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触小城灵璧的餐饮

惯性人生里的美食天平

文/卜凡

小城不大,充满市井,也充满烟火气。夜幕低垂时,晕染黄昏的夕阳映衬着小城里的人来人往。感觉一切这时候才刚刚苏醒,北关桥头的串串这时候摊前已排满了人流,腾腾热气与特属于卷饼的味道相互缱绻融合,是专属于吃货们的状态,那些热爱生活的人,总能在小吃中找到短暂的快乐。平凡而普通的食材在这一方地域文化中也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价格亲民,口味也让前来觅食的人胃口大开,如是外乡人初来此地,乍一看,倒像是飨食不足的饕餮狂欢。

灵璧这个小城,近年来发展呈厚积薄发之势,老话说,要想发展就要先修路,于是在这个小城绕上那么一大圈,你就会发现,小城不大,路程还蛮费时间,为何这么说,究其原因还是修路,不清楚这里路程的人,总是会堵在半路,而那些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则是犹如泥塘里的鲶鱼,总可以在条条大路中摸索出一条条巷弄小路来节约行程中所耗损的时间。

可美食总能让人忘却这过程中所有烦躁和焦虑。

清明已过,几近初夏,烈日在晌午时最烈,春困秋乏夏打盹可不就这么说,即使春风耀耀,日头里人们也总有些无精打采的,非得傍晚以后,听得几声电话铃响起,那边才会精神烁烁,不管谈生意的还是聊家常的,提上几瓶白酒、红酒或是窜进哪家投口的饭店点上两箱啤酒,先喝几杯荡荡,那精神气这时候就来了。甭管昨天还是今天是否刚醉过,几杯酒下肚,中气也足了,人情味也足了,事情也好谈了。

但这些年,好像越大的饭店越不引人垂足,面馆一类的到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想来怎么也算是半个北方人罢,到底是对面食情有独钟,炒上几个家常菜,在炖上一锅正经的老母鸡汤,先吃肉后喝汤,放点胡椒放点葱,一杯白酒就这么干下肚,在让店家就着没喝完的鸡汤端下去下一锅手擀的绿豆面,这觥筹交错间还能在下半杯酒。许是摸清了小城里人们的思想,大饭店的菜价价格倒是压下来了,这类的面馆价格反而呈上涨态势,但不管怎么说,跑顺腿的就这么抬腿就去了,没有跑顺退的也被带着在跑顺退的路上。有时候真不知吃的是美食本身,还是美食背后的价格。

回味最初和友人相约某家皖南风味的饭馆,真是爽口开胃,菜式简单而不失礼貌的。为何说礼貌这个词,这里的褒义就有些广义了。单从请客人的心情、饭店老板选材的用心,我都觉得认真而又很触动,毕竟作为地地道道的安徽人,每一道如此用心的菜都会在客人心中留下不仅仅是锦上添花的效果,而更有一份作为地方人的一种与众不同的优越感,简而言之通俗些,甭管吃的贵与贱,就是吃的有面子。荠菜豆腐、干丝蒸腊肉、皖南代表菜之臭鳜鱼等等都是必点的菜色,我以前惯吃不了这些菜,久而久之倒也习惯这口,腊肉切着薄片,迎光也如翡翠冰种般晶莹剔透,有着很好的水头,干丝咸而不齁,配着腊肉的香更是满口馥郁。夹上一块臭鳜鱼的后背肉,如蒜瓣儿一般再蘸上那经过时间收成的浓稠的酱汁,是味蕾的享受也是一方文化传承下来的经典之作,是经过时间萃取的偏爱。单说美食,是即使有着粗糙也有着小城的温度的。但说起其他,到是坏了这份心境,不说也罢。人活的久了,就活成了妖怪,这话不假。捡着什么好听的就说什么,惯听不怪的。

遗憾的是,在这个消费型社会,人与人之间都成了成本动物,再难得一些纯粹的感情。即使有,也会四下衡量,是否给得起,又或者给了,他们珍惜不珍惜。于是在这种意识形成时,人与人之间衡量成本的核算标准又跃然而上这种天平里。倒真不如用心吃菜来得轻松自在。

所以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啊!

卜凡: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宿州市民俗研究会研究员,灵璧县素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柯诺苏酒庄负责人蓝天救援队成员,热爱文字与公益。灵璧家园网优秀作家、诗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