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避免应试文的几个禁忌

首先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即“应试文”在这里特指一种文体,跟记叙文、诗歌、书信、报道文学等对应。
既然是一种文体,那它就也有自己的文体特征,就好比小说必须有形象、议论文必须有论点、诗歌必须押韵;也有文体禁忌,就好比记叙文切忌报流水账,书信不能没有落款等。
今天且只说应试文的一小部分禁忌。它们的共同点是,只要稍加注意,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改正,但如果不改正,失分会很多
1.乱用人称,爱教训人
很多同学在讲道理时喜欢用第二人称。例如:
你必须意识到,学习是你提升精神境界的唯一出路,如果你不学习,你的思想就永远将停留在幼稚的阶段。
主题是不错,也讲出了学习最核心的意义。但是,忽略了应试文的一个客观限制,即应试文通常只有一个默认的读者——阅卷教师,高考作文是双评,大概也就两个。那这问题就很清楚了,第二人称如同说教的口气,是不适合的
谁会给一个水平差自己很多,还想教训自己的人高分呢?
2.真伪难辨,眼界狭隘
应试文的作者大多是学生,带出点学生味儿来是很容易的。例如:
(1)语文课上,老师教了我们一篇《赤壁赋》,文中的苏轼就是一个豁达开朗的人。
(2)我们班上的小明同学是班级第一,他的成绩全来自于自己的勤奋努力。
这种论据问题很多,首先,在大型的考试中,应试文的读者通常是不会知道作者身份的,无从考证这故事的真伪,无法证明或证伪的东西,是不符合论据的基本要求的。其次,这内容显得作者眼界狭隘,生活局促,只能看到校门内的事情,看不到学校之外的。
3.虚伪做作,反对主流
部分应试文有一种不良的立意倾向。例如:
(1)现代人太过注重物质和金钱了,我们为了赚钱破坏了环境、变得无比世俗,面目可憎,我们都应该学学陶渊明在《归园田居》里写的那种与世无争、清静悠闲的生活。
(2)相比那些精英,整天为事业奔忙,用赚钱多少来衡量自己,我更乐意做一个普通人。
对这种作文,我一般留一句批语:那要不把你们家的钱和房子给我?你回农村做个普通农民种地去?
既然是应试,那就是让主流价值观来选择自己,一种价值观能成为主流,绝对不可能是无道理的。国家这么多年来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固然问题不少,但是也不能只看问题,忽略成就;对于个人来说,赚钱多少在大多数情况下,还真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和价值的指标,不应该简单否定,更不能随意用轻蔑的口吻去否定别人的奋斗。
4.穿越时空,虚构历史
不少同学的作文展现了一种穿越时空,洞察人心的超能力。例如:
袁隆平想到中国很多地方的百姓还面临着粮食问题,吃不饱肚子,就暗暗焦急,下定决心要做出杂种水稻来。
对这类作文,我也留一句批语:他几年前想什么你怎么知道?
胡编乱造,随意杜撰,不特应试作文不该,其他文体一般也都不提倡,即使写小说戏剧,也不是轻易就动用这类心理描写的。
5.自作主张,不肯点题
点题对一般作文来说,是一种可选的手段,对于应试文而言,就不是可选项,而是基本的文体要素,不但要点题,而且必须反复点题
2020年高考作文题如下: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有人写出来成了:
很多转变就是在我们意想不到时发生的,但并不是说我们对转变就无能为力了。
题目里明明是“转折”,非要换成“转变”,何苦来?
6.没有建言,消极立意
不少同学不知道因为什么,写作文特别喜欢批判,不喜欢积极的立意。
某题有如下材料:
“先入为主”指的先进入人们意识的信息总能起主导作用,后来的信息就不太容易被接受。
于是很多同学就开始批评“先入为主”,不愿意考虑,大部分情况下,先入为主的东西恰恰是我们安身立命,获得幸福的保证。最先认识的人,最早听的话,都是个人生活的基本背景,焉能随意否定?
既然是应试,那就必须拿出积极的一面,告诉阅卷者你将如何来建设美化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国家,而不是泼妇骂街,骂个痛快再说。
上述六点,请同学们自今而后,竭力避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