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琐忆‖“开火”

​村北有后埠,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村子筑有圩子墙,后埠就是村庄的天然的屏障,村子有东门、西门,南门,因为有后埠阻挡,所以没有北门,后埠成了圩子墙的一部分。

后埠成东西走向。绵延一二里路,高约三丈有余。由于人迹罕至,后埠也就成了童年时期的“儿童乐园”。后来修公路,把后埠一劈两半,路东、路西遥遥相望。

后埠不止是本村孩子们的“乐园”,附近村庄的孩子们也经常来“凑热闹”。

于是就有了冲突

于是就有了“开火”。

两拨人马一个路东一个路西,不由分说的开始了互扔砖头,瓦茬,土坷垃……直到有一方命中了,挂彩了,破头了,才“鸣金收兵”。并且约好下次再战。

那时一般是星期六写作业,星期天开火。利用一周的时间准备“枪支弹药”。

后来因为取土的原因,后埠中间的豁口越来越大,扔砖头石块已经很“竭力”了,没有“杀伤力”了。于是就开始用弹弓互射。为了增加射程,还要专门淘弄“黏皮子”,弹弓皮子一般是自行车内胎,想增加射程就要用汽车内胎的皮子,汽车皮子厚,弹性大,打的远。有了弹弓,还要制作“子弹”。为了提高“准头”,我们就从湾里挖来黑泥,团悠成一个个“泥球”,我们这里叫“泥蛋”。星期的前两天“团悠”泥蛋,后几天晒泥蛋。星期天用书包装好就可以“奔赴战场”了……

我们小的时候,都是大孩子们在前面“拼杀”,我们做些“后勤工作”。大孩子们安排的任务就是一星期上交几百个泥蛋,完不成任务就驱逐出“战场”。不上战场是件很丢人的事情。是“软弱”“无能”的表现。

开火不止斗勇,还得斗智。比如侦察、迂回、包抄、摸岗、抓俘虏等。

最过瘾的还是冲锋,一声令下“万马奔腾”、“直扑敌营”……

后埠上有许多为了储存地瓜挖的“地瓜井”,邻村的孩子们对地形不熟悉,慌乱中还有掉进井里的,上来就成了“俘虏”。如果不听话就“揍一顿”!开火结束后还要“交换俘虏”。

反正这么说吧,一次开火下来,总有几个破头的,破了头就用土办法止血,“抓把黄土摁在伤口上,换几回黄土就不淌血了”,也没听说有得破伤风的,当然厉害的还得去卫生室包扎,条件好的吃几个用艾煮的鸡蛋。只要星期一上学戴帽子的就是开火破了头的!虽然破了头,上学校老师还得揍一顿。

我们周围村庄有制作烟花爆竹的传统,那年我们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开火武器”。找一截铁管,底部砸扁,几个人相互配合,先把点着的爆仗放进铁管然后迅速放进一个和铁管粗细的泥蛋,然后瞄准,随着爆炸声响,泥蛋飞出……现在想想也是后怕,不管是打着人,还是“炸了膛”后果不堪设想。幸好没出事。

有时孩子们之间的开火也能引起大人们的参与,那年不知道什么原因,“打窝疯”了,两边的大人们也下了手!一直打到日落西山也没分出个输赢胜负来……土炮鸟枪也用上了……

听老人们说,早些时候村庄之间的大人们也经常开火打仗,比如你们村信国民党,他们村信共产党,一言不合就开仗!

原来,开火也是有传统的……

(寿光老卜支持原创。图片取自网络)

(0)

相关推荐

  • 飞机场的十点半——一场比试引起的风波

    在很久很久以前,一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上,住着一群善良勇敢的人们,史籍中称他们为蛋纽特人.他们每天辛勤的劳动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并不富裕,但却其乐融融,安居乐业.他们面对着山林里最最凶猛的野兽, ...

  • 开车突然拦头削,引力弹弓耍大刀!

    开车突然拦头削,引力弹弓耍大刀!

  • 乡情琐忆‖“开火”旧事

    ​小时候"开火",(分成两队,扔石子土块,模拟战争,冲锋)把小叔的头打破了.他一露头,我正好扔过去一块硬土坷垃,正中脑门,瞬间淌血.一见血,他捂着头哭着回家了,我也吓得哭着回家. ...

  • 乡情琐忆‖嫲嫲的石碾

    ​碾棚,在村子的前街.从我记事起,碾棚就只剩了下碾,没有了棚. 随着粉碎机.磨面机的到来,就"碾前冷落车马稀"了. 但也有用场! 比如俺嫲嫲,就经常在石碾上"做文章&qu ...

  • ​乡情琐忆‖挖炭泥

    小时候,虽说吃的不好,但是没饿着.因为小嘛,饭量也轻,生产队分的口粮基本就够了.父亲在外工作,省下的粮票还能补贴家用.劳力壮的就有些窘迫了,干活多,饭量大,不够吃的时候就只能细粮换粗粮的调剂,比如麦子 ...

  • 乡情琐忆‖白蒿芽·扒拉儿·烟袋杆

    ​一开春,白蒿芽就冒出来了,一到这个时节,俺嫲嫲就开始忙活开了-- 白蒿芽又叫茵陈,具有清热利湿,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利胆退黄的功效. 俺嫲嫲可不懂什么"茵陈",什么"功 ...

  • 乡情琐忆‖二大爷打猎

    ​邻居二大爷是"神枪手",一开始玩"洋铳",后来玩土炮(一种短筒土枪)再后来玩长瞄(长筒猎枪),至于什么气枪弹弓之类简直不值一提. 洋铳不像枪支,没有" ...

  • 乡情琐忆‖又是三月三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这是歌曲中唱的. "风筝"是课本或普通话中的叫法,在我们老家把风筝叫"鹞子",风筝的叫法也就最近几十年的 ...

  • 乡情琐忆‖儿时的棉槐条子

    ​我的童年,正逢生产队时期,那时庄外的"沟头崖岭"上都长着"棉槐". 棉槐在我们老家又叫"紫穗槐",棉槐开花是一簇簇紫色的穗子,这或许就是& ...

  • 乡情琐忆‖馏干粮化了锅

    ​记得小时候,散学时老师基本不布置作业,夏天放学早,基本就是"拔草喂猪",坡里帮不上忙,也就在家搞搞"后勤".烧烧水,馏馏干粮什么的,那时特别"稀罕& ...

  • 乡情琐忆‖曼陀罗·蒙汗药·蒙汉

    ​"曼陀罗",寿光人们叫它"潮巴花".这种植株的外形和茄子差不多,开白色的花,结的果是带刺的圆球.这种带刺圆球的曼陀罗学名叫"毛曼陀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