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青海 《童 年 记 忆 》 作者:王广贤 主播:沧海
作者:王广贤
主播:沧海
编辑:小鹿
童 年 记 忆
——小山小人儿书铺
阳光明媚的一天,我在家收拾整理早年收藏的小人儿书。翻阅着这熟悉的、泛黄的、承载着我童年趣事的巴掌大小的小人儿书,脑海中又浮现童年记忆中的小山小人儿书铺。依稀中又回到那个光线昏暗,空气浑浊但却静悄悄的简陋的平房,屋子里那一排排低垂的小脑袋,贪婪地翻阅着小人儿书,耳边仿佛还能听到他们低声的对话……
我从小就生活在唐山市路南区复兴路小山东侧,小山是唐山最早和延续时间最长的繁华闹市,它承载着众多唐山人的回忆。据说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小山与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齐名;直至五六十年代,这里仍是唐山的商贸、餐饮和文化娱乐中心。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小山上坡、下坡散落的那一家家吸引孩子们的小人儿书铺。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它的长不过五六寸,宽约四五寸,每页由上图下文两部分组成,可以左右翻看,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各种娱乐生活贫乏,小人儿书连环画便成为成千上万读者的追捧。我就是其中一个小人儿书的忠实小读者。那时大多家庭生活困难,买不起这些小人书,这些人又想看小人书,这时小人书铺应运而生。
小山上坡下坡是小人儿书铺较为集中的地带,位于福宁街,是当时小山文化娱乐最集中的地方。上坡下坡,两边修有水泥台阶连通,上了台阶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狭窄的小路,路的两旁,散落着挤挤插插的小人儿书铺。印象最深的是吕家小人书铺即《吕记书铺》。小人儿书铺大都是较为简陋小平房。铺子的前脸是由一个大面积的玻璃窗和木门构成。玻璃窗、门和室内的墙上依次排列贴满了小人书的封面及书面上显著的编号。想看小人儿书的人就指点着封面或者报出编号即可租阅,读后交钱。每本小人儿书都用土黄色牛皮纸包皮,上面写有书名和与那贴窗上、墙的封面相符的编号便于查找。小人儿书铺里设施非常简陋,说是几条长凳,实际上好多是两头和中间砌几块砖,上面担着一块宽三十厘米,长一百五十厘米的木板。木板上能挤坐着几个人。时间久了,本来没有油漆的长木板凳被人们坐得溜光。
铺子里,靠门口的角落摆放一桌一椅,用于人们借书、还书、结算记账。看书的价格是由书的薄厚和新旧决定的,有一二分钱一本的;也有五分钱成套三四本的;还有少数专供大人们看的“字书”。交了押金可带回家看。室内靠墙摆放着高高的木板书架,一个书架用木板隔成几层,很多的书整齐摆放在书架里。
小人儿书铺的营业是以“开板”和“关板”为标志的,铺子前脸的大窗户和门,用几块长方形的木板标号依次排列抽插遮住门窗,最后上锁,这就是关板。开板则是打开锁后倒序着把长木板依次从窗上取下开张。小人书铺虽简易狭窄,图书可是琳琅满目,前来看书的人总是络绎不绝,生意红火。
我在学龄前就迷上了小人儿书,是小人书铺的常客,平时手里只要有一分二分的零钱就往小人书铺里钻,有时为了少花钱多看两本小人书,约上三两个小伙伴在同一小人铺看,各自先租一本,等都看完了,乘铺主不注意,伙伴们私下交换小人书,这样每人就可以多看两本,一看就是一小天,从小人书铺出来别提有多高兴。
当时记得我最追崇的小人书有《草原英雄小姐妹》、《雷锋》、《鸡毛信》、《白求恩》等等,小人儿书虽小,却开阔了我的眼界,丰富了我的文化生活。在那个年代里,草原英雄小姐妹不顾个人安危,保护集体财产不怕牺牲的精神;鸡毛信主人翁的机智勇敢;雷锋、白求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我们那代人都起到了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作用。
时光荏苒 ,小人书的时代早就成为历史,小人书铺也早已不复存在, 但这承载我童年美好记忆的资深藏书,依然摞在我的心里,成了我童年永远的记忆。
原创
创
作者
主播
远方诗歌文化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