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2021年上海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__。(王维《 》)
(2)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七则》)
(3)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中的 , 两句,与宋人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中“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意境相似。
2.按要求选择。(5分)
⑴小明准备书写一幅古人的诗句寄给出国留学一年的同学,以表达别后的思念之情。你认为下列最不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B.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C.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D.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⑵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一个学术领域的潜力和活力最终在于能够吸引优秀的年轻一代学人。,在学术态度上更为开放,更不用说正逢一个有大量出土文献的时代。
①年轻一辈的学人已能摆脱五四以来种种文化包袱
②学术训练比此前一两代人来得全面扎实
③经学和文献学这个领域具有这种趋势
A.②③①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①②③
二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括号内的声音:一种网络汉语修辞的潜能
王东杰
①澎湃新闻的微信公众号二0二0年八月九日发表文章,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官方微博账号“东风快递”的一份征兵文告:好消息!好消息!世界一流、包吃包住的东风快递——招(征)人(兵)啦!
②这份文告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它最后一行采用的特殊的修辞方式。而澎湃新闻在结语处采用了同样的手法:看了这么硬(tǔ)核(wèi)的宣传你还在等什么?
③这是近年网络文章中非常流行的一种修辞方式,括号内外的几个字或拼音连起来,分别构成两个不同的单词或短语。它们放入句中都可以念得顺,但意思完全相异。
④有人将这种修辞方式称为“注音心声体”。“注音”指的就是其在形式上的特征,“心声”是指它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两个不同声音。大部分情况下,括号外的表述都更加“官方”、正式,但括号内所要表达的,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所在:所谓“招人”,其实是“征兵”;表面上夸奖对方“硬核”,实际却是说其“土味”。它可以看作两个文本的并置、对比与复合,一个是由汉字承载的公开而“正式”的文本,一个是放在括号里的“半遮半闭”的文本。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在隐藏信息的同时,又故意将破解其秘密的线索展示给读者,逗引读者去揭开更深层的真相。隐藏与指点——它同时召唤出两个相反的行动。
⑤“注音心声体”可以视作一种委婉语。但一般的委婉语意在对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加以修饰、润色,使其看起来不那么直接、坦率、咄咄逼人。“注音心声体”却恰好与之相反,其目的是“欲”盖而弥彰:“盖”只是手段,其最终目标还是“彰”。它将我们在生活中彼此心照不宣的“潜台词”公然摆上台面,同时又假装是“不小心”泄露的——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成了“不”盖而弥彰。
⑥单从修辞的角度看,“注音心声体”主要是为了造成一种幽默效果。它产生于互联网,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因此也天然带有一种活泼和俏皮的感觉。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有趣的对比,那就是巴赫金笔下的“狂欢节”。从某种意义上看,“注音心声体”和“狂欢节”不无相似:它们都是由“民间”发动的,表达了“人民大众”对于“主流”秩序的疏离乃至颠覆。而且,它们都是通过冷嘲热讽或插科打诨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但这两者在精神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和“狂欢节”不同,“注音心声体”所要凸显的是一种清醒,而非沉醉的狂迷,它是个体的或个体之间的交流,而非群体性的耽溺。
⑦相对于“狂欢节”那种刻意的倒置和“革命”精神,“注音心声体”来自更为日常的社会互动情境。发言者并不刻意地跳出现实,而是很清楚自己就生活在现实之中。但他又不肯全情投入,而是维持了与现实之间应有的距离——这距离使他保有了刻意冷眼旁观乃至点破现实“合理性”中的虚伪和漏洞的权利。可是,他也不会采用“狂欢节”那种撕裂一切秩序、决绝抗争的态度去否定现实。与其说它在批判,不如说它在调侃、揶揄。与巴赫金“狂欢节”精神不同的另一方面是,“注音心声体”一般不会刻意使用粗话和怪诞、恶心的形象,即使是括号内的语言,它采用的也是“正常”的、可以被公众接受的表达。
⑧“注音心声体”诞生于互联网,与这种发言环境本身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那里既是各种语言现象的催生地和实验室,又较实体性的人际社会更为宽松和自由。网络为发言者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给了他们将“潜台词”公开化的勇气。实际上,言语行为所依赖的社会共识的存在,不仅为“注音心声体”的诞生带来了可能,也为它释放其政治潜能提供了保障。近些年来,“注音心声体”已经不再只是一种“民间”专属的修辞手段,也得到官方的采纳——好比是国王也可以在“狂欢节”中“与民同乐”一样。
⑨同一种修辞形式,可以得到不同社会力量的青睐和使用,自然表明了语言首先还是一种交流工具,具有价值中立性。然而任何一种语言现象都是从特定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因此也难免会受到其使用环境的影响,而社会环境自有其无法摆脱的伦理向度。这既体现为人们说了什么,也体现为他们怎样说。不同的语言表述形式和运用方式,内嵌着人们观察世界和人生的不同视角。因此,哪怕只是对现象的单纯“描写”,也不可避免地会关联到某种特定的价值导向,说到“注音心声体”,这至少意味着,我们要维持好括号内的声音,使其被更多的人听到,然后再去努力修正括号外的那个世界。
(选自《读书》2021年第1期,有删改)
3.第⑤段中的“'不’盖而弥彰”在文中是指 。(2分)
4.下列选项中,对“注音心声体”的“潜能”,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修辞润色,使其表意温和,半遮半闭中揭示真相而不令人反感。
B.通过插科打诨,达到幽默的效果,使个体之间的交流得以轻松进行。
C.清醒地点破现实生活中某些不太合理之处,委婉地引起修正的注意。
D.为官方发声,借此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起到价值导向作用。
5.作者将“注音心声体”与“狂欢节”进行对比,除“方式”的比较外,还从哪些角度进行了对比?请简要分析。(4分)
6.概述本文的行文思路。(4分)
7.张亮同学准备了一些材料,想选择其中一则作为例子来佐证第⑨段画线句的观点,你认为哪一则最合适?请向他推荐并说明理由。(4分)
A.才(hao)华(wu)横(jie)溢(cao)的你们帮着想个别致的名字吧!
B.当遇到老人摔倒时,我们要勇(huan)于(xing)扶(liang)起(zhi)他们。
C.在菜场,他常常会友(wei)好(suo)地对卖菜老大妈笑笑,卖个萌,以便宜的价格买到新鲜的蔬菜。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不老的老木匠
干亚群
①一棵树倒与不倒,得由他说了算。
②他绕树三匝,手上点着一支烟,耳朵上又夹一支。手上那支是飞马牌的,耳朵上的是五一牌。旁边围着一群人,年长的目光始终盯着树,眼眶里蓄着不为外人所注意的情绪,有期待,也有不舍。年轻的则看着他,脸上有掩饰不住的喜悦。年幼的则懵懵懂懂,一会儿钻进人堆,一会儿挤出人群,用自己的动作制造家有喜事的氛围。
③他若说,这是块料,这棵树便会在众人的呼呼嗨嗨中轰然倒地。如果他说,还不成材,树便继续立着,伸出它宽宽大大的树杈,盖过屋顶,遮着鸡舍与鸟巢,与村里其他的树一起在风中比比又画画。
④他是我同学的父亲,姓马。人们有时叫他木匠阿桥,有时称他阿桥木匠,也有的干脆喊他老木匠。其实他那时还不老,也就三十开外。他的父亲也是木匠。老木匠的称呼应该是他父亲的。可奇怪的是,村人把老木匠的称呼给了他,而他父亲居然也一点都不介意。原因很简单,他父亲是国家工人,已经不屑老木匠这个称呼,虽然,他事实上也不过是在另外一个镇上的木器厂里上班,干的也是木器活。但因为身份不同,他父亲从不接村里的木器活,所有的木匠活由他一人包办。
⑤他长得五大三粗,有着杀猪胚的身板。一对剑眉左右横卧,只是那双眼睛长得有些对不起上面的眉毛,向外看时一只朝里靠,另一只往外斜,似乎是远光灯近光灯装一块儿了。
⑥木匠有一个内容是弹墨线,弹前须用眼睛进行目测。他闭上右眼,用左眼瞄。一闭,一睁;再一闭,一睁,用红铅笔在木头上画一个记号。墨斗在红记号上垂下来,轻轻一“啪”,一条墨线准确无误弹在上面。削木头时,他闭左眼,右手的斧子利利索索地咬着,啃着,下面是纷纷扬扬的小木片。
⑦木匠的工具最烦琐。这些工具似乎是一堆抽象的符号,由木匠在所需要的材料上使用,至于是感叹号、逗号、句号,还是问号、顿号,全凭木匠的一颗匠心。木匠的工具不能随便拿,如谁想借用,得经过木匠的同意,否则,私自拿了肯定会出事,要么工具豁嘴了,要么工具咬人。木匠得意地说,我的家伙认人,只懂我的手,生手握它,它就不乐意。
⑧随着屋里噼里啪啦,的的笃笃,堆在院子里的木材慢慢浅了下去。经过木匠的手,它们变得或长或短或窄或阔,由一根根的木料换成条条框框、板板块块的木材。树上的疙里疙瘩不见了,光滑得像丝绸。这些还仅是半成品,接下来的时间属于敲敲打打,把条条与框框、板板与块块天衣无缝地进行组合。
⑨他虽然长得很粗糙,五官也似乎没有组装好,但他做的木工活却一点都不马虎,尤其深入主妇心的是他不浪费木料,一根木头取多少料,他心里清清楚楚,按照婶婶们的说法是:“合门合扣”。
⑩对一个木匠来说,让一棵树找到自己的应有位置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荣耀。如果让一棵不应该倒下的树倒下,或者让一棵倒下的树做了一件不应该做的物件,那就是木匠的失职。
⑪从某种程度上说,木匠是树的师父。楝树只能做梯子,柳树最好做锄头柄,樟树做上好的箱子。就像人一样,人人都是一块料,用对地方是成器,没有用对地方,就是不成器。一个做木器的手艺人有了老木匠的称呼,是村人对他的尊重,人们尊重他从不败业的手艺。
⑫木匠的工序非常严谨,得一步步来。砍、削、凿……我们喜欢看木匠刨木。木匠双手握住推刨,用力向前一推,薄薄的刨花像一条绸带一样从刨子的嘴里吐出来,同时发出欢快的哼哼声,“索……吱咯,索……吱咯”,木匠的两条腿一前一后,身子随着推刨的前进而往前倾,到了木板的顶端,一个紧急刹车,像被谁拽了一下似的,手里的推刨立即往后退。推刨一个回合,身子配合数个动作。
⑬一块木板得推无数次的刨,刨花一圈圈地堆在脚下,慢慢淹没木匠的双脚。木匠在刨花堆里进进退退,发出: 窸窸窣窣的声音,似乎推刨的下嘴唇掉到了地上。我们低头去捡刨花,把口袋装得满满的。我们把刨花放在破碗里,当作一碗碗菜。我们把刨花挂在耳朵上,套在手腕上,甚至挂在脖子上,刨花成了我们的装饰品。我们晃着,摇着,也吵着,闹着,似乎听到了刨花发出的叮叮当当。木匠放下推刨,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说:“长大了,我给你们做嫁妆。”我们嘻嘻哈哈挤在一起,从他脚下捧起刨花,然后鸟一样地飞走了。
⑭木匠很希望他的儿子继承手艺,可惜的是,他儿子,也就是我同学的哥哥,跟他学了三年的木匠活,结果只会做箱子,完全不符合当年“三十六”条腿嫁妆的标准。他非常失望,叹息儿子不成器。他可以替树掐算命数,却无法占测自己儿子的命运与未来。
⑮至今,他还没有从老木匠的称呼里退下来。
(有删改)
8.第⑦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3分)
9.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对第⑪⑫段进行分析。(4分)
10.本文的标题“不老的老木匠”很有特色,请加以评析。(4分)
11.乡镇文化部门准备编写《乡村工匠名人录》一书,村里打算推荐老木匠入选,请你为他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推荐语。(5分)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水调歌头
宋 葛长庚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12.填入下片方框处的字,最恰当的是( )。(2分)
A.狂 B.香 C.长 D.快
13.下列对作品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 雄浑旷达 B. 清新飘逸 C. 清幽郁结 D. 洗练自然
14.这首词是怎样表达送别之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
①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战死,忠嗣时年九岁,入见帝,伏地号泣,帝更赐今名,养禁中。及长,雄毅寡言,有武略,帝器之。
②信安王祎在河东,萧嵩出河西,数引为麾下。帝以其年少,有复仇志,诏不得特将。嵩入朝,忠嗣曰:“从公三年,无以归报天子。”乃请精锐数百袭虏。会赞普大酋阅武郁标川,其下欲还,忠嗣不从,提刀略阵,斩数千人,获羊马万计。嵩上其功,帝大悦。
③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平世为将,抚众而已。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故训练士马,随缺缮补。五年正月,忠嗣佩四将印,控制万里,自国初已来,未之有也。
④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屯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帝意不快。会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入说曰:“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且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谗口,有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忠嗣曰:“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
⑤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忠嗣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忠嗣尝养宫中,云吾欲奉太子”。帝怒,贬汉阳太守,卒,年四十五。
(选自《新唐书》卷六十八,有删节)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数引为麾下( ) (2)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 )
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会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 )
A.规劝 B.建立 C.创立 D.提出
(2)果诉忠嗣沮兵( )
A.阻止 B.破坏 C.诋毁 D.畏惧
17. 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若屯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
18. 为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3分)
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
19.结合第④段,分析李光弼没能说动王忠嗣的原因。(2分)
20.小王同学在《王氏族谱》中发现一首南宋诗人吕南公的诗,其中有几个字残缺,请你根据本文第③段的相关内容加以补足。(3分)
我爱王忠嗣,兵威万里横。只知精士马,不忍□□□。
□□无矜色,三边有肃声。未知谁愿此,徒用送君行。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2分)
一山记
陆文圭
①暨居浙尾,北瞰长江,直郡治北,枕江之下有曰君山,以楚黄歇得名①。山形小而势蹲,无崇岗翳谷以凭阻其高深。其西南则秦望、青高,其东则由里、启敔、凤凰,诸山环趋而拱揖之。故君山虽小,最甲于诸山。每遇春风、花时、秋涛、雪月之景,诗豪墨客游人士女登临而觞咏,行歌而坐啸,山之胜概不可殚述。
②余尝欲卜庐其下为终隐之计,而未果也。赵君鼎之,家于山之左,朝夕与山相接。已而避地去家,侨居城西南隅,距山数里所,舍幽邃而阛阓,疑若与山不相闻也。晨起推其户,故山之青,忽排闼而入,数峰低昂,若远而近,若伫立以俟,若顾眄咫尺而不得语也。赵君喜而叹曰:“吾与山有宿缘耶?何追逐而不相舍也?”因自号曰一山,而谒记于余。
③余思赵君少时以故国佳公子挟豪贵驰骋,于当年谓功名可唾掌取,时移事改,卒困阨不得志,方求田问舍,皇皇焉无所之,此陈元龙之所窃笑而欲卧君于百尺楼下者也。然出处殊时,老少异见。隐居求志,遁世无闷,亦君子之高致也。试与君倚浮远之栏,呼大江而问之,自楚以来更国几姓,春申之后阅世几人,彼之豪奢富贵朝荣夕悴,殆如秋种之花,而一山苍苍,千岁不改,自古高人逸士所以定舍彼而取此者,□有以也。
④赵君其远返故庐,毋使猿惊鹤怨,以动草堂之灵,余异时樵服拜于庭下,负薪汲水以相从,请分此山一半。鼎之名孟鐈,少余一岁云。
注:①黄歇,即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之一。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内的虚词是( )。(1分)
A.盖 B.然 C.乃 D.故
22.分析第①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第②段写法特点的一项是( )。(2分)
A.整散结合
B.以动写静
C.欲扬先抑
D.虚实相生
24.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与第③段中画线句所用典故相同的词句是 , , 。(2分)
25.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三 写作 70分
26. 作文。
将方正与圆融的性格集于一身是否会使人形成两面性?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1) 阴晴众壑殊 终南山(2分) (2) 士不可以不弘毅(1分) (3)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2分)
2.(1)B(2分) (2)C(3分)
3.(2分)不掩盖“潜台词”,将其公然摆上台面,使真实意图更明显。
4.(2分)C
5.(4分)⑴源头,两者都来自民间和大众;⑵精神,二者有较大的差异:前者清醒(保持距离、冷眼旁观),是个体或个体之间的交流;后者狂迷(全情投入),是群体性的耽溺。⑶态度,前者不刻意地跳出现实,而是对现实调侃、揶揄;后者追求刻意的倒置和“革命”精神,撕裂一切秩序、决绝抗争地去否定现实。
6.(4分)先以征兵文告来引出阐释的对象:注音心声体(1分)。接着对概念加以界定,并点明其特点(1分)。之后分析其修辞上的特征:委婉与幽默。(1分)在与“狂欢节”的异同对比中,突出其深层的特质。(1分)最后论及其产生的环境,与所受到环境影响。(1分)
7.(4分)选B。括号内的声音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针对现实生活中扶老人被讹诈的情况,要保护好善良助人之士。
8.(3分)(1)比拟;(2)用词生动;(3)语言活泼幽默。
9.(4分)第⑪段议论,由选用木料到使用人才,深刻;第⑫描写,动作,拟声,表现高超技艺。通过多种表达方式,使老木匠的形象更加丰满。
10. (4分)(1)老与不老形成对比,激发阅读兴趣。(2)不老,指木匠年轻(三十多岁就被称为老木匠);(3)老,指他的手艺被人认可(从不败业的手艺),受到尊重。(4)没有接班人,至今没有退休。⑸表达了作者对老木匠的赞美之情。
11. (5分) 出身乡村,服务乡亲;技艺高超,量才而用;热爱工作(敬业);为顾客着想(用料节省);乡村手艺人的代表。
12.(2分)B
13.(2分)C
14.(4分)(1)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江”“山”“云”“双燕”“飞花”“烟树”“漏声”“灯焰”“马蹄”“斜阳”等景物。来表达了离别的凄凉哀婉之情。(2)直抒胸臆,相留相送,魂梦亦凄凉,无语等,直接表达了离别的伤感。(3)虚实结合,上片实写送别之景,下片虚写离别之后的情景(4)借物写人,以双燕借物写人,表达了离别的不舍。(5)运用典故,回雁峰,潇湘,含蓄写出了旅途漫漫,形单影只。(1、2两点只写一个即可)
15.(2分)(1)招来,招致 (2)明白,知道,知悉
16.(2分) (1)D (2)B
17.(6分)如果在坚固的敌城下聚集兵士,会耗费几万士兵,这样以后才能攻取,恐怕得到的不能抵偿失去的(不能与失去的相对等),请让我先厉兵秣马(磨好兵器,喂饱战马),等待机会再攻取(夺取)它。
18.(3分)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
19.(2分)李光弼从爱惜个人名声的角度劝说王忠嗣:不出兵会招致他人的谗言并需担负不能担胜战的责任(1分)。而王忠嗣则认为(1))吐蕃倾全国之力守城,难以攻克;(2)这座城池的得失,无关大局。(3)不愿意牺牲士兵的生命。(4)不在乎个人名声与官职得失。李光弼所作的利弊分析不是王忠嗣所关注的,因而没能说动(1分)。
20.(3分)(1)幸功名。(2)四印
21.(1分)A
22.(3分)划线句介绍了君山位于长江边(地理位置1分)并以春申君命名(得名缘由1分),表明其历史悠久(1分)。为后文写与春申君相关的议论(楚国以后朝代更迭,春申君之后人事变迁)做铺垫(由春申君生发感慨1分)。其悠久的历史又与“一山沧沧、千岁不改”的感慨相呼应(1分)【一点1分,答满4分即可】。
23.(2分)D。解析:文中并没有虚写。
24.(2分)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25. (4分)本文介绍君山的位置、命名来由及其胜景并发表议论,旨在酬付赵君的请托,表达对赵君虽为佳公子但最终困厄不得志的遗憾,对赵君寄情于山野这一行为的赞扬和羡慕,认识到荣华富贵的虚幻江山美景的永恒,表明了自己在时代变迁与动荡中不痴心于富贵功名的立场,以及宁愿通过隐居来维持高洁的人品和情趣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