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抗感染治疗的常见误区 | 专家笔谈

发热即为感染,就应使用抗菌药物

这是一个诊断范畴的问题,该误区导致治疗错误乃至临床失败。笔者在谈论抗感染治疗时,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诊断是核心,难中之最难”。为何难?“一病多症,一症多病”!这也是临床思维中最需要积累和苦苦修炼之处。发热对应很多种疾病,并不一定是感染;感染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微生物引起,细菌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只有细菌才有使用(狭义)抗菌药物指征。每年流感季节,多数急诊科抗菌药物消耗成倍增加,多被错误地用在病毒感染患者身上。

“急加重”即使用最强有力抗菌药物

急诊患者的急或重、特别是急加重,长期以来成为医师果断选择最强、最有力、最广谱抗菌药物的“充分必要”理由。因为感染危及生命,所以没有时间思辨、推理、分层,就上最强、最广谱的吧,这样把握最大。一位外院老年男性患者,社区发病,咳嗽、咳痰、高热3 d入院。入院查体:血压70/40 mmHg(1 mmHg=0.133 kPa),低氧血症,低钠血症,转氨酶升高,血肌酐升高,血小板下降,血乳酸升高。结合胸部CT诊断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该患者无疑病情重,休克、多器官功能受损,因此接诊医生觉得有充分理由要“广谱重锤”,给予美罗培南联合利奈唑胺。2 d后病情恶化,气管插管、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遂电话联系笔者,主要想咨询是否应联合上广谱抗真菌药伏立康唑。笔者建议停现方案,依据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选择了头孢曲松联合莫西沙星,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检查、包括军团菌检测。后结果显示尿军团菌抗原LP1阳性。更换方案3 d后患者明显好转,后脱机康复出院。想用这个典型病例说明,病情急加重,不是使用最广谱方案的好借口,对于危急感染也要努力分层。

严重感染等于耐药菌感染

这个误区在“民间”盛行已久。其实无论是社区感染还是院内感染,感染严重程度与细菌耐药性没有必然联系。实则在细菌产生耐药的过程中,经常有致病毒力下降的趋势。而社区感染的敏感性很好的菌株可能毒力很强,会导致严重感染,比如肺炎链球菌、甲氧西林敏感金葡球菌、肺炎克雷伯菌。

院内感染等于耐药菌感染

的确相比于社区感染,院内感染,尤其ICU内感染通常细菌耐药性更强,但不能一言以蔽之。对于院内感染仍然可以分层、分阶段,比如早发医院获得性肺炎很多致病微生物接近社区感染,耐药性也有此类似点。因此不是所有院内感染都要广谱覆盖耐药菌,“复杂问题无法简单化”。

重锤猛击等于超广谱组合

医生对于“重锤”一词的理解有偏差,说到重锤,脑海中就是最广谱、最强劲甚至最昂贵的,还会毫不吝啬联合用药。重锤的含义是“准确”二字。如前举例,对于该重症肺炎患者,莫西沙星或左氧氟沙星甚或简简单单一个阿奇霉素,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重锤猛击”了。

疾病重等于感染重,疾病加重等于感染加重等于抗感染治疗升级

这和前面谈及的几点有一些类似,关键问题在于概念混淆。疾病重,有时更顺口说成患者重,简单解释是指患者器官功能有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感染重,是指因为感染这个事件导致患者发生或潜在发生器官功能不全。这是不同的概念,也会有不同的对待态度。读者可以理解疾病加重不等于感染加重、更不等于抗感染治疗升级。

经验治疗就是闭眼扣扳机

经验治疗是不得已所为,是因为微生物检查结果滞后或始终培养和(或)检测阴性,纸上(化验单)没目标,心中得有目标,这是一个推理思辨的结果。所以,请睁开眼,瞄准心中的目标。

目标治疗就是射击看到的目标

与上面相对应的是,医师十分欣喜拿到了纸上的目标,随后就立即射击?不可以,此时还要用到经验、用到思维,要判断这纸上的目标是不是元凶致病菌,有否可能是并未作乱的定植菌或根本不在体内的污染菌呢?伤及无辜很可惜,饶过罪犯难宽恕。

关注细菌,忽视整体

这是青年医师经常掉进的坑。满脑子都是细菌,追着细菌打,花费大量时间在匹配致病微生物与抗菌药物上,忽视整体、忽视机体本身。但能否取得感染患者的治疗成功,这是一个“木桶效应”,越重的患者这个木桶组成的板子数目越多,每一块短板都可能导致失败。所以得退后一步,呵护患者,注重整体、平衡、集束化。

忽视方案再评估

这又是常见的问题,性质类似于一件重要的事情做了一半就放下了。医师比较重视初始方案的确定,容易忽视用药后的疗效评价。或者没有习惯评估,或者不知道如何评估、评估哪些方面。实则给予患者治疗后同时就应该启动方案和疗效评估。用药当日和即刻要特别关注有无严重过敏反应,全程关注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当然核心和难点是疗效评价。对于抗菌药物特别强调72 h(或称第4天评价),对于不同感染有不同的评价细则。

作者: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陈旭岩

文章节选自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