生活。
然而,有些时候,付出与收获并不成正比。
尽管李烈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心血,到头来生意还是垮了。
于是,她投奔恋人罗大佑,搬进了他的花园洋房,开始了同居生活。
05
一直以来,李烈都期望找一个如父亲般爱她、疼惜她的男人。
恋爱的前几年,她和罗大佑各忙各的,难得见面,爱都来不及,根本无暇顾及对方的缺点。
可同居以后,李烈便发现,罗大佑不像父亲,反倒像是个孩子,需要她处处迁就他、照顾他。
罗大佑这种才子型的男人,多少都有些常人难以理解的“痴”与“癫”。
两个人生活在香港时,罗大佑曾一度痴迷于水族,于是他便整天泡在水族馆里。
后来,他又在家里养鱼,养水草。
最高纪录,家里有九个水族箱,而且还有两个是超大型的。
可罗大佑的狂热就像是疾风骤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没了兴趣,他就弃之脑后,留给李烈来善后。
不仅如此,罗大佑还有很多的原则,而且还会清清楚楚的告诉身边人。
如果你明知故犯,那就是不可饶恕的“罪行”。
此外,罗大佑还有听音乐入睡的习惯。
睡前,他总是把《歌剧魅影》开到最大声。
李烈提出抗议时,他就会生气地回答说:“如果我一个人生活,就没人管我了”。
罗大佑不能迁就,她只好自己迁就。
后来,竟被训练到音乐再大声,她都可以安然入睡。
几年的同居生活过后,李烈发现,她并不想和这个男人相伴一生。
正当她心生离意之际,罗大佑父亲病重,李烈不忍心此时弃他而去。
于是她选择留在罗大佑身旁,陪他一起度过这段难熬的时光。
她安慰他,照顾他,分担他孝顺父亲的看护工作,一直到罗父去世。
罗大佑自小与父亲感情甚笃,父亲的离世让他备受打击。
一时间,身边特别需要一个亲人。
于是,罗大佑就向相恋11年的李烈,提出了结婚。
尽管婚前李烈就觉得“有问题,很多感觉都磨损掉了”。
但回想起曾经幸福的点点滴滴,她依然决定一试。
结果,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一年零9个月,两个人就走到了非散不可的境地。
至于两人离婚的原因,李烈含泪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从情人、夫妻到发现他像我的孩子,我们一起走过了12年。
到后来,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两个人,几乎不再说话。
我知道自己再也待不下去了。
06
和罗大佑在一起的这12年,李烈在物质上,从未向罗大佑要求过什么。
没有要过生活费,也没有买过珠宝、首饰。
一日三餐,罗大佑吃什么,她就跟着吃什么。
因此,当她搬离那个“家”时,身边根本就没有值钱的家当。
连租房子都要硬着头皮,向朋友借钱。
还好,李烈人如其名,坚毅、刚烈,从不肯向命运低头。
42岁的她从负资产起步,再度创业,和朋友开了一家制作公司,当起了制作人。
二十多年的坎坎坷坷,虽然没给她留下多少实质的财富,但却丰富了她的阅历、沉淀了她的思想。
担任制片人后,她第一部电视剧《Mr.com之死》,便一举入围九项金钟奖。
后来,她又制作了《摘星》、《花车假期之恋》、《台湾灵异事件》等多部作品。
2010年,她制作的电影《艋舺》还让她拿到了台湾金像奖“杰出电影工作者奖”。
此外,由她参与制片的电影《翻滚吧!阿信》、《总铺师》、《健忘村》等,亦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如今的李烈,特别享受现在的状态,用她的话说,就是“爱死现在的自己了!”。
至于自己的两次婚姻,她是这样总结的:第一段是“儿戏”,第二段则是一出“荒谬剧”。
那两个错的人,让她明白了一件事,自己爱自己比任何人爱自己都重要。
07
婚变后,罗大佑去了北京,创立了个人音乐工作室。
彼时,罗大佑把北京视作他音乐之旅的终点,新时代的起点。
在这里,他创下了台湾音乐人在中国大陆发展的新高峰。
此时的罗大佑,在事业上春风得意,但在情感上,却是心灰意冷。
他还曾公开表示,这辈子不会再结婚。
谁料,不久后罗大佑又遇到了一个小他13岁的圈外人Elaine。
这个女人与张艾嘉、李烈相比,可以说是平平无奇。
但在罗大佑的口中,她却好的恰到好处。
她对自己十分欣赏,却不盲目崇拜。
照顾好他日常起居的同时,还有自己的生活,让他找到了久违的心安。
正是这份心安,让他再次想要定下来,并于2010年,与她在巴厘岛注册结婚。
婚后,Elaine说想要一个孩子,没想到,一向主张“丁克”的罗大佑竟松口同意。
最终,通过人工受孕,罗大佑在58岁那年,迎来了一个女儿。
自此,他生命中所有的女人都黯然失色,他无数的原则,也都被打破。
一向都需要别人迁就照顾的罗大佑,学会了如何迁就人、照顾人。
曾经桀骜不驯的“老小孩”,变成了一个拿着书包,温情地注视着孩子的“女儿奴”。
女儿的到来,给罗大佑的人生来了一次彻底的颠覆。
甚至让他觉得自己再次新生,又迎来了生命中的清晨。
他还曾在采访中表示:“女儿Gemma出生的这几年,他笑的次数远远超过了生命的前58年”。
高尔基曾写过这样一句话,“给,永远比拿快乐” 。
罗大佑一生恣意而为,一味的向身边的人索取爱,到老来,终于有了让他不顾一切去爱的人。
其实,真正的快乐不是付出,而是生命中,有一个让你心甘情愿,为之付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