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小儿推拿调理预防

手足口病传染性非常强,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易在幼儿园传播,短时间造成暴发流行。其特征是发病急、发热,口腔、手足唇部出现疱疹,咳嗽、食欲不振等。该病平均潜伏期是3到5天,绝大部分为普通病例,一般7到10天可痊愈;个别患儿发展为重症病例,出现脑炎、脑膜炎、神经性肺水肿、循环性障碍。

手足口病如何早期发现?

1. 持续高热不退

2. 高血压、高血糖

3. 呼吸、心率增快

4. 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增高

5. 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发青)

6.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手足口病主要临床表现

1. 可反复发病

2. 5岁以下发病常见

3. 发病部位:口、手、足、臀部

4. 皮疹特点:疱疹壁厚,不易破溃

5. 柯萨奇病毒及肠道病毒EV71造成

手足口病调理原则:清热、解毒、祛湿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传染源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哪些人容易得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手足口病治疗

  目前肠道病毒无特异抗病毒药,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早期识别重症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普通病例门诊治疗。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积极控制高热,体温超过38.5℃者,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或应用退热药物治疗。

  

手足口病的中医小儿推拿调理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多为感受湿热病邪所致,属湿温病的范畴。因湿热邪毒内侵为手足口病的基本病机,故其常证治疗应以祛湿清热解毒为基本原则,小儿推拿调理治疗手足口病常证具有很好的疗效。

  取穴选穴:分手阴阳、清补脾、清大肠、清小肠、清胃经、清肝经、清肺经、掐揉四横纹、顺运内八卦、补肾经、揉二马、清天河水、揉涌泉,高热加水底捞明月

1、分手阴阳

  位置:在手掌根,小天心穴两侧,拇指侧为阳池,小指侧为阴池。

  操作:分阴阳:用两手拇指指腹,从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

  次数:100~300次。

  作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消食积,行痰散结。

2、清补脾

  位置:在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处

  操作:在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处来回推

  次数:100~500次。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消食积,化痰涎。

3、清大肠

  位置:在食指桡侧缘,由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用右手拇指桡侧面,自虎口直推至指尖

  次数:100-500次

  作用:调理肠道,止寒热泻痢,退肝胆之火,通便。

4、清小肠

  位置:在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至指根。

  操作:推小肠,分清小肠、补小肠两法。用推法,自指尖向指根直推为补,称推补小肠;反之为清,称清小肠。

  作用:滋阴补虚,清热利尿,泌别清浊。

5、清胃经

  位置:拇指掌面第一节。

  操作:清胃经,用拇指或食指自掌根推向拇指根。

  次数:100-500次。

  作用:清脾胃湿热,消食积,降逆止呕。清胃经,能清脾胃之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

6、清肝经

  位置:食指掌面末节

  操作:用推法自食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为清肝经

  作用:平肝泻火、解郁除烦、养阴平肝、和气生血。

7、清肺经

  位置: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端到指尖成一条直线。

  手法:从掌面末节指纹端推向指尖为清肺经

  作用:宣肺清热,止咳化痰。

8、掐揉四横纹

  位置:手掌面,第二至五指节第一指间关节之横纹。

  操作:掐四横皱:以拇指甲依次掐之,继而揉之。

  次数:掐3~5次;推100~300次。

  作用:退脏腑之热,调和气血,消胀散结。

9、补肾经

  位置:在小指掌面稍偏尺侧,自小指尖直至掌根(或在小指掌面末节)。

  操作:用推法,自掌根推至小指尖(或旋推罗纹面)为补,称补肾经。

  作用:滋肾壮阳,强筋健骨,温养下元,清热利尿。

10、揉二人上马

  位置:手掌背面,第四、五掌骨小头后陷中。

  操作:掐二人上马:以拇指甲掐之,继以揉。揉二人上马,以拇指或中指揉之。

  作用:补肾滋阴,顺气散结.利水通淋。

  主治:小便短赤,腹痛,体虚,淋证,脱肛,遗尿,消化不良,牙痛,咬牙,喘促。

11、顺运内八卦

  位置:以手掌中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一圆圈,八卦穴即在此圆圈上

  操作:顺运八卦,又称运八卦。用拇指面自乾向坎运至兑为一遍,在运至离时轻轻而过。

  次数:运100~500次,掐运7~14次,揉100~200次。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滞消食,降气平喘,止呕止泻,清热发汗,平衡阴阳。

12、清天河水

  位置:在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指腹,从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

  作用:清热解表,泻心火,除烦躁。

13、揉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处。

  操作:用两拇指面轮流自足根推向足尖,称推涌泉;用拇指端按在穴位上揉之,称揉涌泉。

  次数:推100~400次,揉30次左右。

  作用:滋阴,退热。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食疗方

调理方法

给孩子喝三豆饮

制做方法

1、黄豆、黑豆、绿豆各一把

2、放入锅里,多加水,

大火熬开后,

起用小火熬2小时左右,

熬成豆沙状即可。

3、当天煮的当天喝完

隔夜后效果差

4、可以当水或饮料来喝

以孩子可以接受的量为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