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夜夜漳河月
高台夜夜漳河月
提起铜雀台,自然就会想到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当然,东风还是眷顾了周瑜,曹操的战略意图也没能得以实现,但这并不影响铜雀台的管弦歌舞,并不影响铜雀台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当时的铜雀台一定是风光无限。从前人的诗句中可以窥知一斑。曹植曾赞曰,“见天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新营。建高殿之嗟峨兮,浮双阀乎太清。立冲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曹丕赞之曰,“飞间崛其特起,层楼俨以承天”。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见不到当日的巍峨壮观,当时的邺城三台而今只留下了金虎台,铜雀台和冰井台已经烟消云散了。但人们还习惯与把它叫作铜雀台。
来到漳河边,河水已经改道,只留下一片滩涂,见不到昔日碧波潋滟的景观。铜雀台前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尊曹操塑像,虽然是后来作的,但依然能看到威武的形象,似乎还能听到他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登上几十级台阶,就到了铜雀台,除了复建时挖出的一些盆盆罐罐文物外,就是墙上挂着的一些历史介绍。很难想象,就在这个台上,曾经闪耀着建安文学的光辉,一大批文学家,,曹操、曹丕、曹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蔡文姬、邯郸淳等等,就在这里临风把酒,赏月吟诗,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建安文学。很难想象,也就是在这里,曹操让曾经伴随他的歌妓们每逢初一、十五面向他的陵墓为他歌舞。引出文人们争相歌吟的《铜雀妓》。
在读了何逊的《铜雀妓》后,我曾写过一首七律:《读何逊《铜雀妓》感》:
英雄过眼亦留情,沧海犹存横槊声。
酒对人生吟老骥,鹤骑云路入仙程。
管弦歌舞为谁起,名利输赢随梦行。
不耐秋风红翠落,空余铜雀向西茔。
在陈列馆里,还介绍了不少文人墨客的诗,其中有王安石的一首诗:
吹进西陵歌舞尘,当时屋瓦始称珍。
甄陶往往成今手,尚托虚名动世人。
正像人们找不到征南战北的曹操陵墓一样,铜雀台也抵不住漳河汹涌之浪,消失于滚滚东逝水。人们只能在残砖片瓦中去追溯当年的陈迹,去想象当年的风采,去歌吟而今的感叹。正是:
浩荡天风拂旧尘,残垣收尽史留珍。
高台夜夜漳河月,花影依稀歌舞人。
悠雲202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