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不比是君子——《论语》悟读【30】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题记

《论语》第二篇第十四章:
【原文】
“君子周(团结多数人)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德行高尚的人以正道广泛交友但不互相勾结,品格卑下的人互相勾结却不顾道义”。

【悟读】
微言大义,很少的语言,很深的道理。
据史载毛笔是蒙恬发明的,纸是西汉发明的。孔子的年代是没有笔没有纸的年代,主要靠语言传播,靠刻写来记录,故有“微言大义”之传。
对于君子的塑造,孔子总的标准是“不忧不惧”。君子做事的准则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做人的准则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按照《说文解字》,“周,密也”,“比,密也”;按照《象形字典》,“比,甲骨文,字形与“从”相似,像两个人、并肩而立。”“周”、“比”都有与人亲厚团结的意思,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周”是为了公,“比”是为了私。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主要区别。对于本章的解读,有三种观点值得借鉴。
其一,君子忠信、待人一样而不结党分派;小人结党分派、不忠不信、待人不一样。
其二,君子以道义团结人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以道义团结人。
其三,辜鸿铭先生解读为:周,圆圈也,平等的对待任何人,不偏不倚;比,两人比肩而立,结党营私,只与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不能做到不偏不倚。
人处在社会之中,难免与人相处和合作,但君子与小人之道各有不同。无论时代如何变幻莫测,我们都应该明白:君子广结善缘而不结党营私;小人结党营私而不广结善缘。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