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之夜”的约会,你来了吗?
昨天的“上图之夜”粉丝们来了吗?这是我们又一次与上海图书馆合作的文化品牌,报名通道一打开,500个名额秒光,1200多人在图书馆的后台等待余票,不是一点点的火爆哦。
我们的粉丝就比较有福了,与小克勒积极互动的粉丝都能来到现场,不仅拿到了精美的书签,还能与大咖们近距离接触。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今年的“上图之夜”,我们更以全媒体、沉浸式的体验,去见证上海这座英雄城市的光荣印记与光辉底色。本次“红星照耀中国——从上海出发”活动,由我们的创办人人阎华策划主持,赶紧跟着小克勒到现场看一看吧!
第一篇章《红色的起点》
在童声歌唱中,希望的种子在晨曦中萌发。
老渔阳里、博文女校、上海大学、南京路……随着于立、杨帆、陈蔚三位主持人的深情朗读,我们再一次走近那些熟悉的地方,透过上海作家笔下的精彩文字,感受这座城市的伟大。
于立
杨帆
陈蔚
为什么说上海是一座红色的城市?党史专家苏智良教授拿出了数据支持,在上海有着一千多个红色文化地标,很多地方就在我们身边,却并不为大家所了解。苏教授新的研究成果是长治路上的一栋老房子,经过考证,那是《上海俄文生活》报社的地址,这个地方之前鲜为人知,如今已成为保护建筑。
《上海俄文生活报》馆
SEWARD ROAD(即现今长治路) 路牌清晰可辨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阅览部主任刁青云分享了“赵巷”红色文化的故事,这个赵巷不是青浦的赵巷,而是徐家汇天钥桥路一带的“永新坊”,之前那里是一个肥皂厂……
阎华、苏智良、刁青云
一个个熟悉的地方被我们重新认识,这个城市的红色地标还在不断被挖掘、被发现,红色的道路将越走越深广。
从北京赶来的表演艺术家瞿弦和、张筠英带来了诗朗诵《从石库门到天安门》,激情澎湃,荡气回肠!
瞿弦和、张筠英
从这里出发,由石库门到天安门,建筑如此可阅读,在于它汇入了先辈们的青春与血汗,刻上了深深的红色印记。
第二篇章《血染的风采》
英雄城市的建立离不开英烈们的牺牲,在董德平的朗诵中,我们仿佛见到鲁迅先生为年轻的生命写下《为了忘却的纪念》时,那样的扼腕与痛惜。
董德平
在主持人陈燕华的讲述中,那些有血有肉的灵魂啊,他们的爱情与青春,如飞鸟飞过天空,看似无痕,每一次听说都仿似阅读一首荡气回肠的诗歌。
陈燕华
在著名表演艺术家梁波罗的朗诵中,在恽代英先生的家书里,写下了他的生活,也写下了他们的家与国。
梁波罗
那些长眠地下的人,是一本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的讲解员们向烈士们深情颂咏《你们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只有将他们的每一面反复阅读,才能让革命者的形象愈加丰满、鲜活,唯有记录能让丰碑永存。
龙华烈士陵园讲解员
第三篇章《不朽的丰碑》
英雄们留下了名字,留下了丰碑,而还有更多烈士人没有留下墓碑,那些记录他们的文字则成为无形的丰碑。
这一篇章中阎华邀请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何建明带着刚刚获得“2020年度中国好书” 的《革命者》走上舞台,在这本长篇纪实文学著作中,他走访了上海的大街小巷,记录了那些为了上海的解放与发展前仆后继的革命英雄。
阎华、何建明
《血色玫瑰》《“十一”的歌者》……一段段尘封的往事被挖掘出来,一个个革命者的形象被还原出来,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在表演艺术家赵静、陈少泽、金锋等艺术家的演绎下矗立于读者面前。
赵静
陈少泽
金锋
何建明分享着革命者的故事带给他的感动和激励。那些年轻的共产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英雄诗篇,作为作家要用自己的文学艺术让他们活起来,站起来,走到我们中间。唯有不忘初心,不忘来时之路,才能勇担使命,更进一步。
何建明
最后,在表演艺术家瞿弦和的深情诵读下,青年钢琴家宋思衡演奏起了《保卫黄河》,见证着磅礴壮丽的过去,也面向着汹涌激昂的未来,观众情不自禁地欢呼鼓掌。
瞿弦和
宋思衡
这是我们又一次精心策划的“上图之夜”,希望能在中国共产党100年华诞的“世界读书日”,让更多人了解上海的过去,也期待更多人走进图书馆、走进一栋栋建筑,去多元化的阅读形态中体验历史,更知今时今日从何处来,明日又将往何处去。