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的法脉渊源
有些老前辈们说:三体式怎么别扭怎么站,怎么能较着劲怎么站等等,说的是要拿着一股劲儿在站,但是这个可不容易。除了站这个伏虎桩,还有一种桩叫降龙桩,如果能再站降龙桩,那情势就会不一样了。通过伏虎桩的一种直势和降龙桩的一种扭转的势,这两个参互作用就形成了对身体的另外一种层面的感知,这个感知就容易进入到一个完整的状态。就是说每一个东西它都容易把人的心弄到一个有方向的状态,伏虎桩容易把心弄出去,降龙桩容易把心收回来。那站桩是应该出去还是回来呢?都不是,它是能出能回的一个状态。
王芗斋先生智慧、好学,他除了有这种传承以外,他一直在追求,一直在学习。这个法脉不是一学就能得到,心要向往这些东西,要追求这些东西,才有可能真正地得到。从拳术的角度来讲,王芗斋先生认为它是采禽兽搏斗的形会其意,慢慢地演变而形成的一种体系。最重要的是,他有一句话叫“合精神假借”的法则,就是用精神、用假借统领这个形和意。
接下来说大成拳的渊源和历史,这个历史是从王芗斋先生开始的,但它又是古人的智慧,前人也曾在不同领域、不同的地方有所表述,但是王芗斋先生把它体系化、系统化了。他在规范前人各种论述的过程当中,提出了练拳的基础条件,它是超越了技术的条件,根本要求“四容五要”。四容就是:头直、目正、神庄、声静;五要为:恭、慎、意、切、和。它要求在抽象当中求真切,虚实有无中体认,求这种东西。
这样一来它就和一般的站桩功夫、打拳就完全不一样了。形质的身体只是个载体,载着无形的身体,超越身体的一种觉知,如果说有形为阴,无形的觉知为阳,只有这阴阳二者成为一如状态,才是人之良知良能得以起用的状态,这才是要练的东西,这就是在拳论里,包括我们平常老讲的“中”“不离”“不住”“不断”等等这些东西;也是儒家所讲的“止于至善”的一种心境;也是《道德经》所言“居善地,心善渊”那种境界。修站桩的功夫,心到了觉知的境地,才是王芗斋站桩功法、大成拳追求的方向。
《黄帝内经》讲“独立守神”,王老先生的站桩功与古人的智慧一脉相承,大成拳所言之“中”是独立守神以后的显现,独立的“独”就是不离;我们常说的“不断”都是一个意思。王老先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他不断地学习,他学习了八卦、太极、鹤拳、少林拳、密宗修法等很多东西,他的法也在变化,变得越来越清晰。
王老先生早期的功法是在一个以自身为主宰的状态里边,它要求身体这里应该这样,那里应该那样,训练当中对身体的要求很多,以后他慢慢明晰了“自身已具备,反向身外求”,最终,他的大成拳以中国文化、以宇宙的原则原理为根(所谓“宇宙的原则”是王老先生拳论里的话),主要是在精神、意感、自然力的修炼,要使人与大气相应和。那个时候由于时代的局限,对一些表述不是很清晰,但是他所表达的意境、意思我们都知道。
大成拳的站桩、大成拳的运行方式,就是“以天人同体之理,得日月流行之气”的方法,这是他最根本的思想上的一个整体思路的一个练法。这超越了武术家对身体和身外训练的一种认知。王弼注《道德经》言:“抱一清神,能常无离乎?万物自宾”,就是你自己这个神气是主宰的时候,你才有格物致知的能力;王阳明说“此心光明”也是一个道理——只有心无挂碍,只有心无所住的时候,你才是得中、用中的感知的状态。清晰了这些的时候,你站桩的时候,就要思考了,就要用这些道理、原理来指导站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