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责骂别人,恰恰是因为对自己无能狂怒?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作者:阿兽,原文标题:《责骂别人,原来是因为我不能接受自己》
想分享自己的一次咨询经历,这也是我第一次做咨询。
一、情绪失去控制,我失控了
做那次咨询的出发点,是我当时认为自己在情感控制上出现了问题。
有一段时间,大概两三个星期左右,因为在社团事务上和学习任务上的事很忙,总是顾不过来,我变得特别易燥易怒。
而在此之前,我对自己的情绪管理是一直都很自信的,我并不会在人前失态、做出比较失控的情绪。可那个期间,自己变得特别易燥易怒。还时常焦虑,总是控制不了自己,即使面对别人做的一个小小的差错,我都控制不了自己想要去骂他,但是自己却说不清楚为什么。
当下的愤怒,是我能清醒地意识到的,事后冷静下来了又很后悔,害怕伤害到他人——可是我真的没有恶意,以前的我并不会这样。
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平时那么冷静理智的我,在那段期间变得那么情绪化,易躁易怒,还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于是我就去预约了学校里的咨询。
一开始选择去预约的时候,其实心里是很紧张和不安的,特别担心身边的同学,如果知道我要去咨询,他们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认为我有心理问题,觉得我可能得了心理疾病?
于是,我给自己找了个正当的借口,体验咨询。
那个咨询室布置得很不错,空间虽小,却没有给我带来压迫感。开始咨询时,咨询师问到这次咨询的目的,于是,我将自己的情况都说了出来。
二、我居然是因为接受不了自己
我先说了上一个暑假发生的一件事——我给自己安排了很多学习的任务,但因为想要赚一点零花钱,我选择去当服务员。
闺蜜劝过我不要去,认为用时间换钱不值得,还不如花时间学习,提升自我,将来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赚更多的钱。可我不听劝,还是去了。
做服务员很忙很累,工作时间长,工资少,每天很晚才回到家,第二天很早起,我根本没有时间可以用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且工作中容易积压情绪,隐忍不发。开学了,我就后悔了,而且越想越后悔,当初应该听闺蜜的劝说。因为没有安排到学习,开学的课程有些力不从心,我全部将原因归结给暑假的打工。那段时间,情绪一直低落,我把所有的锅都甩给暑假的打工。
这时,咨询师问,“假设你没有去做暑假工,你会按自己计划的那样去完成学习吗?”
我愣住了,又细细地想了想,好像,按照自己的性格习惯,不够自律,即使没有暑假工,我也不会很好地完成我的学习计划。但即使我意识到了,暑假工的事情也已经发生,我会将责任都归给暑假工。
和咨询师从这个切口深入,又聊了很多,我才发现,我居然是因为接受不了自己。
原来,我一直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
记得小时候,上课被老师提问,如果没有回答正确,我会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人偷偷掐自己的手臂,以自己的方式来责怪自己和惩罚自己,以防自己下次再犯这样简单的错误。
开学后,不能接受自己没有做好学习准备,就将责任都丢给暑假打工。
到后来,我的学习和社团的事情特别多,我变得很忙,却没有进行时间管理。时间过去了,学习没有学好,社团的事务也没有处理好,不能接受自己没将这些事情处理好,所以我很易燥易怒。
我躁我怒,看到他人的小错误,就会想到,自己不会容许自己犯这样的错误。骂他人的同时,也是在骂自己,因为我很责怪自己,更接受不了这样成事不足的自己。
在咨询室里,我才意识到——我努力地找一切借口,我多么希望问题出现在他人的身上,那么我就可以饶恕自己。
三、我看到了自己不知道的自己
再到这节咨询的后半部分,我讲到了一件更远的事。
我曾经很热爱排球,但是,当我的排球技术没有一起练习的伙伴打得好时,我就逐渐对排球产生了消极的情绪,甚至最后消失在排球场。
对此,我真的很难过,我有尝试回到排球场,可我发现,我对那里有抵触,我内心极其不愿意。现在想想,居然是因为,我接受不了不够优秀的自己。
“你很难认同自己,没有自我认同感。”咨询师说。
“自我认同感”,多么陌生的词,并不是我不懂这个词,是我已经太久没有感受到自我认同,也是我没有办法做到自我认同, 这个词,离我很远很远了。
我问,“是不是人都很难接受和承认自己不够优秀?”
“是的。”咨询师说。
聊到这里,引发了我的深思,原来自己的问题出现在“不能接受自己”。
那么,既然问题出在接纳自己的问题上,也要从接纳自己去解决。
离开咨询室,我的情绪依然带有低落和一些焦虑。记得咨询师有说到,可以先做一些自己想做的,简单的、容易完成的事情。我认为,在当下,努力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就是我最想做的,和最容易做到的。
于是,我一直不停地对自己说“放松放松,理解自己,接受自己。”慢慢地,在自己不断的调整下,情况转好。
离开咨询室一段时间后,内心很是感谢勇敢的自己,敢于踏出预约咨询的这一步。
最后,我想说,心理咨询,真的并不是一定要是心理出现问题时才需要进行的。刻板效应让我们可能会认为,“有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其实不是这样的。
而在我看来,心理咨询还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正视自己,特别是那部分“自己所不知道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