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人的待客手工面,藏着怎样朴素的情谊?
平凉居于黄土高原,横跨陇山,又属半干旱、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自古是以旱作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农耕文化,形成了以面食为主的饮食体系。勤劳聪慧的平凉人,也将面食玩出了各式花样,手工面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待客之面
在平凉,如果说起精细复杂的特色面,首推就是手工面了。手工面这个名称,在以面食为主的北方随处可见,但在平凉,手工面几乎是特指,即流行于泾川、灵台一带,细长筋道、酸辣口味的长面。在平凉各个区县,手工面有很多叫法,细面、长面、手擀面、酸汤面等,是平凉一带待客的首选。
酸汤面
和面
制作手工面,和面是极为重要的。加多少水、多少碱都有讲究。不仅如此,揉面还是个极耗手劲的活,揉完一块面团下来,第二天手酸痛不已是常事。若是饸饹面,和完面,稍微醒一会,就可以放入饸饹床子压面了。但手工面更繁复的地方就在这里,和完后,还有两道极费功夫的工序——擀面、犁面。
擀面
擀面是一道一眼就能看出熟练程度的步骤,近1米长的擀面杖,在面团上来回滚动碾压。眼看着面团逐渐擀成面饼,在手和擀面杖的快速转动中,面饼越来越薄,最后成为一张几能透光的面片。
犁面
撒上些干面粉,将擀好的一整张面片反复叠好,就可根据粗细需求,切成细面、二细、大宽(也叫韭叶)了。不过在灵台,切面不叫'切',叫'犁'。用靠近刀把一端的刀尖在案板上将面犁成条,是当地人所称的'犁面'的手法。随着刀尖在案板上一点一点往前犁,叠好的面也就贴着刀面一条一条往下落。这过程颇有些像手拿剪刀裁纸,不借助其他工具,将一张白纸剪成均匀的小长条,全凭感觉和经验。把面犁成一长条容易,但要把所有面犁得宽窄均匀、细如发丝,就全凭功夫了。
酸汤
灵台手工面口味以酸辣见长,酸汤的酸来自当地自酿的陈醋,再辅以新鲜番茄提味。底菜、陈醋、番茄,一个个汇入一大锅酸汤时,带着些许醋酸的鲜香味就开始散逸到整个屋子了。
灵台手工面在整个西北都小有名气。经手工反复擀出来的面饼,用刀犁成细面、二细或大宽。
因为做面的工序繁琐,手工面也被称作'九道面'。这自然是后来人附会的新名字,实际论说起来,远不止九道。不过这名字也一定程度道出了手工面的精细与讲究。除了考验手上功夫的和面、擀面、犁面,浇汤、盛面也颇有说道。比如过了凉水的面,上桌前,要被滚热的酸汤烫过至少三遍;最后盛面时,碗底面、碗中汤、最上是臊子,层次分明,才可一碗一碗送到食客面前。
即使在生活普遍富足的今天,制作繁复、耗时长的手工面,也是招待贵客的食物。它杂糅了人们千百年来所信奉的劳作,掺入了人们朴素的情感,是平凉人最富盛情的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